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背叛謀國變得合法合理?看大臣如何利用內揵之術,首創誥民之書
如果說起歷史上懂得揣摩君王心思的大臣,可是數不勝數,如清朝的和坤,明朝的嚴嵩,都是個中的高手,他們憑著這個揣摩聖意的手藝,謀得了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榮華富貴,可見這個揣摩聖意對為人臣子來說,是如何的緊要。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谷子所著的《內揵三篇》,對這個君臣上下的關係,可謂作出了精闢的分析和解釋。但早在這之前,就有一位大臣深得內揵術的精要,這個大臣就是商湯的左相仲虺。
仲虺是奚仲的後人,奚仲是華夏造車的鼻祖,發明了最早的兩輪馬車,後被夏禹封到薛地。在仲虺的時候,薛已經成為了一個實力比較強大的諸侯國,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仲虺還是在商湯尚未崛起之時,舉國投靠了過去。
舉國投靠一個地位實力相近的人,這需要多大的魄力?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仲虺的政治遠見,他認定商湯能成就大業,並且對自己相當的自信。商湯見有仲虺這樣的實力人才投靠,自然非常高興,馬上封仲虺為左相,與重臣伊尹並列。
在商湯滅夏的過程中,仲虺和伊尹四處遊說,合縱連橫,為商湯爭取了眾多的盟友,並且同時離間了夏王朝與諸侯國的關係,為商朝的建立,兩人可謂立下了汗馬的功勞。
不過同是商湯的重臣,仲虺有一點與伊尹不同的是,就是兩人的出身。伊尹出身奴隸,行事行直剛正,商湯侍伊尹為師,世人謂伊尹「湯使之正天下」,伊尹也言自己「格於皇天」,說他是代天言事,從這點可以看出伊尹嚴肅律己。像伊尹如此的性格行為,為師表上佳,作為朋友就不太好了。
仲虺卻是出身貴族,同等的出身首先就能讓他與商湯顯得親近,可以想像,商湯既然有了侍之為師的伊尹,那麼肯定是需要一個待之如友的仲虺了。在未投靠商湯之前,仲虺便以善理內政的才能名傳天下,加上出身上層,對於馭人之術不可能沒有涉及,在商湯需要一個朋友的時候,仲虺如果還不懂得去做這麼一個朋友,那就實在有背他的才名了。
於是商湯在流放了夏桀後,卻對這後事的處理有些困擾,就去找仲虺,說「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這裡就可以看出仲虺在商湯心裡的位置了,商湯將仲虺當成了朋友,或者應該說,商湯知道仲虺明白自己的心思。為什麼呢?商湯既然都把夏桀流放了,還困擾什麼?
商湯無非就是怕落人口實,被後人唾罵。作為夏桀的臣子,商湯不僅背叛了夏桀,還奪取了君主的國家王位,這自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可能在這時候已經有人不滿和議論了。所以商湯來找仲虺想辦法,怎樣才能讓他的背叛合理合法的過渡,成為這個天下的正主。當然,這樣的心思是不好明說的,只能看仲虺能不能明白了。
仲虺果然不負商湯的厚望,很快就拿出了一個辦法,就是作誥。仲虺洋洋洒洒的做了一篇華麗的誥文,詳細解釋了商湯伐桀的正義性和合法性,並批判夏桀違背天命才導致了這樣的下場,還高度的讚揚了商湯的品格人性,最後以天命所歸,定性了商湯伐桀的事實。
《仲虺之誥》是華夏史上第一篇誥書,完全表現出了仲虺於君臣上下關係上,對內揵之術揣摩的通透無比,不僅如此,仲虺還將自己的權謀之道暗崁了進去,暗示商湯,只有自己才能助其立聖人之事。《仲虺之誥》不僅是史上第一篇誥書,還是第一篇揣摩聖意的經典之作。
這篇誥書一出,商湯的「心結」自然就解掉了。仲虺一直被商湯倚為重臣,在仲虺死後,商湯還灑淚相送,可見君臣兩人的「友誼」之深。
※佔大明,征印度?日本豐臣秀吉的瘋狂侵華計劃,與明朝版抗日援朝
※成吉思汗的魔咒,忽必烈的二次遠征,造就了日本的「神風」神話
TAG:古今歷史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