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致使蔣介石意識到對日妥協的基礎已不復存在?
由於日軍進一步侵擾長城,中國駐軍被迫進行長城抗戰。但國民政府急於求和,以免日軍繼續南下擴大中日衝突。在汪精衛的主持下,終以默認日本佔據東北、將冀東變為不設防地區以及讓出熱河山地的重大代價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
汪精衛
與此同時,在蔣介石親自指揮下,通過頒布《兵役法》和開辦「廬山軍官訓練團」等措施,全面強化了軍事實力,在1934年9月間發動了對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大規模的「圍剿」,最終蔣介石成功地迫使紅軍主力離開江西,開始北上長征。此前,他又在1933年底分化瓦解了國民黨內反蔣派策劃的「福建事變」,使南京政府在其軍事「安內」進程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蔣介石視察廬山軍官訓練團
進入1935年以後,南京國民政府的國防戰略由於受到外部環境的重大影響因而不得不發生變化,開始修改其內外政策,致力於抗日,以求能夠在新的條件下延續其統治。首先,自1935年5月以後,日本人並未滿足於《塘沽協定》所獲利益,而是繼續南下侵略華北。他們利用國民政府的軟弱,積極策動華北五省脫離南京政府的統治實行「自治」,力圖不戰而取華北,進而對中國實現進一步的蠶食。他們先後通過逼簽《秦土協定》與《何梅協定》,使南京政府在察哈爾與河北兩省的主權大部喪失,國民黨黨政軍勢力退出冀察平津,日軍大批開入關內;同時又在河北香河等地策動漢奸實行「獨立」,成立傀儡政權。
《塘沽協定》簽訂場景
此時的南京政府,一方面由於長期的反共內戰使得軍隊戰鬥力大受影響,其主力軍一部分被派往西南、西北去追剿長征中的紅軍,其餘部分又亟待整理;另一方面最高領導階層內蔣汪之間矛盾衝突有增無減,使其無力應付華北事變,只好繼續退讓,最後以中日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成立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冀察政務委員會」來行使對華北的統治,將地方權力交給了以宋哲元為首的地方實力派,以避開日本的鋒芒,再次求得苟安。但華北主權的喪失嚴重動搖了國民黨的國策基準,使南京方面以長城為界對日謀和的幻想破滅,蔣介石本人也意識到日本人不會給他的「安內」創造任何有利的外部環境,對日妥協而能求安的基礎已不復存在。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淞滬抗戰之後,蔣介石認為中國應該怎麼來抵抗日本侵略呢?
※面對丘吉爾的訪華示意,蔣介石是否能忠於中印之間的友誼?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