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emory Palace-腦力訓練

Memory Palace-腦力訓練

晚上看了最新一期《中國好聲音》,大家有沒有被杰倫老師戰隊的清華博士宿涵圈粉,理工科高智商還有這麼好的音樂才華,彈幕都驚呼給條活路。

在一般人看來學霸的世界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在腦力上似乎跟學霸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那本篇文章也許會給你帶去一點新的思路,因為比起「努力學」的重要性,「聰明學」會讓我們的學習事半功倍。那今天就繼續跟大家分享腦科學的知識,以及如何更好的鍛煉我們的大腦以發揮出最大化的潛能。

Smart is the new Sexy 想讓自己更加「性感」?Lets Go!

1

認識大腦

很多人對也許會對上期的一些術語表示很暈,那麼在這裡再普及一些基本的大腦常識。

大腦皮層是大腦的一個解剖結構,屬於腦和整個神經系統演化史上最為晚出現、功能上最為高級的一部分。覆蓋在大腦皮層表面的細胞,顏色暗一些的細胞稱之為灰質細胞,再下面就是白質細胞。灰質細胞和白質細胞沒有本質上的不同,都是有相同的神經細胞分化而來。簡單來說,灰質細胞負責接收、發出信息,白質細胞負責傳導信息。灰質細胞相當於電腦的CPU,負責計算、加工處理信息,而白質細胞則相當於大規模的傳輸的電路板,負責來回的傳遞信息。

成年人的大腦皮層大約有140億灰質細胞,這些神經細胞會在外部的刺激下不斷的長出新的觸手和其它灰質神經細胞進行鏈接,如果反覆刺激越多,神經觸手的外部會形成髓鞘化,髓鞘化就是在觸手的外面形成絕緣包裹,就好像是我們的光纖線路外面包裹的銅皮一樣,是為了防止信息傳導過程當中受到干擾而出現的,髓鞘化之後,信息在傳輸的時候就不容易出錯了,這也是深層次的長期記憶形成的原理。

常言「活到老,學到老」。終其一生,我們都可以學習新的本領,發展新的技能,和新的發明創造。那是因為我們的灰質細胞一直都能不斷的長出新的觸手導致的,而單個神經細胞可以長出高達1000根觸手和其它神經細胞進行鏈接,相當於每一個灰質神經元細胞都是一台超級生物電腦,而我們的大腦皮層有140億台這樣的超級生物電腦,這就是大腦的巨大的可塑性和無窮盡的創造力來源。

2

大腦運行原理

想要更好的記憶和更為高效的學習,首先必須了解大腦運作的基本原理——它是如何形成記憶的?又是如何檢索提取記憶的?

1.記憶是通過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而形成的

當你吮吸第一口母乳的時候,記憶就被創造了,味道、觸感以及媽媽的溫度,這些元素投射出一條條活躍的神經元連接,神經元之間連接的部位被稱為synapses突觸。記憶會因著情境的再現或者腦海中的回憶被加強,最後變為清晰牢固的長期記憶。

2.記憶並不都儲存在同一個地方

事實上,不同類型的記憶在大腦的不同區域形成和存儲。新的意識層面的記憶,比如你剛剛結識的人的名字,將儲存在大腦hippocampus海馬回區域。有意思的是,那些海馬回受損或移除的人仍然能夠記得過去,這說明過去的記憶被儲存在別處:一個叫做neocortex新[大腦]皮質的部分。這個區域的大腦掌控我們的運動指令和視覺處理。

3.大腦是覓食學習者

對於原始人類來說,記住如何以及在哪兒捕獵或尋找庇護所是生存之必需。因此,人類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擁有了能夠持續記錄有價值的零散信息、並把它們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現在大腦還是如此運作,它會在潛意識和意識層面自動收錄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蛛絲馬跡,並且加入你對這些記憶的所思所想所感。

以上大腦對學習與記憶的運作原理告訴我們:

1. 一個記憶所關聯的不同類型的刺激越多(比如:顏色、氣味或質感),它就可能被存儲於不同大腦區域的更多的神經元連接之中,這個記憶就會顯得更清晰且更容易被提取;

2. 出於覓食的本能,大腦其實是在「持續地構建知識,而不只是在上課/學習的時候進行」。

3

腦中的動物

腦是如此的神秘,如此深藏而不漏,導致我們會添加各種想像元素。這種現象自古有之,可以追溯到三千八百年前。

最早的「腦」字出現在三千八百多年前的埃及古文字裡面,當時的腦與鳥是同義詞。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在將屍體包裹成木乃伊的過程中,心是會被保留的,但是腦卻被掏出,不被保留。

把法老的遺體木乃伊化是為了來世與永生的,古埃及人認為心是靈魂意識的居所,在來世還需要,而腦這隻鳥不必帶上路。

後來,在科學昌明的現代,我們應該不期待動物在腦中出現了。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我們的腦中有「海馬」。海馬一詞怎麼出現的?

