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刊對比中美俄最強坦克:中國99式多項關鍵性能指標佔優

美刊對比中美俄最強坦克:中國99式多項關鍵性能指標佔優

原標題:美刊對比中美俄最強坦克:中國99式多項關鍵性能指標佔優


  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網站7月23日刊登軍事評論員凱爾·溝上的文章《這款中國坦克性能是否超過美國和俄羅斯最好的坦克?》稱,中國的頂級坦克99式贏得了國際觀察家的好評,儘管這種坦克從未出口,今天,我們將看看99式與兩款重要的同時代坦克,即美國的M1A2「艾布拉姆斯」和俄羅斯的「T-90A」坦克相比較的情況。


3個「競爭者」


文章稱,「艾布拉姆斯」坦克是美國的經典設計,曾經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摧毀了伊拉克的蘇制裝甲部隊,而又沒有在敵人火力面前喪失一輛坦克。確切地講,「艾布拉姆斯」並非新式坦克,但美國陸軍不斷改進以使其保持最新狀態。


文章稱,T-90坦克是俄羅斯冷戰後的第一款坦克。雖然它並非完全與「艾布拉姆斯」坦克勢均力敵,但卻仍然具備命中精度和保護措施方面的重大改進,尤其是在裝備著新一代爆炸反應裝甲的車型中。雖然俄羅斯正在採用其革命性的新式T-14坦克,但目前,其550輛T-90A坦克仍然是其前線裝甲車。莫斯科雖然已開發了比較先進的T-90AM坦克,但卻沒有將其投入全面生產。

文章稱,中國的99式坦克結合了酷似加長的T-72坦克的車身,以及部分地受到德制豹2坦克啟發的西式炮塔。這種坦克在199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作為98式坦克的樣車首次出現,後被更名為99式,並於2001年列裝。這種坦克57噸,就重量而言介乎於70噸的「艾布拉姆斯」和48噸的T-90坦克之間。幾種改進式號,包括新的99A2式在內,擁有先進的新技術。


火力


文章指出,99式和T-90坦克依靠採用旋轉式自動裝載機的125毫米口徑大炮。這種武器在海灣戰爭中被證明相對於「艾布拉姆斯」坦克和「挑戰者」坦克而言缺乏威力,但新的改進式鎢彈藥卻使之能夠在較小的作戰範圍內穿透「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前方裝甲。


「艾布拉姆斯」坦克的120毫米口徑火炮配備了具有爭議性的M829貧鈾彈,美國現在生產能夠穿透俄羅斯開發的先進的Kontakt和Relikt反應裝甲系統的新一代M828炮彈。


「艾布拉姆斯」坦克利用第四位乘員裝載這種火炮。美國坦克兵認為這種做法比較可靠,提供了更高的射速,並使坦克可以有備用人手,如果其他乘員之一喪失能力的話。然而,容納第四位乘員所需的空間卻使M1更大也更重。


文章稱,99式和T-90式坦克都能從炮管發射反坦克導彈,而「艾布拉姆斯」坦克則不能。從理論上講,對於遠距離作戰或者用來對付低飛的直升機可能是有用的。


文章稱,用於定位和瞄準的有效感測器可以說在坦克交火中具有決定重要性。近年來,俄羅斯在坦克瞄準具和熱成像儀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儘管人們普遍認為,西方的瞄準具和感測器仍很優越。T-90A不帶有俄羅斯最好的裝備(其中一些坦克已經利用法國「凱瑟琳」熱瞄準具進行了升級),而T-90MS坦克則有改進式的Kalina瞄準系統。


文章稱,中國以其出色的電子技術而聞名。據稱,99A2式坦克攜帶新式紅外跟蹤系統。


防護


文章稱,99式坦克不僅得益於複合裝甲,而且也裝備爆炸反應裝甲(ERA)。新的99A2式坦克採用多層防護系統。該系統被認為與俄羅斯開發的Relikt ERA相似。後者在敵方炮彈撞擊之前引爆爆炸反應裝甲。它的用途是擊潰能夠戰勝老一代爆炸反應裝甲的串聯電荷導彈。

