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次世界大戰」——地中海,戰爭肇始

「第一次世界大戰」——地中海,戰爭肇始

World War I

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爭的氣息已然在高速旋轉的螺旋槳

和煙囪噴湧出的帶火星的煤煙中氤氳

而在他僅剩的兩個選項中

一個無異於在靈魂上自殺

而另一個

則是希望步入瓦爾哈拉接受奧丁的款待

如果,兩個都不選呢?

魔術師

」好久不見,你們的魔術師又雙叒叕回來了。

最近魔術師準備去近東地區遊覽一波,所以便暫時緩一下原有「819政變始末」這一系列,抽空挖了個新坑。

一個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坑。

地中海,帝國們的咽喉

1914年,地中海。

歐戰的陰雲早已密布在了這片波瀾不驚的海域上,英國人,法國人,義大利人,奧斯曼人,奧地利人和俄羅斯人——甚至還有遠在北海的德國人,都在試圖爭取歐陸主導權的關鍵時刻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這片海域,當然,畢竟這裡離歐洲本土太近太近了,近到連那些慢吞吞的運輸船都可以在一天多些的時間裡從北非的海岸駛入法國的港口,而同樣的一船貨物從新大陸起運則需要至少十天以上——這還是沒有遇到風暴的時候。

當戰爭即將來臨的時候,這樣重要的海域就很難不被人關注了。

歐陸上的帝國們儘管擁有極其發達的工業和更加強大的軍隊,但是用以支持其運轉的大多數資源卻不產自於歐陸,諸如各種類型的稀有金屬,足量的棉花,用以製作炸藥的硝石以及對於現代工業極為重要的橡膠等等,都是你很難從歐洲找到的東西。這些資源對於支撐一個帝國十分重要,然而歐洲的帝國本土普遍缺乏這些重要的資源。

這一問題在平常的日子裡似乎並不是很大的問題,數以百萬噸計的商船組成的橋樑連接了帝國與它們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好的滿足了本土工廠的原料需求。但是等到戰爭來臨時,為了滿足把敵人從戰壕里無差別的炸飛出來這一偉大的目標,以及消滅所有可以活動的對方物體這一宏偉的藍圖。整個國家就必須大量的生產鋼鐵和炸藥,並且保證每一公斤這樣的物資都必須被用在消滅其他人類上面。在這樣的時刻,物資供應的暢通就十分關鍵了,特別是當你的國家叫做大英帝國或法蘭西共和國的時候。

不用考慮德國人,反正他們就算被封鎖也一樣能打。

而當溝通帝國本土和帝國最為重要的殖民地的關鍵海域中出現了兩艘德國戰艦,據悉其中還有一艘擁有兩萬餘噸的排水量和十門11英寸(280mm)主炮的時候,作為該國海軍的負責人,你就很難保持淡定了。

德國地中海分艦隊

德國地中海分艦隊組建於1912年11月,由於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在10月份爆發,德國方面認為老邁的土耳其人會難以招架突如其來的攻擊,於是便援引《柏林條約》中的「保全土耳其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這一項。派出了於7月剛剛服役的戰列巡洋艦「戈本號」以及5月份服役的輕巡洋艦「布雷斯勞」號組團進入地中海,前往君士坦丁堡進行交涉,以達成保全土耳其的政治目的。

戈本號戰列巡洋艦

從圖中可以看出

這是抵達君士坦丁堡更換旗幟後的照片

具體性能:標準排水量22978噸

滿載排水量25399噸

擁有10門280毫米主炮,分裝在五座雙聯裝炮塔上,其中舯部兩座炮塔交叉布置

12門150毫米副炮分裝與艦體兩側

動力為蒸汽透平主機,

由24個鍋爐提供52000馬力的動力,航速可達24節,續航力14節時7600公里,艦員1150人

其擁有10英寸厚的水線裝甲帶,在戰列巡洋艦中可以算是翹楚的存在了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對於未來數年內那場殘酷的戰爭的一個預兆。

在這一時期中,德國人還通過例如所謂的「3B鐵路」(即柏林-拜占庭-巴格達)的修築,來進一步的把土耳其一點點的拉上德國人的戰車,而歐洲另一端的英國人對此的反應則出奇的麻木,儘管他們試圖與德國爭奪過對於這一鐵路的修築權和經營權,但是對於這一行為背後蘊藏的深層次的危險,似乎英國人認識的不太透徹。