4

記憶本質器官 ——海馬體

Hippocampus海馬體,是人類及脊椎動物腦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在有海馬體的動物身上發現的海馬體皆成對出現,分別位於左右腦半球。上期文章有提到人類最初認識到海馬的記憶功能緣於一次對叫哈諾德的病人手術後的意外發現,海馬體名字來則源於這個部位的彎曲形狀貌似海馬。

匈牙利神經學家喬治-布扎克在2006年出版的《大腦的節奏》一書中指出:「如果將大腦皮層想像為一個巨型圖書館,那麼海馬體就是其中的圖書管理員。」海馬其實不存儲記憶的信息,但是它會辨認信息,分類存儲信息並且取回信息,決定信息存儲在哪個位置,就像是一個記憶的交通站。

切除海馬體的哈諾德再也沒有建立起新的記憶,說明了海馬是人類掌管記憶的本質器官,而大腦皮層則是人的記憶存儲信息庫。

5

記憶的分類

記憶從一定的維度上可以劃分為顯性記憶與隱性記憶。

顯性記憶就是能用語言表達的,又分成 「陳述型記憶」和 「事件記憶」。陳述型記憶的內容主要是知識,比如你背誦的唐詩。事件記憶是經歷,比如回憶前天你早飯吃的是什麼。

隱性記憶則主要是「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比如學會騎車、滑雪、跳舞這些連續動作,以及學會的順口溜、外語 。隱性記憶一旦形成可以穩定終生,所以你在小時候學會騎車,即使日後多年不騎車,但一接觸自行車還是馬上能騎。

6

左腦還是右腦 ?

GIF

被普通接受的觀點認為」在大多數人類中,語言、意念、邏輯、理性主要由左腦掌管,而右腦負責形象思維和情感等。例如:科學家比較理性、有邏輯,所以左腦發達;藝術家重感性、具創造力、擅長空間和物體形狀認知,故右腦發達。」但當代神經科學、心理學界普遍認為,多數的腦功能是左右腦協同參與完成,並不是完全的割裂。

我們知道人類大腦蘊藏著巨大的潛能,一般情況被開發出來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科學家估計普通人腦被利用的部分大概只有5%左右,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也只有10%不到。那麼如何去開發大腦未使用的潛能?幼年、少年以及成年後都離不開科學的引導與刻意練習!

7

刻意練習 —— 鍛煉最強大腦

2006年有學者以倫敦計程車司機(與巴士司機)為研究對象。學者發現:相較於一般民眾,倫敦司機的海馬體的體積較大。而在計程車司機中,那些不用GPS定位的人,他們的海馬為最大。也就是說,從形象上來推斷:「路痴」者的腦中可能有一對孱弱瘦小的海馬。腦中的左右兩側各有海馬,不論左右。計程車司機的海馬,可能會比你的大…. 而這種現象的產生本質是上因為倫敦計程車司機需要記憶複雜路線這種「刻意練習」而產生的,就像經常去健身房進行力量鍛煉的人肌肉健碩一樣。

那如何去鍛煉大腦「肌肉」?綜合了一些文章資料,加上自己切身的經驗與思考總結了以下幾點。讓我們真正的Learn smarter而不只是Study harder

1. 充足的睡眠

大家都很清晰的認知到良好的睡眠會帶來精神的清爽,讓我們可以可以精力充沛的工作與學習。

建議是早睡早起,不過,如果你需要進行創意發想,那麼晚點睡並在晚上學習,是可以的。創意發想需要rapid eye movement (REM) sleep快速眼動睡眠,它通常發生在凌晨時間。所以,晚上學習是合適的,只要你保證在黎明之前能睡上幾個小時。

2. 創造「心流」,充分利用「暗時間」

心流(flow):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 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心流體驗(optimal experience)是產生心流時伴隨的一種神奇而幸福的體驗。舉例說:你看了3個小時的書,或者調試了半個小時的程序之後,往往滿腦子都是相關的東西,所有這些知識都處在活躍狀態,換言之你大腦中所有相關的記憶神經網路都被激活了,要達到這樣一種忘記時間流逝的「沉浸」狀態。

這種「沉浸」中的狀態會給我們愉悅的感受,同時帶給我們高效率的學習以及深層次的記憶。心流狀態有時會產生一種美好的延續,大家肯定都經歷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時刻。備戰高考的那會兒很多的時間,晚上熄燈後會在腦海中放幻燈片一樣回顧自己學習的知識內容,甚至於可能在睡夢中完成苯環分子結構這樣的偉大思考,這些也正是充分「暗時間」所帶來的巨大效應。

