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勃列日涅夫保管核密碼箱的方式,太危險了 | 短史記

勃列日涅夫保管核密碼箱的方式,太危險了 | 短史記

文 | 諶旭彬




2016年3月26日,朝鮮發布了4分鐘主題為「核毀華盛頓」的宣傳視頻。此舉提醒世人,核武器的擴散,仍是當今世界的重大安全威脅。



回顧歷史,可以對這種威脅有更具象的理解。




中國遭遇四次核威脅




(1)朝戰期間,美國曾以核武器作為外交威懾




1951年12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曾通知麥克阿瑟,他們同意撥出20枚原子彈,來阻止蘇軍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推進,請麥克阿瑟推薦合適的打擊目標;麥克阿瑟推薦了北京、海參威等城市。



按麥克阿瑟的想法,如果能夠在中國東北投擲30-50枚原子彈,摧毀當地的空軍基地,並同時動用美軍第八集團軍和50萬國民黨部隊,可以在一星期內結束朝戰。最後,在日本海和黃海之間會出現一條核放射帶,至少60年內蘇聯人不會南下。陸軍部也擬定了多種使用核武器的方案。①




不過,美國政府內部的意見並不一致。




比如,國務院一再強調,應避免與蘇聯進行全面戰爭,不到萬不得已,不應使用原子彈與蘇聯直接攤牌——據美國情報部門的估計,如果蘇聯對美國發動核攻擊,可能造成900萬美國平民傷亡,1/3工業基地被毀。




所以,一方面,直到朝戰結束,「使用核武器」一直停留在內部討論階段;另一方面,整個朝戰期間,「使用核武器」始終被作為一種外交威懾在運用

——當媒體問及中國為何接受朝鮮停戰協定時,艾森豪威爾的回答是:「原子戰爭的危險」。②




圖:麥克阿瑟(中)




(2)金門局勢緊張時,美國刻意放出「沒理由不使用核武器」的訊息




1955年3月16日,艾森豪威爾在記者招待會上說:只要被嚴格限制于軍事目標,他就沒有理由不使用原子彈。




在晚年回憶錄中,艾森豪威爾解釋:自己公開這樣說,是為了「讓中國共產黨人相信我們(幫助台灣防守金門、馬祖)的堅定性」。



當然,這只是策略言辭,而非實際政策。

在3月11日的內部會議中,對於金門和馬祖,艾森豪威爾已做出決策:





「如果對美國來說有必要干涉,它將使用常規武器干涉。」③





圖:1960年,艾森豪威爾訪問台灣,與蔣介石合影



(3)美國曾討論過用核武器破壞中國的核試驗基地





1963年7月份,助理國防部長William Bundy在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備忘錄中,要求制定一項針對中國核武器製造基地的常規軍事打擊計劃。




經過幾個月的討論後,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採取軍事行動是可行的,但建議使用核武器代替常規武器。美國國務院則主張通過外交手段,來削弱中國核試驗的影響。該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繼任約翰遜選擇支持國務院的主張。④




1964年,中國成功爆炸了首顆原子彈。




圖:人民日報關於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號外」




(4)中國所遭受最嚴重的「核威脅」,來自蘇聯




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後,中蘇大規模軍事衝突一觸即發:





「在蘇聯決策層中,……有的人主張動用核力量,採取先發制人的方式,摧毀中國的核能力和核潛能,……在蘇共政治局會議上,國防部長格列奇科是持這種主張的代表。另一種意見是『有限地對中國實施核外科手術,主要是摧毀中國的核設施』。」




蘇聯決策層當時判斷:美國公開敵視中國,不會反對蘇聯的這種「懲罰性行動」。




不過,蘇聯情報機構多方探測後,得出的結論卻是:





「對中國進行這樣的打擊,美國不會袖手旁觀。」



叛逃美國的蘇聯官員舍甫琴科(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後來回憶說:





「(這件事)使政治局陷入僵局,他們有幾個月不能就這個問題作出決定。」




當然,也有俄羅斯學者認為:





「蘇聯當時並沒有真正核打擊中國的計劃,只是想逼迫中國回到談判桌前來。核打擊的消息是蘇聯有意散布出去的。」⑥



但在此次事件中,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備戰狀態,也是不爭的事實。





圖:1969年,中國軍隊進入全面備戰狀態,圖為空軍某部進行快速登機訓練




核對抗一線「拯救世界」的英雄




中國之所以用更嚴重的心態來看待蘇聯的核威脅看,與蘇聯核按鈕的安全係數相對較差,有直接關係。




瓦西里·阿爾希波夫(Vasili Alexandrovich Arkhipov)和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Stanislav Petrov)這種「拯救世界免於核戰爭」的英雄,出現在蘇聯,正是其核按鈕的安全性相對較差的直接體現。




