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風語咒》導演劉闊:心堅器利,江湖不遠

《風語咒》導演劉闊:心堅器利,江湖不遠

文/洛弟

採訪/孫瑞紫

2018年7月前,許多人還想不到,《風語咒》這個難解的片名,與不時躍入眼帘的國產動畫《畫江湖》系列有什麼聯繫。

經過一個月的大規模點映,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作為《畫江湖》系列「長片」首作,《風語咒》將在新的維度,呈現耳目一新的奇想與野心。

其中一部分新觀眾,將由《風語咒》的支流,溯源到更浩瀚的俠嵐江湖。

這也是導演劉闊決定拍攝該片的動機之一。

電影的投放,相比觀眾自選的VOD點播平台與電視台,更加垂直,是他在商業上的考量。

看到自己的劇集作品,得以在視聽語言的最高平台呈現,則是作為導演,揮之不去的夙願。

2008年,劉闊加入北京若森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此前,他的身份是漫畫家、動畫導演、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教師,以及多部影視劇、遊戲的特效總監與技術總監。

進入若森後,他開始執掌奇幻武俠動畫《俠嵐》系列。

國產動畫的危急存亡之秋里,若森一樣面臨全行業的危機。

但準確把握市場的自信,讓他們在同業凋零的艱難時世,仍然選擇堅持。

「堅持也是一種能力嘛,我們用各種各樣的辦法,甚至包括破釜沉舟的一些辦法,把創始人的利益,包括房產都進行抵押,一直扛到看到光明。」

隨著2013年移動互聯的普及,若森意識到動畫觀眾群的巨大變化:

長成的90後、95後,作為主要收視群體,對動漫存在剛性需求。

必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4年7月13日,《畫江湖之不良人》首播,片頭明確打出「十八歲以下人士謝絕觀看「。

渝州青竹血刃的森然,卻帶來了曙光。

劇集的躥紅,讓熱情的粉絲們滿懷希望,把「國漫崛起」的新一面旗,交給了劉闊與若森。

隨著《畫江湖》與《俠嵐》兩個系列的交集,整個宇宙的鋪設進入新階段。

影游聯動、漫改網劇,《畫江湖》體系的戰略不斷擴張。

而《風語咒》登上大銀幕,則是當下整個體系里最重要的一環。

然而,從長劇到長片,600分鐘到105分鐘,面臨的難度係數只會倍增。

劇本上,每一季步步為營的「長線大魚」,在銀幕上必須化為一個個堅實的複合閉環。

敘事、邏輯、人物情感,曾經洋洋洒洒,這回必須「做小」,由量變達成質變。

而要達成電影的技術指標,所需的努力,與劇集幾乎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一個建模環節,我們在做電影過程當中它要分得更細,它的整個要更複雜。」

好在技術上的攻關,對劉闊而言不至於太難。

2008年,劉闊獨立組織研發出「曼陀羅三維動畫製作系統」,獲得國家18項技術專利。

這是目前國內首套,也是唯一一套獨立的三維動畫製作系統。

它極大解放了若森在3D動畫製作上的生產力,使得《畫江湖》《俠嵐》劇集的製作「要比其他公司製作省很多的時間和成本」。

由此,他並不依賴國內影視業流行的「層層外包」模式。

外包越多,質量上的可控性風險,也就越大。

「我們面臨的難度就跟其他公司是不一樣的,就是我們自己怎麼完善我們自己的系統,去進一步的升級研發。」

劉闊也承認,國內外的3D動畫製作,依然存在亟待逾越的差距。

其一在於工業化流程,並未達到好萊塢製作的嚴謹發達。

另一個「可以說不算差距「的差距,則是成本。

但在他眼裡,這並非國產動畫當下最重要的問題。

「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要歸於視聽語言的本源上,它的本源本質還是文學,還是創作的東西。」

