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初一學生眼中的學習原動力

一個初一學生眼中的學習原動力

本文作者黃妙然是平和初一的學生。她愛好繪畫、思考和創作。文本是她受邀在平和教育TED活動中的演講內容,她從一名初中生的角度向老師們闡述在經歷學習共同後她對學習原動力的理解。

今天我想來給大家講講接觸「學習共同體」的這一年裡,作為學生的我們都受了什麼影響、有了什麼改變。

「學習共同體」是目前中國方興未已的一種教學改革理念,它的目的是由老師教知識,變成學生和老師共同探索知識。怎麼做到呢?簡單來說,一節課會圍繞一兩個有挑戰、同時又包含了很多最重要知識點的「胖」問題,預留十分鐘左右給同學們自學;再由每個四人小組互助探索十分鐘,再全班彙報、探索十多分鐘,這個過程中,老師穿針引線來「串聯」同學們的精華髮言,並作最後的點撥與提升。

這聽上去似乎很簡單,實際上一頭扎進去會發現,挑戰和奧妙都深不可測。記得最初,老師先把小組學習帶進了課堂,大家發覺我們應該是要開始嘗試新的學習方式了。因為是剛剛接觸的新東西,大家也都比較有熱情,但並不清楚這樣的學習方式的要領,幾個非常明顯的問題也就因為時間推移終於浮了出來,而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聽聽「海哭的聲音」

因為一開始效果還不錯,老師開始默默增加課堂問題的難度。這個時候,我們中之前不怎麼適應但還不敢承認的人就開始慌了,而看見很多人慌了但自己似乎還很穩的、相對優秀的人就開始膨脹了,課堂好像突然就變得浮躁起來了。上課的時候,場面一度有著很奇怪的特點:小組討論時間裡,基本上都是一兩個「小獅子」在不停地說,剩下的人像「小白兔」一樣,因為沒有發言機會、沒想法或是不敢打斷組裡的「獅子」,持續地沉默不語。這又進一步引起班級的「階級固化」:獅子們陸陸續續地變成了嘰嘰喳喳但是說不到點子上的「麻雀」,「白兔」們越來越麻木,不但不說,而且不想、不聽。慢慢地,這個現象從我們漸漸沒有了新穎的想法的作業和文章里體現了出來,所以我們自己也已經注意到了老師最初就強調,但一直被我們忽視的第一個問題:傾聽。

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們發現,傾聽就像是「聽海哭的聲音」,因為海的聲音可能是驚濤拍岸的咆哮,也可能是碧波蕩漾的輕柔。也許,只有當我們俯下身去認真的傾聽,帶著思考去認真傾聽,我們才能聽出海是在悲傷哭泣,還是在歡呼雀躍,而「海」是什麼?海既是同伴的心聲,又是課文的意蘊、自己的思索——這不正是語文的真諦嗎?聽清、聽懂,就是傾聽最重要的兩個點。不僅僅是邊想邊聽,更重要的是要帶上問題去聽,這就需要我們一遍又一遍地斟酌和思考;最後就可以帶上自己的想法,再去聽的時候,又會有更多不一樣的體會和表達。

就像我們小陳同學說的:「從傾聽開始,不讓自己的想法填滿雙耳,接納外界的聲音;同時每個人都要先沉澱自己,再和大家互相融合、升華。」後來,和父母、老師交流以後,我知道了這樣做的益處遠遠不限於提高語文,在朋友、父子、夫妻、同事、國家之間,這種溝通能力都很關鍵。

聽懂了「海哭的聲音」,大家就慢慢有了最初的改變。平時小組討論時,我們會努力尊重每一個成員,以前的「獅子」們也不在浮躁了,會學著更多的吸收別人的看法;由此,大部分小組討論出的內容也因為更深的融合更加準確、新穎了。