T-90A坦克採用較舊的Kontakt-5爆炸反應裝甲,而印度使用的新式T-90MS坦克則採用Relikt系統。雖然這兩個系統對反坦克導彈最有效,但也降低了坦克炮彈的穿透力。


文章稱,99式坦克還帶有激光警告接收器。如果坦克遭遇敵方激光器瞄準,它就會對坦克指揮官發出警報,讓駕駛員有機會逃離危險環境。


另一方面,T-90坦克則依賴於Shtora「軟殺傷」主動防護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用自己的發射器干擾激光,而且還可以部署氣溶膠手榴彈,以便在坦克周圍形成激光遮蔽雲。


M1「艾布拉姆斯」坦克缺乏自己的激光警告接收器、主動防護系統或爆炸反應裝甲,但可以想像,未來的升級型將包含其中的一些功能。


目前,M1A2坦克依賴於其出色的Chobham複合裝甲。多年來經過調整,後者據信相當於800毫米以上的均質裝甲。「艾布拉姆斯「坦克」也受益於單獨存放的彈藥,從而使其不太可能在被敵人炮火擊中時發生災難性爆炸。


文章稱,據信,99式坦克可提供接近或等同於「艾布拉姆斯」坦克的裝甲防護。


機動性


文章稱,99式是迄今為止最靈活的一種坦克,能夠在公路上以每小時50英里的速度疾馳。M1「艾布拉姆斯」和印度所使用的T-90MS坦克分別以每小時42英里和45英里的速度落後,而T-90A坦克則以35英里時速落在最後。然而,耗油量大的渦輪動力M1A2坦克在需要加油之前只能行駛240英里,而99式和T-90坦克則都有超過300英里的行程。此外,由於M1坦克重量較大,所以最難運輸和部署。


文章稱,總而言之,雖然「艾布拉姆斯」可以說保留了三者中最強大的火力,但由於99式坦克的多層防禦系統,所以它看來很可能得到了更好的防護,而且這種坦克速度更快,行程也更遠。T-90A坦克一般而言為另外兩種坦克所超越。但T-90MS坦克由於裝備著Relikt裝甲、改進式瞄準具和更大功率的發動機,所以能夠獨立作戰。


文章稱,然而,應該記住的是,99式坦克的裝甲、火炮和電子系統的實際性能尚不確定,尤其因為這種坦克一直沒有出口,而M1和T-90坦克則都已被多個用戶在實戰中使用。

文章稱,儘管如此,大多數可獲得的證據都表明,中國能夠設計和部署一流的主戰坦克。

99基礎型和世紀大閱兵型在外觀上別無兩樣,如圖所示,99基礎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炮塔頂部的弧形頂蓋,這部分實際為衝壓製造,而非多數文獻中一概而論的焊接式炮塔。就該型號而言,其炮塔上真正採用焊接工藝的實際上是兩塊模塊化主裝甲,全炮塔除頂蓋外其餘部分皆鑄造而成。炮塔後方的早期觀瞄壓制系統及配套的激光探頭便是99基礎型的一個重要特點,該套系統可干擾敵軍的激光觀瞄系統和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大幅增強了99式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圖為99基礎型坦克。

99基礎型的實車演習圖,從這一角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99基礎型另一個辨識依據,車首上的V型防浪板,考量為在泅渡時可阻擋水波倒灌進駕駛艙而干擾行車,而非為加強首上裝甲。

相較於99基礎型,很快出現的99一期改進型並未有脫胎換骨的改進,只是在炮塔側面儲物欄和炮塔正面主裝甲帶,車體首上增添了複合裝甲塊,以增加其防護性能。而車體主體結構則承襲99基礎型,故炮塔上的衝壓弧形頂蓋特徵保留。

99一期改進型正面實車圖,可以看到為了安裝附加裝甲,首上的V型防浪板取消,而主裝甲帶和炮塔儲物欄加掛了附加裝甲後,使得整車顯得厚實不少。另外炮長後的觀瞄壓制系統和車長前的獨立式全周潛望鏡也襲承了99基礎型的設計。

