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中最厲害是謀士,是哪一個?張良?韓信?陳平?范增?
打開中國象棋棋盤,四個極明顯的漢字映入眼帘,它們是「楚河漢界」。
這四個字的背後,是一場綿延四年的戰爭,推翻大秦帝國的第一大軍閥和第二大軍閥相互攻伐,幾十萬將士肝腦塗地,老弱婦孺在運送糧草的路上疲憊不堪。
最終,原本軍事實力第二的軍閥獲得最終的勝利,第一大軍閥的核心領導人項羽於垓下自刎身亡。
(項羽)
這場綿延了四年的戰爭,既是力的對決,也是智的較量,雙方投入大量的武將文臣、謀士辯士。楚漢爭霸中,最厲害的謀士是哪一個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區分謀士和辯士,這是兩個容易被混淆的概念,有些讀者會錯以為一些人是謀士,但實際上他們只是辯士,如陸賈、隨何、蒯徹(通),有些人則兼具謀士和辯士的身份,如酈食其。
其次要區分謀士和文臣的區別,也有一些讀者想當然地以為,只要不是將軍,便是謀士,這是相當錯誤的,如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在楚漢爭霸中幾乎沒有出現在楚漢相爭的第一線,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官,但他絕不是漢之謀臣,而只是一個文臣,同樣的,叔孫通這樣為漢王劉邦舉薦了很多人才的儒生,也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文臣罷了,絕非謀臣。
在楚漢相爭中,最為讀者所熟知的幾大謀士,是張良、陳平、韓信(兼具將軍)、酈食其和范增,同時,韓王信、李左車、季布等將軍,也可以列為謀士。
說起來,這些人都很厲害,他們或者一連數計,為他所效命的集團立下大功,或僅是一計,便扭轉局勢。真要比個高下,從大局觀上來講,可能張良、韓信在第一陣營,陳平稍下一點點,范增在三人之下,酈食其又在范增下,李左車在酈食其下,韓王信最末。
(劉邦)
不過,我今天想提一個人,他遠沒有上面幾人那樣為讀者所熟知,他在楚漢之爭中也僅僅獻了一策,但他的謀略水平,或許遠遠高過我們的想像,他為時為漢王的劉邦出的計謀,既有具體操作之法,又有很高的大局觀。
這個人是袁生。
關於袁生,我們知之甚少,我們只知道他姓袁,但這只是《史記》中的提法。在《漢書》中,他的姓又被寫做「轅」,因為《史記》和《漢書》中記錄的是同一件事,所以我們可以斷定,「袁生」和「轅生」當是同一個人。
為了行文的方便,同時便於讀者理解,我們就一直用「袁生」稱呼他吧。
他在楚漢相距的最關鍵時刻出現,向漢王劉邦獻了一計,而後便在史書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或許是沒能等到漢旗插遍中華大地那天便早早過時了吧,所以沒在歷史上留下更多痕迹。
當時,劉邦剛從滎陽城逃回關中,在關中徵兵後,意欲帶兵出關,回滎陽,繼續和項羽叫板。這時候,袁生就出來了,他跟劉邦說——
「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漢常困。願君王出武關,項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間且得休息。使韓信等得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走滎陽。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息,復與之戰,破之必矣。」
劉邦原本的打算,是按照韓信開闢第二戰場時的約定,劉邦以身為釣餌,在軍事重鎮滎陽城吊著項羽的主力軍,由韓信率一支勁旅,在河北開闢第二戰場,最後實現漢對楚的全面包圍,屆時再與楚大決戰,一舉打敗項羽。
但在袁生看來,這條路有些不同,需要變換些路子,做做修正。
袁生給的路子是,劉邦不應只把眼光放在滎陽城上,既然是做釣餌,完全可以忽南忽北地牽著項羽的鼻子走,從而徹底改變漢軍常常被楚軍困住的局面。
劉邦聽從了袁生的建議,果然,項羽中計,楚軍被劉邦牽著走,漢的滎陽、成皋也有機會休養生息,韓信、彭越等人也在項羽的後方搞出了應有的動靜。
袁生的計策,徹底扭轉了劉邦被動挨打的局面,可以說非常給力了。
(項羽)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留侯世家》、《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漢書·高帝紀
※如果沒有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的絕佳表現,劉邦能成功闖進咸陽嗎?
※為何項羽的陣營中全是項家人,劉邦的陣營中卻少有劉家人?
TAG:遙望燕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