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嘉定三屠到民國斷辮,中國人為何總和頭髮過不去?

從嘉定三屠到民國斷辮,中國人為何總和頭髮過不去?

中國人自古對頭髮就有很深的情結,《孝經·開宗明義》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在推崇儒學的古代,《孝經》可以說是道德自律的行為準則了,幾千年來,受這一準則的影響,身體髮膚不能毀的思想深入人心,若毀之則是不孝,在大清建國之前,中國都是非常愛惜自己頭髮的,甚至認為斷髮是一種恥辱,三國時,曹操在行軍途中下了一個命令:凡踐踏麥田者必斬,軍令如山,可說完曹操的馬就失控,踐踏了麥田,為了給軍中士兵一個交代,曹操割發代首。士兵們無不動容,從士兵們的反應來看,這並不是一件隨便的事兒,因為對古人來說,髮膚如命,割發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如果這還不能證明中國人有多愛頭髮,清軍入關之後發生的事就足以證明了,清軍入關之後發生了屠城慘案,最有代表的就是「嘉定三屠」和「揚州十日」,光是嘉定城,清軍就屠殺了十多萬人,清軍為何要殺這麼多人呢?原因並不複雜,就是因為頭髮,清順治二年,清軍攻破嘉定城後,攝政王多爾袞認為大局已定,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朝上任,不弄點手段恐怕這天下不好治理,那這把「火」該怎麼放呢?此時有一個人提出了建議,他就是明朝的舊臣孫之獬,他建議頒布「剃髮易服令」,要求全國百姓剃髮留辮,並穿滿族衣服。

剃髮令一下達,漢人紛紛反抗,拒絕剃髮,為了天子威嚴,順治下令:違旨者斬,這個命令一下達就激情了億萬人民的悲憤之心,他們不想當亡國奴,更不想當滿族的子民,一時間全國上下紛紛在組織反抗運動,此時清政府也沒有停止推行剃髮令,更沒有安撫,但問題總要解決,清政府就想到了一個很殘忍的做法----殺雞儆猴,通過屠殺來解決問題,當時流傳「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說法,一個人不剃髮就殺一個,全城不剃髮就屠全城,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大清朝廷也這麼幹了。

清順治帝

頭一個造反的就是嘉定人民,當地富商鄉紳帶頭起義,為了鎮壓,清吳淞總兵李成棟派出五千精兵來攻嘉定城,手無寸兵的百姓怎麼可能是軍隊的對手,短短半日,嘉定城破,惱羞成怒的李成棟下令屠城,頓時血流成河,屠殺了三萬人,這也是「嘉定三屠」名字的來歷,清軍為了剃髮可不僅僅只屠了嘉定、揚州,全國上百座城被屠,其中包括揚州、嘉定、蘇州、南昌、贛州、江陰、崑山、金華等有名的大城市,這些城市裡的居民幾乎全被屠殺,有的只剩下幾個人。

為了一個頭髮,成千上萬乃至百萬人為之喪命,由此可見中國對頭髮有多珍惜了,說它猶如命根毫不過分,剃髮令造就的屠殺我們也能理解,曹操當初割發代首之後,士兵們為何紛紛落淚了吧,儒家思想經過數千年的沉澱已經深入人心,古人的這種「貞操情結」是我們現代人無法理解的。

清朝辮子演變

當然,除了儒家思想的觀念深入人心以外,留辮子太丑也是漢人們不願剃髮的客觀原因,順治時期清朝人的辮子可和現在在電視上看到的大為不同,有人稱其為「豬尾辮」,這種辮子的款式就是其餘地方全剃光,只在頭頂留下一根和豬尾巴一般大小的辮子,這對於習慣了長發的漢人來說是非常醜陋的,讓他們剃掉頭髮還留這麼丑的髮型,他們寧願去死,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這種髮型是到了清朝後期才開始慢慢演變而成的,之所以這樣演變就是前期的髮型實在太丑,到後面頭髮覆蓋的面積變大後就要稍微好看些。

民國剃髮

然而僅僅過了275年,清朝就完蛋了,中國人再次和頭髮過不去,當初為了不留這個辮子無數漢人為此喪命,而僅僅過了兩百多年,當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並推翻了滿清王朝之後,中華民國成立,象徵著中國封建社會就此破滅,中國迎來了新的曙光,新中國就要有新樣貌,而且留長發極其不衛生,於是中華民國下令:全國百姓必須剪掉辮子,各地設立義務剪髮處。這一「剪辮子」令一下達,全國百姓又不幹了,經過兩百多年的適應,他們已經習慣了留辮子的行為,突然要將這根辮子剪掉,所有人都覺得違背審美,甚至有說法稱剪掉辮子就是假洋鬼子了,以後連媳婦都娶不進門了。

這點在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也有提起,阿Q稱剪掉辮子的人為假洋鬼子,他從內心十分厭惡剪掉辮子的,當時絕大多數的中國和阿Q的想法是一樣,於是,剪辮子的命令雖然下達了,全國卻沒幾個人願意剪掉,為了改變樣貌,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後,命令全國剪辮,下達的法令是這樣的:「凡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盡,有不遵者以違法論」,這一命令下達,農村百姓紛紛不敢進城,害怕剪掉辮子沒有顏面見祖宗。不過這次我們沒有再通過殺人來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勸說的方式,經過幾年之後大部分人才願意剪掉。

為了不剃髮讓無數漢人喪命,從厭惡辮子到捨不得剪辮子,這一轉變僅僅過了兩百多年,到了民國,為了剪掉這個曾經厭惡的辮子,所有人又都不願意了,不少人還為了這一根辮子丟了性命,所以中國人為何總是和頭髮過不去呢?這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很是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的靈魂和行為是由我們所掌控,還是受外界的文化、倫理所左右呢?

參考資料:《剪髮易服:滲入靈魂的變革》

《嘉定屠城略》

《剃髮令的變革與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皇后送給重臣兩個棗子一個梨,大臣驚出一身冷汗,立馬告老還鄉
張學良晚年把紀曉嵐當成偶像,只因為兩人都有一個特殊愛好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