99一期改進型只能視為對99基礎型的初步改進,在進一步改進中主要體現便是炮塔的變化。弧形衝壓頂蓋被焊接平板頂蓋取帶標誌著炮塔製造中焊接結構的比重加大,使得炮塔進一步結構優化,防禦性能提高。除此之外,炮塔儲物籃所掛載的附加裝甲形狀也從矩形變成了更符合炮塔側面投影的梯形,增大防護面積。正面主裝甲塊也進一步優化外形,使得99二期改進型顯得更為幹練。防禦力和戰場生存能力進一步提高。

09年建國60周年大閱兵上出現的數碼迷彩99二期改進型,其採用和99基本型類似的長底盤,特徵為負重輪排列方式為2,1,1,2式。主要改進集中在炮塔上。這一型號也一度被錯認為99A型,直到2015年9月3號的來臨。

99三期改進型在「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中作為裝甲方陣的核心公開亮相,官方也正式確立了其99A型的稱呼,從炮塔上主動防禦系統的變化到車體長度的明顯縮短,後部發動機艙的增厚和更為緊湊的負重輪排列方式,重新設計的主裝甲帶和新式掛膠履帶,小型化後的新式主動防禦系統。99A型和先前的99改進型有著截然不同的觀感,更不用提內在火控和電子系統的提升。

俯拍角度的99A型,可以明顯看出和之前的三款99型號只存在繼承性而沒有太多的相同點,且在後部增設的發動機散熱口毫無疑問的確定了99A換裝了1500馬力的新式發動機,比起99基本型在火力機動防禦三項核心指標上皆有質的飛躍。

精選一張99二期型,99A,和國產新型輕坦側視圖直接比細節差異。本圖最下方的新式輕型坦克採用了大量99A型的成熟技術,更有著可自由調節懸掛高度的液氣懸掛作為其標誌型特徵,據西方媒體報道,該款坦克戰鬥全重35噸,相較於戰鬥全重約55噸的99A式而言,未來可快速由大型軍用運輸機部署到熱點衝突地區成為其最突出的優勢。

有人說過,每一種武器都有其「宿敵」存在。而99A的「宿敵」無疑是大洋彼岸的M1A2坦克,有著後發優勢的99A也許能在技術上追平M1A2,但是其作戰效能如何?仍還需要像M1A2一樣經過實戰檢驗才能見真章。採用了貧鈾複合裝甲,戰鬥全重高達62噸的M1A2對約55噸的99A幾乎有著天然的防禦優勢,而臧克茂院士(現任中國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坦克電氣自動化專家)也說過99A的125毫米滑膛炮採用國產特種合金彈能在2000米上擊穿1000mm以上的裝甲,至於這兩者究竟誰更勝一籌?那只有等狹路相逢之時的兵戈相擊聲了。


(2016-02-29 08:16:13)

8月29日上午10時37分,中方、俄方前沿攻擊隊步戰車正在展開。圖為俄方攻擊隊對敵前沿裝甲目標實施打擊。

中、俄右翼攻擊群對敵發起攻擊。

8月29日,吉爾吉斯斯坦特戰隊員向恐怖分子佔據的樓房發起突然襲擊。

聯演是短暫的,友誼是長存的。8月29日,在聯演結束之際,中吉參演官兵依依不捨。

8月29日,演習結束後,中方參演部隊官兵在上合組織成員國的旗幟下,歡慶演習圓滿成功。

在城市反恐演習中,中方特戰隊員快速出擊控制樓內的恐怖分子。

8月29日,中俄右翼攻擊群向敵縱深發起攻擊。

8月29日,中方參演空降部隊採取「人裝同機,重裝聯投」方式實施空降。

8月29日,中哈左翼攻擊群密切協同向敵縱深發起攻擊。

(2014-09-02 14:2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英媒:中企填補2018世界盃贊助商缺口 助國際足聯渡難關
出海記|俄羅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中企與美企平分秋色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