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哈佛研究發現了,藏在童年做家務里的秘密

哈佛研究發現了,藏在童年做家務里的秘密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周末看資料,翻到了一個哈佛研究,覺得蠻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歷史上有個迄今為止最長的人類縱向研究,叫做哈佛格蘭特研究,從1938年開始跟蹤了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貧困家庭的男孩,後來研究又引入了斯坦福大學教授劉易斯·特曼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其中有672名女性。

通過這長達76年的研究去試圖找到一個答案:那些成年後幸福有成就的人有哪些共性?這個研究結果很大,以後慢慢再和大家分享。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個小點,那就是今後職業成就的人童年都有什麼相似處?

從小做家務,今後職業更成功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今後職業成功,不管是怎樣的育兒理念的家庭,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格蘭特研究發現,我們所希望的孩子成功,並不是來自於多早學了多少單詞、參加多少輔導班等等,反而是來自於「讓他們從小做那些看似瑣碎甚至沒用的事情,而且越早開始越好」。而這樣的瑣事,最簡單的就是做家務。

斯坦福大學前新生輔導員朱莉曾經說過,那些在職場成功的人,都有一種「捲起袖子踏實肯干」的思維。這種思維讓他們明白,工作就一定會遇到不是那麼令人滿意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解決它,而不是抱怨或者推卸責任。

擁有這樣思維模式的人,在職場上就會更有主觀能動性,擁有更強的意識「我的努力可以推動整個集體的進步,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成就集體」,從而就能更容易獲得賞識。

家庭是職場的雛形

家庭就是職場的雛形,當一個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中時,他就能明白,我的個人努力可以促進集體變得更好。這樣的孩子以後就更具有團隊協作能力,會更獨立和靠譜。

同時,在幫助家庭做家務的時候,孩子也發展了自己的同理心,可以更好地去發現大家遇到的困難是什麼,而這也是特別重要的職業軟實力。

「讓一個孩子把垃圾倒掉,衣服拿出來,他們就會意識到,我們需要做一些事來融入生活。生活不是只關於我,不是只關於我當下自己的需要,我是整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我是家裡的一分子,長大後我是職場的一分子」。

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你只能得到你為此「努力」的

看到這,大家一定會有個疑問,多大可以開始讓孩子做家務了呢?這本身並沒有一刀切的標準,關鍵是全家需要認識到讓孩子從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重要性。

我們現在越來越注重孩子教育,卻越來越忽視這些基本人生技能,而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之一。

如果你對此還是有一些困惑,那麼希望下面這份根據年齡段的家務清單可以給你一些參考。但是,還是需要強調,意識更關鍵,清單只是指導。

2~3歲

個人家務:幫助家人一起疊被子、在監督下收拾玩具

家庭家務:協助把臟衣服放進洗衣機、幫助家長一起去丟垃圾、抹桌子、在監督下給寵物喂水餵食

4~5歲

個人家務:基本可以獨立穿脫衣服、疊被子;獨立洗手;幫忙把車子的東西搬到家;獨立收拾自己的玩具

家庭家務:飯前擺放碗筷、飯後收拾桌子(家長監護下進行);幫助家長一起做飯;外出購物時可以幫忙提東西;在指導下收拾自己的房間;會開始學習干拖地板;在指導下可以接聽電話

6~7歲

個人家務:正確地刷牙(學齡前的孩子其實也會刷牙,但是容易刷不到位,所以不建議學齡前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刷牙);每天自己獨立整理被子、選擇穿什麼衣服並且自己穿好、完成早晚洗臉工作

家庭家務:學會吸塵;學會濕拖地板;把臟衣服放進洗衣機、乾淨衣服取出疊好、分門歸類放進櫥櫃;學會掃地

8~11歲

個人家務:獨立負責自己的所有個人衛生;學會看管自己的個人財物;自己定鬧鐘早上叫醒

家庭家務:家裡的大部分家務都可以獨自或者協助完成

引入家務的貼士

1、現在幫倒忙,以後才會幫大忙

學齡前是引入家務的黃金時期,但常常是我們忽視的階段,總是認為孩子太小,越幫越忙而不讓孩子做。結果,小時候不讓孩子做,長大了卻開始嫌棄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學齡前的孩子具有天然旺盛的好奇心,最喜愛的就是模仿父母,做「大人才做的事」。