四人行

因為成了一個個小組,知識變成了互相傳遞,曾經線形的傳遞方式變成了三維的傳遞方式,甚至「區塊鏈」的傳遞方式。為什麼這麼說呢?以前老師是中心,老師提供問題,我們提供解答,最後再由老師提供比較標準的答案;而有了小組之後,老師依舊會提供問題,但我們能進行討論,從不同的人的角度去思考,覆蓋的知識範圍擴大了很多,這樣不但能吸取老師要講的內容,也能吸取很多來自大家的想法的知識。這樣就相當於站在更高的維度去學習,克服了以前思維比較單一這一點。

孔夫子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覺得對於我們來講,平和的學生本來智商和素養都特別高,和大家一起的、互動性更強的學習狀態是很開心的,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就像是多了幾個老師,同時多了幾個學生。

當我們慢慢的適應了以小組為單位去學習,同時作為小組成員的老師和學生,我發現大家學習時會更願意虛心接受不同的看法,同時也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了,看似相反的觀點,卻能通過學習共同體很好地「融合」,再進一步「升華」。

有待激發的核反應

學會了很好地去運行一個小組的我們,之後終於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討論和討論的內容上了。以我自己和自己的小組為例,我們就好像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核裂變」一樣。大家應該知道,核裂變大概就是特定粒子轟擊原子核之後,原子核產生分裂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我們其實有著很多有用的和看似沒用的腦洞,那些就像是無數有待激發的原子核。因為課堂討論的介入,除了老師作引導,也有了周圍的同學們以他們的角度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特定的粒子碰撞了。

在這之後,我們班好些同學都有了巨大的改變。比如有個小王同學,他媽媽以前常常說他「耳朵長在屁股上」,總是不聽老師講課、同學發言;但是由於他周圍的同學都在因為「核反應」的影響而越來越活躍,又一直很關心、鼓勵他,終於讓他動搖了,自學能力包括成績都開始提升,他媽媽也發現,這孩子的耳朵長回腦袋上了。有個小季同學,上學年的文章是這樣的畫風:今天司機叔叔沒來接我,只好自己一個人回家了;而現在因為思維的持續碰撞,他愛上了思考,現在的畫風是「這種思考的滋味似乎是思想的毒品,把人拽向那個深淵,可卻心甘情願,而我已經上癮了」,而且考試作文居然能達到35分了。還比如小練同學,以前的她自稱「懶癌晚期患者」,只要聽到學習二字就「渾身發軟」;有了新的思考之後,她開始會因為一個語文的課題,課下去用心採訪班上好幾位「學霸」同學,並發自內心地在採訪結束後寫下了「每個生命都會綻放屬於自己的舞蹈」。還有原來觀點深刻但偏激的小李同學,思考越來越全面了;以前想法多但不善表達的「怪才」小周同學,現在被激勵出更多的想法,而且傾吐欲更旺盛,還努力去說清、寫清,還創辦了自己的公眾號;以前上課喜歡喋喋不休的小賀同學在小組內有了更充足的發言機會;以前上課膽怯不敢舉手說的小楊同學,在小組內也慢慢放開自己了......

就在我們享受著在知識海洋里披荊斬棘的冒險之旅時,我們又意識到,探索的東西一多,雖然很深入、很精彩,但有時會控制不住地偏離考試要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只好動用我清奇的腦洞,告訴自己:如果不好好踏實地考好試,哪來的時間給你自由飛翔?用一用激將法逼一逼自己,再加上思考力已經被激活,所以最近我們的成績也慢慢回升了。

收穫第一批親手播種的果實

有了以上的一系列改變的我們,開始紛紛收穫到以同樣方式播種的不同果實了。

從我們班接觸學習共同體這一年中的改良和磨合來看,嘗試這樣的新東西果然還是會有很多需要動的腦、跨的坎兒、要走的路,但是我覺得我們不願半途而廢,因為它的每一條價值,包括我們已經懂得的、磨練出來的、還沒得及展開的能力與素養,給我們的喜悅和意義都遠大於它們給我們的辛苦和付出,所以是值得的。畢竟我們不願意浪費這些包含考試內容但不止於考試內容的能力和素養,更不願意錯過讓我們可以在學習方面「原力覺醒」、進而「開掛」一般進步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熒光樹莓 的精彩文章:

TAG:熒光樹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