(1)1962年,瓦西里·阿爾希波夫「拯救世界」




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瓦西里·阿爾希波夫所在的潛艇遭到美軍深水炸彈的攻擊。




這些潛艇前往古巴的背景,據赫魯曉夫之子披露,是這樣的:





「9月25日克里姆林宮就已經決定不再派水面艦隻去古巴了。派遣它們只會使美國人更加提高警惕。於是決定只派潛艇。10月1日,有4艘用柴油發動機的魚雷潛艇駛往古巴。它們的艇長是海軍中校阿爾希波夫、杜比夫科、克托夫和舒姆諾夫。每艘潛艇上有6個魚雷發射裝置,

18枚魚雷,其中1枚是核彈的。

……3艘潛艇到達了目的地,1艘因半道上出故障返回。」⑦




潛艇內的船員後來回憶,他們遭到美軍常規武器攻擊後,曾嘗試與蘇軍總參謀部取得聯繫,但沒有成功;混亂中,有部分指揮官決定發射核魚雷。

是阿爾希波夫力排眾議,阻止了這個決定,選擇讓潛艇浮出水面。⑧




如果這枚核彈發射了出去,「古巴導彈危機」會如何演變就未可知了。





圖:瓦西里·阿爾希波夫(Vasili Alexandrovich Arkhipov),1998年去世




(2)1983年,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拯救世界」




1983年9月26日,類似的難題,落在了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的身上。




這位值班員在這一天,驚訝地發現衛星預警系統顯示5枚來自美國的核彈正向蘇聯逼近。所幸的是,彼得羅夫上報時,加上了自己的判斷,他認為這很可能只是系統故障(地面雷達沒有反應),而非美國真的對蘇聯發動了核攻擊。




不過,蘇聯當局不願對外界暴露其衛星預警系統的漏洞,彼得羅夫沒有獲得任何嘉獎。直至蘇聯解體,此事才獲披露。




2014年,彼得羅夫的事迹,被拍攝成了電影紀錄片《The Man Who Saved the World》。⑨





圖:

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Stanislav Petrov),2015年攝於家鄉Fryazino





(3)勃列日涅夫把核密碼箱放在妻子床底下




蘇聯的「核按紐」由元首直接控制。




據勃列日涅夫的孫女維多利亞·菲利波娃披露,勃列日涅夫當政時,蘇聯的核密碼箱,有段時間被放在勃列日涅夫妻子維多利亞·勃列日涅娃的床底下,因為勃列日涅夫覺得「找不到更安全的地方了」。




這顯然是一種極為草率的處置——要知道,早在1974年,勃列日涅夫就已經是「一個十足的病人」了,神經常現獃滯、記憶嚴重喪失。1980年,勃列日涅夫訪問哈薩克,因神志不清,在會場剛落座就起身上車離開了,留下諸多哈薩克政要面面相覷。




所以,在1991年,最讓世界感到不安的,就是蘇聯的核按鈕將落到誰的手裡。




1996年,俄羅斯改由總統和國防部長共同掌握「核密碼箱」,全世界才終於稍稍鬆了一口氣。




但誰又能夠保證,勃列日涅夫式的核密碼箱保管方式,已被徹底根絕了呢?





圖:

朝鮮2016年「核毀華盛頓」視頻截圖





注釋


①②趙學功,《核武器與美國對朝鮮戰爭的政策》,《歷史研究》2006年第1期。


③(美)約翰·劉易斯·加迪斯,《冷戰史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166-172。


④詹欣,《冷戰與美國核戰略》,九州出版社,2013,P58-82。


⑤葉書宗,《勃列日涅夫十八年》,人民出版社,2013,P271-274。


⑥陳東林,《評價毛澤東三線建設決策的三個新視角》,《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年第8期。


⑦(俄)謝·赫魯曉夫,《兒子眼中的赫魯曉夫》(下冊),東方出版社,2006,P714。


⑧艦內具體情形說法頗多。衝突大致情狀,可參考:《Chronology of Submarine Contact Dur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October 1, 1962 - November 14, 1962》。


⑨《Russian Who "Saved the World" Recalls his Decision as 50/50》,美聯社2015年9月17日。 


⑩諶旭彬,《蘇聯為何連續三年死國家元首》,短史記第89期。






推薦閱讀




斯大林晚年,為何敢於長期不在克里姆林宮? 





蘇聯的「單身稅」與「無子女稅」 




朝鮮的核武器技術,是從哪裡搞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清朝垃圾奏摺」的真正製造者,其實是皇帝自己
奧姆真理教頭目騙人的「空中漂浮神功」,是這樣練的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