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立德?還是毀容式修復?
編者按:事情發生在 " 中國佛雕之都 " 安岳縣,日前,四川安岳石窟造像的佛像重修前後對比圖引髮網友關注,其中的幾尊佛像被「用彩漆翻新」。昨日,安岳縣官方微博證實,該佛像為縣峰門寺摩崖造像,開鑿於南宋,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被「重繪」佛像為1995年當地群眾聘請工匠「重繪」,「時任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知曉該情況後,即趕赴現場,發現主尊造像已被重繪,便立即予以制止,並進行文物保護宣傳。其餘造像未被重繪,至今仍保持原貌」。
安岳,是目前我國已知的中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已發現歷代石窟造像218處,造像10萬餘尊,尤以唐代造像的宏偉和兩宋造像的精美著稱於世,具有上承雲岡、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地位。華嚴洞建造於宋代,是集石刻文化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旅遊區。華嚴洞有開鑿於北宋建隆元年(960)的華嚴洞和開鑿於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兩大石窟,內有宋代造像159尊,歷代碑刻題記24處。
華嚴洞窟
大洞為華嚴洞,因內刻「華嚴三聖」而得名。洞高6.2米,寬11.1米,深11.3米,窟正面呈矩形。華嚴洞造像,以密宗為主,是釋、道、儒同窟造像,題材達39種。其布局嚴謹,造型奇妙,動靜結合,虛實得體,採光科學,殿堂似的石窟燦爛輝煌,氣韻生動,在中國石窟造像中獨樹一幟,是北宋石刻藝術精品,是安岳石刻旅遊區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較完好的洞窟。
華嚴三聖像
毗盧遮那佛像
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像
華嚴洞後壁右側僧人像
右側菩薩像
左側菩薩像
華嚴洞石刻造像
辨音觀音
華嚴洞石刻造像
摩利支天
大般若洞
安岳凈慧岩造像為唐宋時代造像。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之前保存完好,特別精美的是一尊南宋時期的1.2米高的數珠手觀音像,描述大足北山的媚態觀音,大約在1995年左右被全部妝彩,妝彩用的是油漆,主要將很多龕內的題記等全部磨光,非常遺憾。
我國《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遷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四川安岳縣
宋 ? 封門寺賴佛岩阿彌陀佛窟
凈慧岩整個造像全部被妝彩,特別珍貴的第6號龕公德主趙慶生居士高2米的線刻彩繪圖被毀壞。這尊資中東岩(也成羅漢洞)南宋沾花微笑圖是上了中國美術全集的,但多年來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兩次被破壞妝彩,文物價值盡失,旁邊雕刻的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石刻也基本風華無蹤了。
金鳳山摩崖造像
讓我們再來對比著探訪敦煌莫高窟文物修復,不免肅然起敬——「20年修一座洞窟,還是太快了」。
「修複壁畫就像是給人治病,即便發病原理一樣,但是因為個體差異,採取的治療方式也會不一樣。」敦煌研究院專家於宗仁說,「要先搞清楚壁畫的材料和工藝,在此基礎上針對發病區域來判斷如何修復。」
於宗仁入職敦煌研究院已經18年,自蘭州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後,他本來有去北京工作的機會,但最後還是選擇了比家鄉更偏遠的敦煌,「兩個工作就是兩種人生。」「面壁30年」是於宗仁一位同事的微信名。閑聊中,他提起這位上世紀70年代來到敦煌研究院工作的老同事,長年「面壁」,練出了一手修複壁畫和彩塑的高超本領。他長年累月地在石窟里對著牆上的壁畫搞修復,自我調侃為「面壁30年」的修行,滿是自信和自豪。
據考證,第98窟約修造於公元925年到931年期間,是晚唐五代時期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的功德窟,「敦煌遺書」中稱其為「大王窟」,佔地面積185平方米,壁畫總面積約693平方米,現存塑像四身。由於洞窟位於石窟群最底層,受水分入滲、風沙等因素侵襲,壁畫病害嚴重。那幅氣勢恢弘的經變圖壁畫,幾乎看不出修復的痕迹。「修舊如舊」是必須遵守的原則
與大佛為伴
「多少年來我們的工作不斷地規範化、科學化,比如這個腳手架,看起來很基礎,但是與建築工程用的那種有明顯差異,要適合文物修復工作。」於宗仁說,早期的腳手架就是用木頭搭起來的、需要藉助手電筒打光,後來隨著國際合作的推進,細節都越來越精細、嚴格。安全防護標識、層位標識、電源、台階、防火裝置等的配置都比較齊全。
剛來到敦煌時,於宗仁每每進窟都會受到極大的震撼。這麼多年過去,震撼逐漸轉變為冷靜,成為了熱愛。「對於修復人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觀察。我每次上來看同一幅壁畫,都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發現很多隱藏的細節。」他說。
如治病救人
在以壁畫精美而著稱的莫高窟第254窟,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修復師劉濤接受了第一財經N+採訪。自從1986年他退伍轉業來到敦煌研究院,他已經在這裡工作30多年。現在每天來這座窟里進行修復的,是他帶出來的徒弟。
254窟是敦煌最知名的洞窟之一,建於北魏,在隋代重修過一次,代表了莫高窟早期的藝術風格。它位於石窟群南區中層,內部空間不大,中心塔柱朝門立有交腳彌勒佛,塑像都具有北魏時期體態勻稱、比例修長的特點。另外,窟內的壁畫尤其精彩,北壁的「屍毗王割肉貿鴿本生」、「難陀出家因緣」,南壁的「薩埵以身飼虎本生」和「降摩變」等故事,講述的都是釋迦牟尼種種不平凡的經歷。構圖巧妙、線描熟練、色彩凝重,人物表情尤為精妙。
年代久遠、文物保存完整、藝術價值珍貴,但這座重要的洞窟很少對公眾開放。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病害嚴重。
牆壁有裂縫、地仗鬆動;中心塔柱有一龕下沿開裂有墜落危險;一尊佛像頸部開裂、頭部前傾;在窟頂、四壁等大片顏料起甲脫落,還曾被煙熏。
「師傅以前跟我說過,文物跟人的生命是一樣的,如果修壞了那就永遠都沒有了,所以修的時候一定要盡心儘力。」他說,「工作上可以允許有不到位,但是不能修壞,我們使用的材料很多都是可逆的,過幾年老化了就再修一次。」
修復無止境
修復文物就像是給人看病,文物也像人一樣面臨不可避免的衰老,於宗仁和劉濤他們能做的,是儘可能地減緩衰老,讓時間走得慢一些。
著眼現實,已經失去的,我們再一味惋惜,也於事無補。文物不會因為觀眾的嘆息而重新恢復原貌。真正有意義的,是從我們自己做起,珍視現存的文物,保護文物,身體力行。
失去的不再擁有,現存的應當珍視。
圖片與文字整編自網路
※小而美的精品!大洋彼岸低調亮相1000餘件亞洲藝術品!
※三年了 我們誠摯向您致歉!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