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園畫譜的由來》無數畫家的藝術啟蒙教材
芥子園是清代著名文學家、出版家李漁的故園,因為《芥子園畫譜》而家喻戶曉。
芥子園
芥子園是清代著名文學家、出版家李漁的故園,因為《芥子園畫譜》而家喻戶曉。
生活在芥子園中,李漁編輯出版了大量的通俗文學作品。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西遊記》、《金瓶梅》等。李漁還在芥子園中創辦家班,也就是家庭戲班,他在園內創作劇本,指導演員排演,隨後赴各地巡迴演出。學中國畫必定要臨摹的《芥子園畫譜》,就是在芥子園印行的。
芥子園畫譜的由來
李漁
「孫楚樓邊觴月地;孝侯台畔讀書人」。李漁寓居芥子園期間,除了寫作鬻文外,還通過開辦書店、刊刻書籍等來維持家庭生計。
他竭力支持女婿沈心友,與當時名畫家王概、王蓍、王臬等人一起編繪的《芥子園畫傳》,更是聞名遐邇。新中國元帥陳毅在為北京《榮寶齋畫譜》的題詞中指出:「近代作畫的不讀《芥子園畫譜》是例外,好像作詩詞的不讀《唐詩三百首》和《白香詞譜》是例外一樣。」
清木刻本《芥子園》書影
《芥子園畫傳》畫傳集明清二代中國畫名家的傑作和智慧,歷經二百多年的增補和完善,詳細地講解了中國畫的用筆、寫形、構圖等基本方法,受到眾多學畫者的喜愛。此書也是官吏商賈、文人墨客最熱衷收藏的極品。
此書輾轉到了日本,日本的政界、政府、文化人、庶民深受喜愛。相互借鑒,影響日本的各種行業「紡織、陶瓷、園林、茶道、染繪、手工工藝品等」,加快日本的經濟發展。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
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在臨摹中國李漁的《芥子園》的基礎上,技巧和顏色不斷地創新。
國畫界丹青聖手的搖籃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餘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芥子園畫譜》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熏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中國畫名家。近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從《芥子園畫譜》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稱《芥子園畫譜》為啟蒙之良師,一點也不過分。
郭沫若先生是眾所周知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和詩人,然其能畫,則鮮為人知。他尤喜畫蘭花,曾畫蘭贈友人范令棣先生。
他之所以能畫,是因在家塾「綏山館」里,常描摹《芥子園畫譜》。郭沫若先生曾為其弟郭開運畫的《葵菊圖》題詩道:「不因能傲霜,秋葵亦可仰。我非陶淵明,安能作欣賞。幼時亦能畫,至今手猶庠。願得芥子園,恢復吾伎倆。」郭老如能學畫不輟,早當成名畫壇了。
GIF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所言,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
從新石器時代在彩陶上描繪紋飾算起,到晚清的繪畫,中國畫已經前後經歷了七千多年的發展。潘天壽曾說:「吾國唐宋以後之繪畫,是綜合文章、詩詞、書法、印章、而成者。其豐富多彩,均非西洋繪畫所能比擬。是非有悠久豐富之文藝史、變化多樣之高深成就,曷克語此。」
TAG:書畫國畫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