3. 認知記憶的遺忘規律

需要有系統的時間進行規模集中性的練習,但是同時對一些大的知識模塊,需要化整為零分時間段去進行學習。這被科學家稱作spacing effect間隔效應。研究顯示,短時間內一遍遍重複同樣的信息,並不能收穫有效的記憶力,因為你的大腦會很容易感到疲勞。如果想要持久地記住信息,實際上分幾次複習反而更有效,這也符合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原理。

4. 分享越多收穫越大

常言」教是最好的學「,這是因為當你努力去複述你所學到的知識,儲存記憶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被增強了,這使得之後再度回憶起該知識變得更容易和更迅速。

5. 適度中斷反而能讓學習更高效

如果在學習過程中,適度地中斷一下,休息一會兒或去做點兒別的事,不僅會讓你的記憶力更強,還能激發自由的思考,消化我們所學到的東西,發展出新的idea。

更甚者,當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點障礙,此時休息一會兒、或轉換到其他比較容易的任務,反而能夠幫助你自固化的思維和視角中跳脫出來,從新的視角思考這個問題。你的大腦可能很快就能浮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當你不在思考它們的時候,大腦依然在運作,你的靈感反而會湧現,這種現象被稱之為「mental incubation心理醞釀」。

6. 定期寫作更新自己的「博客」

這也是我創立「牧雲心旅」的初衷,也鼓勵大家如果可以最好培養成寫作的習慣。暗時間的作者劉未鵬說:「寫博客這件事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夠堅持8年,那麼不管效率和頻率多滴,最終總能取得一些很可觀的收益;另一個體會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堅持得足夠就,』堅持"就慢慢變成』習慣』, 原本需要費力去驅動的事情便成了家常便飯,雲淡風輕。」

當開始去寫作,相信你會像我一樣有共鳴:書寫的時候,新的內容仍然會源源不斷的冒出來,就像指尖的鍵盤具有意識自己會思考一樣。書寫是對思維的備忘與緩存;書寫也是在與自己的對話或是與別人的交流;語言自身也是會思考的!如果能夠做到著書立傳,那自然更為可喜。

7. 學霸的終極武器:「直觀」能力

知覺學習,是指發展「perceptual intuition直觀」,這是一種「快速判斷」的能力-它能夠幫助我們對環境做出迅速判斷,從繁雜的信息中分離出最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不重要的信息。

可以說,是否擁有「直觀」能力是菜鳥與高手的分水嶺。我們不是與生俱來就擁有這項能力,經歷了足夠的訓練之後才能具備。

比如:一個新手機長往往會被飛機駕駛室里大量的撥鍵聲和儀器反應所淹沒。而有經驗的機長,則已經變成擁有直觀能力的專家,他的注意力能夠完全不受雜亂信息的干擾、迅速識別出儀器要告訴他的信息。這是因為通過長期的經驗與訓練,他已經對駕駛室的設備了如指掌,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應該去注意的,已經變成他的直覺反應。

我們也可以在學習中通過刻意練習來塑建直觀能力,一旦擁有這種能力,我們對知識的記憶能力和反應能力-整體的學習效能-都將上升到一個極高的水平。

要做到這個,我們可以使用 perceptual learning modules(PLMs)知覺學習模塊-即利用圖片或短視頻等刺激材料,來培養學生對某種知識做出最快速的反應。

8. 刻意練習的Tips

如果條件允許,儘早的時間去接觸音樂,並建立起興趣。愛因斯坦與小提琴情愫深厚,在顛沛流離的生涯中,他也總與提琴為伴。音樂作為極有魅力的藝術,讓人浸潤在靈動的境界中,拓開思維激發想像的靈感,帶給人精神上巨大的愉悅享受;

培養運動的習慣,強健的體魄是人生巨大的財富,運動健身除了能夠提升大腦能力,還能預防老年痴呆,預防焦慮等一些精神疾病。

關於刻意練習,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格拉德威爾《異類》?作者一直致力於心理學、社會學研究,在調研、統計、分析數千名「頂級大師」後,他在《異類》中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不管是作家、音樂家、畫家,還是棋手、運動員,他們之所以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都經過了至少1萬個小時的專業訓練。如果每天訓練6小時,一周訓練5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8年。連達·芬奇、莫扎特這種神童都不例外。也就是說,成功從來沒有捷徑。

我跟好兄弟德蓓有跑步的習慣,他有次跟我說在跑步的一個感悟「慢,即是快」,深有共鳴!凡事都應該有耐心,深入的去鑽研感悟最本質的內容,這些都需要努力的付出與堅持。

日本設計大師山本耀司有一段名言:「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我要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世上所有事情都沒有捷徑可走。你以為的捷徑,其實是最大的彎路。

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haiyun 的精彩文章:

拖延症患者如何自救?

TAG:arhai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