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破碎的放大鏡

破碎的放大鏡

「一一,快點兒睡覺!」晚上,爸爸大聲喊著。

「知道啦,馬上!」一一答應著,手裡還在玩著放大鏡。白天,他用它在陽光下聚焦了一個明亮的光點,烤死了一隻螞蟻,現在,他還在探究它是否能聚焦燈光。

「來,把放大鏡拿來,快睡覺!」爸爸說。

「不嘛,我喜歡我的放大鏡!」

「爸爸給你放在這個架子上,明天再玩兒!」爸爸堅持。

一一隻好把放大鏡遞到爸爸手裡。爸爸把放大鏡隨手往身後的架子上一放,沒放好便鬆開手——這是他一貫的風格,毛手毛腳,經常毀壞東西——「啪啦」一聲,放大鏡掉在地上,發出破碎的聲音。

「哇,我的放大鏡!我要我的放大鏡!」一一大聲哭起來。

「別哭啦,我賠!明天我給你買一個新的!」爸爸好像是想哄一一,卻是不耐煩的口氣。

「我的放大鏡!都怪你!你非得把它放在架子上,摔碎了!哇……」一一聲淚俱下。

爸爸一邊拿笤帚打掃地上的碎片,一邊大聲呵斥:「哭什麼哭!不說了明天給你買個新的嗎?閉嘴!別下來!地上有碎玻璃,當心紮腳!」

「我的放大鏡,我要我的放大鏡!哇……」一一的哭聲更大了。

爸爸更不耐煩了,指著一一:「你給我閉嘴!」

「哇……我的放大鏡!」一一閉不住嘴,想忍住,卻由於壓抑哭得更傷心,幾乎喘不上氣來。

「讓你閉嘴!聽見了嗎?你再哭一聲!再哭我抽你!」爸爸大聲地威脅著。

「嗚……」一一還在哭。

「啪!啪!」爸爸的巴掌落在一一的屁股上。

一一哭得更傷心了。

「還哭是不是?人家鄰居都睡覺了,你還哭!你再敢哭!」爸爸的聲音蓋過了一一的哭聲。

媽媽在衛生間洗澡,聽到全過程,早已忍無可忍,她裹上浴巾衝出去,憤怒地問爸爸:「你想幹什麼?」

「我告訴他別哭了,人家鄰居都睡覺了!都快十一點了,還鬧!」爸爸憤怒地說。

媽媽把一一抱在懷裡,他的屁股上,留著幾個紅色指印,看來打得夠狠。媽媽又心疼又生氣:「憑什麼不讓他哭?你的聲音比他的聲音大得多,你怎麼不怕吵著鄰居?」媽媽最恨爸爸的就是這一點——孩子哭的時候,都是嚴厲制止,不許孩子哭。哭,是孩子悲傷情緒的一種釋放,也是對身體的一種本能的保護,避免過強的悲傷情緒傷了身體。當然,也是憤怒和攻擊性的一種轉嫁方式,這樣,既沒有傷害別人,也沒有把攻擊性轉向自身自殘,有什麼不好嗎?要說不好,只是爸爸從小受的傳統教育中關於哭不好、太shun(二聲)氣的思想作怪罷了,所以,他至今不會哭,再傷心的事情,他也不會掉眼淚,除了喝醉的時候,也許只有到那個時候,從小壓抑太久的負面情緒才會衝破防線爆發出來。而一個人的憤怒和悲傷情緒壓抑得太久,要麼抑鬱,要麼攻擊,都會埋下患精神分裂症的隱患。媽媽從小愛哭,小性兒,動不動就愛掉眼淚,雖然原生家庭也是很忌諱有事兒沒事兒愛哭的,但是媽媽默默掉眼淚的時候,家裡人都會安慰,很少這種呵斥,即使過年的時候也不例外。倒是跟爸爸結婚以後,由於被壓抑太多,反而喪失了哭泣的能力。媽媽很想跟爸爸講一講,溝通一下,但是,爸爸好像很少給她機會。

「我告訴他了明天給他買新的,他還沒完!欠揍!」爸爸恨恨地說。

「買買買!你就知道買新的!新的是這一個放大鏡嗎?他心疼這一個放大鏡!你還不讓他哭……」媽媽想分析一下一一哭的原因,讓爸爸有一點同理心——對於孩子來說,讓他傷心的並不是再也沒有放大鏡了,而是這一個放大鏡壞了,無論買多少放大鏡,都換不回這一個放大鏡的完好了。媽媽理解一一,因為她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她不知道爸爸是否有過,誰知道呢?也許沒有,不然怎麼會不理解兒子的心理?應該沒有吧,他這人,根本沒有惜物之心,再好的東西,壞了都不心疼,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口氣:「沒事兒,壞了再買新的!」所以,今天,他又用他的處事方式來對付孩子。明天買新的?新的是這一個嗎?能換回這一個的完好嗎?能讓兒子不再傷心嗎?兒子心疼自己心愛的放大鏡破了,爸爸根本不考慮兒子的心理,不想兒子為什麼哭,無視孩子的悲傷、心疼和憤怒,卻只是簡單地一句輕描淡寫「明天再買一個新的」就打發了?這根本就是一種輕視和賄賂!是對孩子悲傷情緒的一種漠視和侮辱!放大鏡可以再買,如果是再珍貴的東西呢?如果不小心傷害了一個生命呢?如何賠付一個新的?賠得起嗎?自己是個敗家子不過日子,還要把這種惡習傳染給孩子嗎?這樣,會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一個缺少珍惜、不懂得尊重的孩子嗎?想及此,媽媽悲從中來。

