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輩子只做扇子的女人

一輩子只做扇子的女人

炎炎夏日,

如何能少得了一把小巧的扇子?

在漫長的歷史中,

不論是「團團似明月」的合歡扇、

用以定情的桃花扇、

風格獨特的羽毛扇、

文人雅士必備的摺扇,

還是民間百姓質樸實用的蒲扇,

都曾帶來習習涼意,

為人一解夏日煩憂。

對扇子藝術性的發現與挖掘,源於對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制扇工藝的承繼與創新。

孫亞青,出於內心深處對摺扇的熱愛,以老字號文化為底蘊,在設計上下功夫,從傳統中挖掘新元素,從新時尚里延展扇文化,將百年老扇衝破歲月的阻隔,彰顯出新的無限魅力。

「這輩子就只做扇子。」

摺扇最早源於宋朝。杭州作為當時的南宋首府,生活氣息濃厚,發展出了「雅扇」、杭州絲綢、西湖龍井,並稱為「杭產三絕」。

孫亞青上學放學,路上都會路過扇廠,裡面各式各樣的扇子,總讓小亞青兩眼發光。扇骨溫潤如玉,圖案形神俱備,讓她心嚮往之。

剛開始,看著師傅手拿扇骨串面的動作,就像是跳舞,又快又好看。

孫亞青一心想要學這門手藝,很快,有悟性又勤奮的孫亞青迅速成了技術骨幹,被調去學習難度更高的檀香扇「拉花」製作技藝。

檀香扇上生動精美的鏤空圖案,是用鋼絲在扇骨上拉出不同形狀大小的小孔而成。拉弓用毛竹製作,鋼絲不能用現成的,必須是三毫米。且要手工從不同角度,敲擊五次方可使用。

為了學好這門手藝,常常練得手臂都抬不起來,尤其是磨『拉花』用的鐵絲時,手指常常被磨得血肉模糊,著實不易。

十多年下來,她的右臂比左臂整整粗了一圈,卻練就了檀香扇製作中最難的技藝,也成就了價值上萬的代表作。

「每一把扇子都是有生命的。」

孫亞青認為,摺扇製作,從原材料開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追求品質的精益求精。

我們吃的是手工飯,手工工匠要靠質量說話,而非單純地看收益、利潤、銷售量。

扇骨大多采自莫干山一帶六到八年的竹子,之後在專門的庫房,陰乾一至兩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扇骨的手感和色澤。光是扇骨的製作,就要26道工序,一把摺扇,更是要經過86道磨練。

孫亞青會親自檢查每一把扇子:把扇子鉗在手上,好的扇骨,會穩穩立住不掉。

黑紙扇,素有「一把扇子半把傘」的美譽,製作處處講究:

扇骨采自桂林棕竹,一把扇子每片扇骨花紋要一樣,於是要在4200片棕竹片中選出同一顏色花紋的才行;扇紙必須是桑皮紙,用桃花盛開時的雨水製作;扇面上,塗刷以諸暨高山柿漆,提起二尺高,漆絲下垂而不斷,雨打不透,油炸不破。

黑紙扇的扇面裝飾也極為講究,有泥金、泥銀、剪貼、繪畫、書法等表現形式,多種技藝融於一體,人物、山水、花鳥和字畫相結合,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效果。

完成之後還要經過曬、泡、煮、晾,不折不裂,才是合格的黑紙扇。

GIF

GIF

「扇藝中國,禮尚世界。」

面對市場低迷,走下坡路的不利局面,孫亞青發誓要把自己熱愛的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賦予摺扇新的文化生命,「讓它活起來」。

不怕雨淋,不怕日晒,不怕褪色。過了這「三關」,還遠遠不夠。

一把扇子能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材料可以是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游的,技藝可以是燙的、雕的、繡的、烙的、刻的、畫的、鏤空的。

她帶領團隊從人們的需求中,發掘摺扇更多的設計元素:生肖扇、星座扇、婚慶扇……在不斷變化、日益創新的主題中,蘊藏著始終如一的匠人之心。

在她眼裡,摺扇不僅是具有扇風納涼的實用性,這種功能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淡去,其藝術性,才最是讓人著迷之處,也唯有發展扇文化才能賦予扇子以新的生命。

不論是冰清的扇骨,精緻的扇面,還是邊邊角角的裝飾,無不是製作者精巧情思的展示。

GIF

作為「非遺」傳承人,孫亞青的扇子曾亮相北京奧運,還在G20峰會作為「總統禮」和「夫人禮」,代表杭州,象徵中國,走向世界。

摺扇還與時尚名品搭檔,同迪奧等大牌的合作,實現了傳統工藝和時尚的結合。

「創新是最好的傳承」,增添現代元素,融合工業設計,孫亞青的思路和理念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但始終不變的,是對所熱愛的傳統文化的承繼和弘揚,和對精湛手工技藝的堅持和自信。

來源:尋匠之美、杭州日報、新浪網,文章有改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當小說家的想像變成現實,當機器人覺醒……
梵高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TAG: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