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抗癌治療後,自身免疫性疾病「浮出水面」

抗癌治療後,自身免疫性疾病「浮出水面」

在應用新型抗癌藥——檢查點抑製劑後,免疫系統很快開始攻擊胰島細胞,糖尿病就出現了。圖中紅色的為儲存胰島素的顆粒。| 圖片來源:Science

醫生和腫瘤學家們日益認識到一個問題:在癌症患者應用一類新型抗癌藥(檢查點抑製劑)後,一部分患者會發生1型糖尿病或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疾病和結腸炎。

美國耶魯大學的免疫學家Kevan Herold第一次見到這種病例是在2016年。患者55歲,突發1型糖尿病。該患者罹患黑色素瘤,已經用檢查點抑製劑nivolumab(納武單抗)治療了數周,nivolumab是一種抗體,作用是阻斷T細胞上的受體——PD-1的活性。

Nivolumab(Opdivo)

PD-1的配體是PD-L1,當兩者結合後,就像給T細胞這個高效運轉的「免疫機器」踩下了「剎車」,在正常情況下,這是機體維持免疫耐受的一種手段。而癌細胞很狡猾,它們利用這一點,往往會表達PD-L1,抑制免疫細胞的攻擊。從2014年開始,陸續有5種檢查點抑製劑獲批上市,它們或阻斷PD-L1,或阻斷PD-1,「解放」T細胞,讓其發揮抗癌作用。

回過頭來看,免疫攻擊會延伸到正常組織其實並不奇怪。早在2003年,波士頓的一個研究團隊就報道稱:缺乏PD-1或者PD-L1的基因工程小鼠發生了糖尿病,從那時起,研究人員就開始懷疑PD-1/PD-L1可能與糖尿病有關係。

糖尿病的發生幾乎只與PD-1/PD-L1拮抗劑相伴,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則與另一種檢查點抑製劑有關,這就是ipilimumab(易普利姆瑪),它阻斷T細胞上的另一種受體——CTLA-4。

Ipilimumab(Yervoy)

近期,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的一項研究,凸顯了PD-1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關係。由波士頓兒童醫院免疫學家Paolo Fiorina領導的這項研究發現:給1型糖尿病小鼠輸注一種造血幹細胞(這種幹細胞通過基因工程改造或藥物調整能夠過表達PD-L1),能夠逆轉小鼠的糖尿病。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些糖尿病動物,其控制PD-L1表達的RNA分子有缺陷,而人類的1型糖尿病患者同樣有此缺陷。該研究為1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用藥物糾正造血幹細胞中的免疫檢查點缺陷。

在腫瘤學家們為檢查點抑製劑令人驚嘆的療效興奮時,更關鍵的是在抗癌治療與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參考文獻:Science 2017;358:852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m7543

好文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最終消滅癌症的竟會是病毒?連轉移癌都被它滅了
iPSC疫苗可預防多種癌症;腸道菌群可以預防敗血症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