下面這張圖就是牛奶撒了,小D在抹地。就是這麼一灘牛奶,她擦了快30分鐘。是的,我自己做一定更快(我猜如果我們雙方父母在,還會心疼這麼一件漂亮旗袍要弄髒了)。但這就是我給予她「支持」的態度啊,即使這時孩子「幫倒忙」,我們也要用歡迎肯定的態度鼓勵他們嘗試。

思維習慣是對一個人受益終身的,但思維習慣的建立不是」這件事有用,你要做;這件事無用,你不要做」。所謂的思維習慣,就是可以把很多「優秀品質變成習慣」,把很多其他人的「刻意為之」變成「自然而然」。

2、學齡前注意孩子「認知差」

在指導孩子做家務時,需要意識到孩子的「認知差」。學齡前的孩子記憶力差、理解消化需要時間,將孩子需要進行的步驟拆分,可以幫助孩子體會到成就感。

教孩子脫襪子,不要說,「這樣,就脫下來了」;而是告訴孩子,「首先,把大拇指伸進腳後跟襪子里;然後往下拉;最後把脫下來的襪子放進鞋子里」。

引導孩子整理玩具時,不要說,「來,我們需要收拾了」;而是告訴孩子,「先去把藍色積木拿過來;然後積木需要放進這個塑料盒;再把盒蓋蓋上」。

引導孩子放自己衣服時,不要說,「自己的衣服自己收起來」,而是告訴孩子,「褲子疊好,放在抽屜里;衣服掛起來,掉在衣櫥里;小襪子需要一個一個配好,放在籃子里」。

這樣一步一步的傻瓜式指令,可以更加明確地讓孩子明白期望是什麼,他們有章可循更容易成功;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而不是幾次以後就進入,「就是這樣,這樣啊,你怎麼不會?!」

父母的關注就像陽光,散落在哪裡,哪裡就會生根發芽,及時肯定很重要。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成人,不是你替孩子做了什麼,而是取決於你教會他們自己做到

3、不要較勁

最後一點,也是特別想提醒大家的,任何的啟蒙、教育都不要以犧牲親子關係為代價。我見過不少父母們,要麼不做,要麼死磕到底,了解了做家務好處後,就非要孩子一定完成某個家務,這就沒必要了。

學習這些育兒知識,不是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去列一個長長的清單,而是讓我們自己先轉變思維模式,明白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帶著孩子生活,去體會生活的「無用」。

在這些日常互動中,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地去培養那些閃閃發光,可以照亮孩子一輩子的品質。

我曾經在《學齡前完成這三件事,遠比認識多少字,會多少算數重要!》提過三件事之一就是「學會負責」。學會負責,不僅僅是為自己的事情負責,更要學會有對他人、社會的擔當。

這一份小小的責任感,正是從捲起袖子做家務,為自己、他人、家庭分擔開始的。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這兩者從來不是割裂的。

參考資料:


《Triumphs of Experience: The Men of the Harvard Grant Study》by George E. Vaillant

大J叨叨叨

昨天我的《大J電台-跟紐約幼兒園老師讀繪本》終於上線了,沒想到留言里那麼多的感謝,一個勁地說功能那麼多,竟然還是免費的。這個還是讓我大大出乎意料。其實當初設計的時候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陪伴,除了每天堅持提供育兒乾貨外,就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多做一些而已。

然後要求我開團這些繪本的呼聲非常多,我特別開心大家對我的信任,每次我推薦的玩具繪本都是閉眼入。但你們的信任,更讓我需要時刻提醒你們,買買買很容易的,但是堅持學習卻很難。大家先堅持使用小程序,避免三分鐘熱度買了很多繪本吧。

這個小程序花了我大概7個多月的時間,還是那句話,「你們對這個電台的最好的愛,就是多使用、多反饋、多分享」,這樣就會讓我覺得自己的投入很值得,謝謝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揭開美國幼兒認知測試的神秘面紗,你的陪玩方式是否錯了
美國兒醫推薦,出遊必備嬰幼兒家庭常用藥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