「行了行了!你快別鬧了,鄰居睡覺了!」爸爸無心講道理。

「那你鬧什麼?還不讓孩子哭,你知道你在培養一個未來的神經病嗎?你壓抑孩子的情緒,不讓孩子釋放,將來……」

「你別鬧了行吧!一一,別哭了,快睡覺!聽了嗎?閉嘴!到床上來!我讓你閉嘴,你聽到了嗎!」爸爸根本不想做任何交流,只是指著一一,命令著。一一伏在媽媽懷裡,悲傷地哭著,喉嚨里發出壓抑的「吭吭」聲,嗓子幾乎啞了。

「你真是個神經病!你怎麼長大的啊?你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長大的啊?你是不是也這麼長大的啊?要不怎麼培養出你這麼個神經病來!」媽媽憤怒了,真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扔下一頓惡狠狠的話語,她抱起一一出門:「兒子,咱們走,上別的屋睡去!」

「你們上哪兒去?還不睡覺,耍什麼?你看看幾點了!」爸爸躺在床上沒動,只是吼著。

「我們不想跟你在一個屋睡了!我不想讓兒子成為神經病!」媽媽抱著枕頭,摟著一一出了門。

一一摟著媽媽,低聲地嗚咽著:「我不理爸爸了!爸爸摔了我的放大鏡!還打我!我再也不原諒他了!」

「哦,媽媽知道,你心疼你的放大鏡。你要是想哭,就哭吧,媽媽抱著你哭。」媽媽安慰著。

「爸爸非要把放大鏡放在架子上,還不小心摔壞了!」一一抽抽答答地說。

「嗯,是夠氣人的!不過,你也該考慮一下你的原因啊,要是你把放大鏡放在一個不礙手的地方,乖乖地睡覺,爸爸就不會再拿了,也就不會摔了。而且,爸爸不是說給你買個新的嗎?」

「可是,我怕浪費你們的錢啊!錢都花光了,咱家就沒錢了,就沒錢買別的玩具了!」一一哭得更傷心了。

媽媽緊緊抱了一下一一,擦了擦他的眼淚:「媽媽知道。爸爸再給你買新的,這個放大鏡也回不來了,就這麼浪費了,是吧?「

「嗯……」

「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來,想哭就哭個痛快,別憋在心裡。今晚咱倆在這屋睡,不理爸爸了。」媽媽把一一放到床上,摟著他,輕輕撫摸著他的臉。

「要不咱倆搬家吧,離開爸爸!我不會再原諒他了!」一一氣憤地哭著說。是啊,一一已經多次原諒爸爸了。就在幾天前,一一和爸爸吵了一架,爸爸也是不許他哭,一一快氣瘋了。媽媽也氣得不得了,就帶一一到三樓睡覺。結果,一一情緒平息以後,翻來覆去睡不著,最後,十一點半了,他抱起枕頭說:「媽媽,要不咱還是跟爸爸一起睡吧。我原諒爸爸了!」今天,看樣子,他是不會再原諒爸爸了。

「你是說讓媽媽跟爸爸離婚嗎?」媽媽問,「可是,我們離婚後,你就沒有爸爸了,媽媽心疼你啊。」

「我可以讓別人當我的爸爸啊!」

「可是,誰知道別人會不會像爸爸一樣疼你呢?」

「我可以找疼我的當我爸爸啊!比如說,我老舅,我可以讓我老舅當我的爸爸啊!我老舅那麼疼我,給我買好吃的,還給我買玩具。」

媽媽心裡一酸,眼淚差點兒流出來。

「嗯,也是。你還想哭嗎?想哭就哭吧,媽媽抱著你。」

「不想了。」一一慢慢平靜下來。

十一點半了,一一沒有再像上次那樣提出原諒爸爸回去跟爸爸睡,他睡著了,夢裡還發出一串串啜泣聲。

媽媽卻久久不能入睡。樓下,是拒絕溝通、拒絕反思、永不承認錯誤、拒絕二次成長的爸爸,身邊,是心靈受傷、不再信任爸爸、不再依戀爸爸的兒子。沒文化真可怕!老天啊,你為什麼要讓這種人出生啊!唉,全怪自己,當初瞎了眼,被愛情沖昏頭腦,嫁給這樣一個人,還生下孩子!兒子,你怎麼選擇這麼一個人當你的爸爸啊?百感交集,輾轉反側,憤怒、悲傷、悔恨、絕望……種種感情湧上心頭。