「比如說落實到電影上,那可能故事,就要比的技術的差距重要得多。」

除了文本創作,國產動畫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並不健康。

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影片質量。

此外,還要直面票房的夾擊。

本周《風語咒》公映,面臨的最強對手,無疑是開心麻花喜劇《西虹市首富》。

相比於喜劇主流,國產動畫的「賣相」依然不佔優勢,但是從首日票房看,在本月的動畫電影里,依舊是十分強勁的對手。

劉闊自己也已確定了《風語咒》所面向的主要觀眾群:

「第一部分是對動畫非常熱愛的群體,這裡面也包括我們《畫江湖》體系的粉絲。第二部分就是對電影非常熱愛(的群體),但不僅局限於動畫。」

存心為觀眾考慮,在劉闊看來,是創作的立足點。

「站在觀眾的角度,後來這批觀眾成為我們的粉絲,就變成站在粉絲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對此,他有自己的哲學:

「西方文化,可能就是『己所欲,施於人』,東方文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們跳脫於這個概念,我們站在別人的角度不是』己所欲,施於人』,是』人所欲』,』己』要做什麼。」

創作者不能一廂情願、自我陶醉。

所以,劉闊也不認為個人的「靈感」太重要——這太玄學了,無法信任。

「你可能少一顆煙你沒了,今天有,明天就沒有了。」

動畫產業,涵蓋的是商業、工業化流程,「藝術只是其中的一塊」。

靈感無法駕馭動畫產業,甚至「不適用於這個產業」。

「不信靈感信粉絲」的創作心態,也在系列的風格堅持上有所體現。

當下的國漫,最能贏得粉絲傾心的風格,「中國風」當之無愧。

從《俠嵐》到《風語咒》,劉闊也一直堅持中國風動漫創作。

此次《風語咒》的同名推廣曲,也是霍尊譜曲演唱,方文山填詞的標準「中國風」配置。

劉闊認為,「中國風」並非國漫必需品,但在當下國漫發展的初期階段,依然不可或缺。」

「我們如果自己的東西都沒有建設好,怎麼去拓展其他的東西?」

「好比你是一個中國人,首先應該把漢字寫好,在此基礎上,再去學其他的語言。」

作為目前國漫「最燦爛、最明顯的特色」,大家的創作必然「會不自覺的會往這個方向去走」。

拓展?也不是不可以。

但在國風寶庫得到充分挖掘、發揚之前,題材的盲目拓展,無疑是「沒學走先學跑」,違背創作規律的。

他以建築舉例:中國的建築,斗拱榫卯,在世界建築之林里,已輝煌燦爛。

「在這個都沒做好的情況下,那你去盲目的去向很多作品(學習)去做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的建築,你理解的了嗎?你是那種骨血嗎?」

「你作為一個中國人,中國話沒說利索就先學洋文,也不是不行,但是你遲早你得回來把中文補好。」

但堅持,也不等於食古不化。

比如影片的插曲《風語畫江湖》,是一首說唱歌曲,由綜藝節目《中國新說唱》選手艾熱演唱。

對此,劉闊坦言,電影作為視聽語言最高級的表達,本也應該多元化一些。

「嘻哈也好,古風也好,都是文化形式,只要在裡面體現得盡量不違和,能推動劇情,又能說明問題,那何樂而不為呢?」

他對影片的要求是「接地氣」。

無論是充滿中國風的台詞,還是人物舉手投足,包括中文深層次的表意傳情,文化的多元化組合,都是一種接地氣的方式。

所以,當聽到《畫江湖》系列的下一步計劃時,驚喜之餘,也並不意外:

新故事將「一反」系列古風,描寫都市現代題材,會是「跟運動經濟相關的一個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畫江湖」難道不能縱畫古今?

聖之時者,一直求新求變。

「每一次IP的創作,都是無休無止、風險巨大、困難和問號重重的一次創新過程。」

堅守初心、回報觀眾,在內容與形式上不斷出新求精,劉闊心懷的江湖異色,值得我們持續期待。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兩次拿下奧斯卡的布拉德伯德,能憑藉《超人總動員》三奪小金人嗎?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