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避免幼兒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家長這樣做才有利孩子健康

如何避免幼兒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家長這樣做才有利孩子健康

對於很多年輕父母來說,由於自己沒有太多照顧嬰兒的經驗,就很擔心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這種發生在3歲以下嬰幼兒身上的慢性營養缺乏症會造成孩子出現將進行消瘦、水腫,甚至有各器官的功能低下的情況,讓人不得不重視。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問題呢?

一:重視正確餵養

小兒的生長發育很迅速,必須供給足夠的營養物質,才可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母乳不足而採用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時,若調配不當致使長期缺乏蛋白質和脂肪,或母乳喂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驟然斷奶均可發生營養不良。

二:重視原發病

患兒營養不良的發病原因除了餵養不當外,某些疾病的影響也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這些疾病可導致幼兒長期攝食不足或攝入的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利用,以及代謝消耗過多。這些疾病包括消化系統病,或某些急慢性傳染病,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三:明確輕、重度營養不良的判斷標準

臨床上一般以測量腹部皮下脂肪層的厚度作為判定皮下脂肪消減程度的標準。測量方法為:在腹部臍旁乳頭線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處與皮膚表面垂直成90°,將皮膚層捏起,然後量其上緣的厚度。

第一度營養不良為0.8-0.4厘米,患兒皮膚稍鬆弛,體重低於正常15%-25%,全身無明顯不良反應;第二度營養不良為0.4厘米以下,四肢、面部皮下脂肪減少,皮膚彈性差,面色蒼白,體重低於正常25%-40%;第三度營養不良患者的腹部、面部、四肢的皮下脂肪消瘦,皮膚無彈性,肌肉顯著消瘦或有肌萎縮,體重低於正常40%以上等表現。明確了營養不良的判斷標準對下一步制定飲食計劃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各位家長需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公認的四大「發胖」零食,第三種營養很高,最後一種是每天的早餐必備!
5道家常菜,好吃下飯,做法簡單營養又豐富,吃過的都說好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