還是理性些吧!媽媽忽然意識到,自己任由負面情緒泛濫,陷入了非理性的情緒亂麻中。自己在處理這件事時,也把自己的情緒帶入進來,影響了事件的處理的結果。兒子的憤怒,激起媽媽心裡許多新仇舊恨,這些負面的垃圾,都因為壓抑而被媽媽放到潛意識的層面中,看起來風平浪靜了,內心深處卻涌動著更強大的憤怒的力量,每當情緒開關啟動,這些垃圾都會浮現到水面上,阻礙理性發揮作用。

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原生家庭就是如此,成長經歷決定了他今天的狀態和對事情的種種認知模式,他沒有考慮過是否理性,只認為那是對的,這麼多年,他一直在依靠習慣解決問題,而很少用腦子。既然他不認為自己不對,又怎麼可能認錯、怎麼可能接受新理論和合理的行為呢?既然他拒絕,又何必跟他一般見識、生這麼大氣呢?夏蟲不可語寒冰,人的見識如此,眼界如此。能忍則忽視,不可忍便想不忍的辦法便是了,何必讓自己氣出一身病來呢!而爸爸看媽媽,也未必不是如此吧?

其實,這件事情本是一件很小的事件:一一的放大鏡放在枕邊,爸爸想讓他睡覺,就把放大鏡要過去放在架子上,誰知爸爸不小心把放大鏡摔破了。就像爸爸用笤帚打掃放大鏡的碎片一般,爸爸只需做好善後處理——放大鏡破了,掃了便不會紮腳。一一心疼放大鏡,怪爸爸不小心,爸爸只需真誠地向一一道歉:「對不起,兒子,都怪爸爸不小心,爸爸不是故意的!你看這件事怎麼辦才好呢?咱們一起想想辦法。」再引導孩子如何把東西放好,避免再發生類似事件就行了。可是,爸爸沒有,先是忽視一一的感受,誤解孩子的悲傷,接著是以新的放大鏡賄賂,導致孩子不被理解的憤怒加劇,然後制止孩子悲傷情緒的釋放,壓抑孩子的不良情緒,這時候如果理性些還有補救,只需要抱住孩子,輕拍後背,同理他的感受,他就會慢慢平靜下來,可是,爸爸不會,他的根深蒂固的認知模式佔了上風,最後大打出手,踐踏孩子尊嚴,侵犯孩子的邊界。導致一點兒小事兒釀成一件大事。如果爸爸任由自己的情緒處理親子關係,媽媽真的擔心一一到了叛逆期會出現什麼結果。那些因為被沒收了手機就跳樓自殺的孩子,不僅僅是因為手機,手機事件僅僅是個導火索,引爆生命的,是手機背後一連串的成長中的負面事件,是被壓抑的負面情緒,和強權侵犯後面的冷漠與絕望。

而媽媽,也可以把事情化小些——同理孩子,安撫不良情緒,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再讓孩子站在爸爸的角度看問題,畢竟爸爸是為了整理床鋪讓一一睡覺,而且說了賠一個新的,讓一一和爸爸好好溝通,學會從錯誤中學習與成長,過後再與爸爸心平氣和地溝通。可是,媽媽沒有,簡單地嘗試溝通未成功後,便選擇了放棄、攻擊、逃避、報復、封閉自我。導致孩子對爸爸的憤怒加劇,長此以往也會讓孩子以相同的方式處理問題,如果這樣長大,走入婚姻,會不會像爸爸一樣,在與配偶爭吵時選擇排斥、拒絕、冷漠、出走?而媽媽這種處理方式,又何嘗不是在婚姻中習得的?爸爸在用他從小被對待的方式對待配偶與孩子,卻毫無察覺,媽媽被爸爸「訓練」成和他的父母一樣的人,也毫無察覺。爸爸應該是滿意了,他達到了他從未意識到的深埋在潛意識中的目的。而悲劇正在逐漸形成:多年來婚姻中的積壓的矛盾一直沒有得到化解,而只是被壓抑下去,許多事,已無心再溝通,所以遇到事,往往首先聽從於情緒的爆發,理性只是在後方無可奈何地掙扎。看起來,婚姻風平浪靜,而自己知道水面下暗流洶湧。細想想,暗流好像也越來越弱了——吵架的時候至少還有掙扎、有溝通、有希望、有企求;而無心戀戰的時候,不是實力懸殊保全自我的權宜之計,便是打下去毫無意趣了無希望的無可奈何。如此看來,婚姻的平靜不過是一潭毫無生命力的死水罷了。

想想,著實可悲。

那個破碎的放大鏡,再也產生不了圓滿的光束。每一個碎片,都放大了婚姻中的矛盾,折射出生活中不為人知的不堪,聚焦了那些輾轉難眠背後的掙扎。

只是可憐了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在旅途心若水 的精彩文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個小村莊

TAG:人在旅途心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