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洋寫作的新時代」&荃園

「海洋寫作的新時代」&荃園

「海洋寫作新時代」在荃園

8月6日下午,「海洋寫作的新時代」主題分享會在荃園藝術會所舉行。活動主要嘉賓有海洋文化專家梁二平、深圳市閱讀聯合會專職副秘書長於芃、深圳民俗文化專家廖虹雷,與深晚「海洋文化」副刊專欄作家史依麗、霍無非、伊諾、方勤。

他們縱貫歷史,從國際化和本土化兩個角度,解讀海洋文化寫作的新方向。梁二平說,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展,未來海洋寫作首先要具有面向世界的國際化視野;同時,作為生長在深圳的深晚「海洋文化」副刊,也要肩負梳理深圳本土歷史、本土海洋文化的重任。

本活動由深圳市閱讀聯合會、深圳晚報社、深圳市書店行業協會主辦,荃園藝術會所舉辦,是2018年「尋找城市燈火——特色小書店系列文化活動之一,由深圳市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

現場掠影

《海洋隨筆十二家》結集出版

分享會以」海洋寫作新時代「為主題,緣起《海洋隨筆十二家》的結集出版,該書萃集了12位海洋文化作者的200餘篇隨筆,書中所收文字均刊發於《深圳晚報》「海洋文化」副刊。

深晚「海洋文化」副刊的作者都是「趕海人」,作品都是有感而發,以文化的面貌,梳理海洋的方方面面。在傳統媒體不斷壓縮版面的情況下,深晚「海洋文化」副刊歷經幾任編輯,持續4年,仍在堅持出版,在全國綜合類報紙中僅此一家。

荃園曾獲得深圳讀書月「2017最美小書店」評選活動的「閱享空間提名獎」,此次分享會是特色小書店系列文化活動之一。其在這裡舉辦,也是想要通過走讀的方式,與更多人體驗深圳小書店之美。

現場掠影

讓更多人了解海洋發現海洋

在當天分享會上,幾位嘉賓就海洋文化寫作的新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

接過「本土化」話題,民俗文化專家廖虹雷現場給觀眾講起了老深圳的故事,例如深圳曾經有4個「車公廟」,寶安機場在古時曾是鹽場等等。他說,深圳可謂是一半山水一半城,毗鄰香港、廣州,處於「洋」與「傳統」之間,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文化面貌,都體現出「鹹淡水文化」的典型特徵。

史依麗則認為,深圳人對於海洋的了解,並不僅僅是沾一下大梅沙的水就夠了。海洋文化寫作者,要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深圳的海。

霍無非說,感謝《深圳晚報》一直堅守海洋文化寫作的陣地,能夠參與其中,十分幸運。

伊諾說,海洋寫作是一個挑戰,不知不覺已經積累了10萬餘字,希望以後這個園地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方勤則希望,今後的寫作,能夠多關注海洋保護等現實性話題。

荃園負責人Julia表示,能夠親歷海洋文化的分享和沉澱,是一種幸運,也讓她本人獲益匪淺。

深圳市閱讀聯合會專職副秘書長嚴芃點評說,「尋找城市燈火——特色小書店系列文化活動」作為一項堅持6年的活動,對深圳的小書店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今後也要分不同主題,舉辦更多有特色的文化活動。

現場掠影

深圳晚報的報道

左右滑動,可獲取更多圖片哦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荃園 的精彩文章:

TAG:荃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