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基立事·孫堅之死

創基立事·孫堅之死

(上次忘了開原創,這次開原創)

劉表上任荊州刺史時被袁術阻攔,本上表袁術為南陽太守欲結好,但袁術據有南陽後過河拆橋,想要奪得劉表的荊州。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術派遣孫堅攻打荊州,孫堅在樊城、鄧城打敗江夏太守黃祖,渡漢水圍困襄陽。黃祖逃到峴山,孫堅獨自連夜乘勝追擊,被呂公(或呂介)暗中射殺(或扔石砸死)。他擔任長沙太守時所舉孝廉桓階冒著生命危險找劉表所要孫堅的靈柩,劉表感動於他的義氣而交給了他。隨後孫堅在曲阿下葬。

孫堅的「輕狡」終於害死了自己。平定黃巾時輕兵深入,受傷落馬;征討涼州時僅率一千烏合之眾戰鬥,丟失印綬差點戰死;討伐董卓時遭遇敵軍,與幾十騎兵突圍,自己的赤罽幘都放棄了……輕率戰鬥屢屢遇險,孫堅仍沒有吸取教訓,這次追擊黃祖甚至是隻身一人沒有率軍,終於死在暗箭下。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中,孫堅撤軍到達魯陽後,下一句便到了孫堅擊劉表。陳壽用了三句話為孫堅草草收場。大概是他認為這位英雄在討董大勝入洛陽後在二袁內鬥中的事迹沒有什麼意義,反成為人生最後的敗筆吧。

我們該蓋棺定論了。

孫堅自稱討董上為國家除奸,下為袁術報仇,但他是否真是為此?從傳國玉璽之事就能略見一二。

孫堅得到傳國玉璽一事《三國志》無載,出自《吳書》和《山陽公載記》;《江表傳》通過漢獻帝得到「六璽」而孫皓上交的「六璽」無傳國玉璽證明孫堅沒有拿傳國玉璽;虞喜則通過「六璽」本無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是第七璽證明孫堅得到了玉璽;裴松之則認為這是吳國人修史想要為國增光卻抹黑了「忠烈」的孫堅。據《山陽公載記》,袁術想要稱帝,扣押吳夫人奪得傳國玉璽。袁術本傳與其它文獻都沒有提及袁術生前擁有傳國玉璽,倒是《先賢行狀》與後來的《後漢書》寫徐璆在袁術死後得到傳國玉璽上交漢室。由此往前推導,袁術獲得傳國玉璽必然是從孫堅處。《後漢紀》中平六年載「是日(八月辛未),幸崇德殿,大赦天下。得六璽,失傳國璽。」傳國玉璽的丟失是在雒陽十常侍之亂中,只能是孫堅獲得再落入袁術之手的。至於吳夫人是如何被扣押的,應該是再孫堅死了以後孫策又在外征戰時吧。

孫堅與袁術的關係如何?《三國志·董二袁劉傳》寫「袁術之在南陽也,與孫堅合從」,似乎二人是同盟關係。但《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寫「術使堅征荊州」;《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寫「術遣孫堅屯陽城拒卓」;《後漢書·獻帝紀》兩次寫「袁術遣將孫堅」;《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傳》寫「術遣越隨其將孫堅」「術遣孫堅擊劉表於襄陽」,都能證明孫堅其實只是袁術的部將。但他說不上忠誠,在拿到傳國玉璽後不是先想到交給主子袁術,以至於需要袁術自己去搶。本來他就是在袁術脅迫之下入的伙。

孫堅在國事上「忠烈」是偽裝的嗎?看他獨自討董,義正言辭拒絕董卓的利誘,入雒陽後流淚填平帝陵以及對義軍內鬥的悲哀感慨,似乎稱得上「忠烈」。但他是如何發現的玉璽?所謂「金玉之精,率有光氣,加以神器秘寶,輝耀益彰」自然是虛妄之言,那麼合理的解釋便是孫堅主動去地毯式搜索財寶,連井都沒有放過,打撈上來也不上交國家而是讓夫人私藏。那麼這個「忠烈」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尚未與董卓交戰便先殺害兩位戰友,就休怪以後義軍待你不義。計較私怨殺人是心胸狹隘,相信偽詔書殺人是裝瘋賣傻,以太守逼死刺史是以下犯上,命令同級供給糧草是唯我獨尊,殺害官員獻地予割據勢力是目無朝廷,殘害討董義士、中原名士是心無敬畏……若說孫堅心存漢室,為何無視漢室權威妄殺朝廷命官?

討董是天下大勢所趨,孫堅若想依附董卓基本上就是找死,至少在廬江的家人都會死。至於討董如此拚命,也可以用樹立良好形象解釋,畢竟孫堅原先作孽太多,若是沒有袁術保護與後來的討董事迹,估計孫堅就要身敗名裂,諸侯就要以殘害義士之名群起而攻之了。有了討董功勞,還能在公孫瓚列舉的袁紹罪狀中佔一句「驅走董卓,掃除陵廟,其功莫大」。從「郡中震慄,無求不獲」這個結果來看,他殺張咨的目的大概就是脅迫南陽郡服從自己的要求。而且還戴了一個「討董」的帽子,以至於不服從者可以名正言順地殺掉。多麼智慧啊!

當然,以上是從利益甚至陰謀論角度看。就算史官有美化孫堅,就算孫堅本人做了許多為了利益的事,我還是相信他有一顆忠於漢室的赤誠之心。若是出於養名,我不相信他能堅定地一路攻入雒陽。可惜時而利欲熏心不堅守原則,又行事「輕狡」,沒能善始善終,實在是可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奇霖的隨筆 的精彩文章:

TAG:吳奇霖的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