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醫生說拍個「片子」時,我們究竟是做了什麼檢查?

當醫生說拍個「片子」時,我們究竟是做了什麼檢查?

介入放射(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近幾十年來發展很快的一門科學,是放射科(radiology)的一支。早期一般人想到放射科,通常是透過X光等技術做「診斷」;而介入放射則是在X光、超音波、CT、MRI等醫學影像技術的輔助下,利用導管等器材,診斷並治療、或者採集需要的檢體。

「其實有點類似水電工,我們是:有漏的就堵起來,有塞的就撐開。」介入放射科醫師林鴻志介紹,介入放射也可以看作是血管攝影,再加入介入的治療。因為有了影像技術的幫忙,可以精準導入很多精細治療方式,無論是栓塞血管止血、阻斷腫瘤營養、治療囊腫、局部注射藥劑等,應用範圍很廣。而且透過介入放射,傷口小、疼痛感也少,同時因為定位精確,可能的併發症也較少。

他指出,從靜脈曲張、下背疼痛、子宮肌瘤,到許多的良性、惡性腫瘤,都可能可以透過介入放射的方式治療。介入放射是一種專科,除了家庭與專科醫生轉介,很多保險也允許病人直接尋求介入放射專科的意見與幫助;不過,多數人並不了解介入專科實際的內容。

林鴻志進一步表示,介入放射使用的影像工具很多,各有不同的使用優勢。

像X光就是最常用的檢查方式之一。

X線攝影的原理是基於人體組織之間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別,當X線透過人體不同組織結構時,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達熒屏或膠片上的X線量即有差異,形成明暗或黑白對比不同的影像。

普通X線攝影因速度快,成本低廉,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拍個片子。腫瘤診療中常用的X線主要包括胸腹部平片、骨關節攝影,以及胃腸道造影和乳腺普通X線攝影檢查,其餘檢查方法因敏感性太低或無對應適應證,應用較少。

CT(Computed Tomography,計算機掃描)則可看作是將身體一層一層「拍照片」,是急診常用的一個工具,若搭配顯影劑,還能看得更清楚。有些人擔心CT的輻射量較高,但其實一般的CT診斷輻射量很低,「劑量沒有想像中的重,要看檢查對你的身體有多少好處與可能的風險。最重要是不要短時間內累積太多(CT的次數),說不定在丹佛等高海拔地方,平時接受到的輻射量比照一次CT還高。」

CT一般分為平掃和造影增強掃描。平掃是指不用造影增強或造影的普通掃描, 主要應用於對比度比較大的組織,如肺和骨骼。多數臟器及組織的腫瘤檢查通常需要增強掃描以幫助診斷。增強掃描用高壓注射器經靜脈注入碘劑(如碘帕醇)後再行掃描的方法。血內碘濃度增高後,器官與病灶內碘的濃度可產生差別,形成密度差,能使病變顯影更為清楚。

CT常用於檢查腫瘤患者胸腹部,胸部CT檢查顯示出的結構更加清晰,對於胸部病變的檢出敏感性和顯示病變的準確性均優於常規X光胸片,特別是對於早期肺癌的確診,胸部CT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對於腫瘤患者因治療而產生的某些疾病如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等意義重大。

MRI核磁共振則適用於檢查「肌肉」或者是「筋」,是透過磁場的原理,根據質子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信號差異,區分不同組織,包括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MRI已應用於全身各系統的成像診斷。效果最佳的是顱腦,及其脊髓、心臟大血管、關節骨骼、軟組織及盆腔等。好處是沒有輻射,但如果身體內有金屬物(例如換過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因為會搗亂磁場,而無法使用MRI。

超聲波也是沒有輻射的另一選擇,以超音波穿透人體產生反射波,計算反射波而成像。超音波也是很常用的影像工具,例如在血管檢查時就很方便,可以看到血液流動的速度、血管有沒有鈣化等。

醫師檔案

林鴻志(Bruce Lin)

介入放射科醫生

印第安納州Goshen College生物與計算機科學學士

University of Vermont醫學博士芝加哥大學醫院住院醫師訓練、Fellowshi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