「就讓那些腐朽的土耳其人盤在德國這棵大樹上吸血把。」

它盤上了,於是大英帝國就要在血與沙中奮戰了。

突然襲擊

1914年8月4日,亞德里亞海。

地中海艦隊司令蘇雄少將已經指揮「戈本」號已經在海上連續飛奔了將近一晝夜的時間了。

在兩天前,德國艦隊抵達了義大利的墨西拿港,在這裡他收到了德國對俄宣戰的電文,由於法俄協約的存在,法國必然也在幾日內加入戰爭。根據同盟國之前的海軍協約,在戰爭開始時,德國戰艦將會拿阿爾及利亞到法國的運輸線上的法國運兵船開刀,是故,蘇雄艦隊在2日晚間離港,開始向阿爾及利亞航行,在3日下午時,「戈本」號收到了對法國宣戰的電文,於是在4日早間,睡夢中的阿爾及利亞就遭到的德國人的炮擊了,「戈本」號對菲利普維爾,「布雷斯勞」號對伯納,分別展開了突然的炮擊。在確認炮擊已經給法國人造成足夠的混亂之後,兩艘德國戰艦大搖大擺地離開了阿爾及利亞外海,開始向東方撤退。

然而不大順利的是,英國人此刻趕到了。

英國人的行動

早在2日子夜的時候,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和時任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的路易斯親王就對於位於地中海的戈本號十分的不安了:「『戈本號』可以在長達350海里的戰線上任意選擇它的突破點,它可以輕而易舉地躲過緩慢的法國戰列艦,無視法國巡洋艦,而輕易的突入法國運輸艦隊,將那些滿載士兵的運輸船用11寸的主炮轟進海底。」

你不能同時跟德國人在陸地和海洋上開戰,特別是當你在兩個戰線上都打不贏的時候。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在戰爭剛打響的時刻,急缺兵力的法國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徵召阿爾及利亞人「保衛法蘭西祖國」,而是選擇在8月4日——調配了充足的護航兵力後才開始從阿爾及利亞調集兵力。

從短期來看,「戈本」號最大的威脅是會嚴重阻礙法軍從阿爾及利亞調集兵力的進度,在首創於普魯士的總參謀部體系和總動員體系得到完善之後,歐陸諸國們擁有了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動強大力量的能力,但與之相對的,就是對於整個體系的運行精度的需求也有極大的提升,德國人可以在14天左右完成動員,而法國人要比德國人慢兩天左右,並且由於人口上的絕對劣勢,法國可以從本土徵集的兵力也遠遠少於德國人,這就導致了法國必須從其海外開化程度較高的殖民地徵集可以為之作戰的兵力。在德國業已宣戰的情況下,蘇雄艦隊的出現非常嚴重的干擾了這一進程,炮擊和艦隊本身存在的威脅至少使得北非方面法國的殖民當局缺乏能力在短時間將兵力投送至法國本土的能力,儘管這一影響有限,但仍舊可以認為是一個影響因素。

而從長期來看,德國艦隊在地中海的存在會導致其運輸線上始終有一個難以應對的威脅,根據協約國方面的戰前協議,地中海方向的作戰任務將由法國海軍全力承擔,而英國海軍將主要負責對於北海方向對於德國公海艦隊的壓制。這就導致了法國必須使用其緩慢的准無畏艦及航速一般的「科爾貝」級無畏艦來進行護航工作,因為巡洋艦毫無疑問並不是德國人的對手。而德國人則擁有交戰上的自主權,一旦護航出現任何偏差,都將對於法國戰時的生產和後勤工作造成巨大影響。

科爾貝級無畏艦(又稱「孤拔」)

法國在大戰期間服役的一級戰列艦

整體性能頗為平庸

具體性能:標準排水量22,189噸

滿載排水量25,000-26,000噸

主機輸出功率28,000馬力擁有20節的航速,

續航力:2700海里/18.3節,4200海里/10節

擁有12門305/45倍毫米主炮

分裝在六座聯裝炮塔上

擁有22門138毫米/55倍口徑副炮,分列於兩側

對於「戈本」號會產生的影響,應該說這樣的估計已經基本涵蓋了其艦隊本身所能造成的全部破壞,這使得協約國方面下定決心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刻就要消滅地中海上的敵人,在當時的地中海,可以與「戈本」號進行作戰的只有以馬爾他為基地的英國地中海艦隊第二戰列巡洋艦分隊中的三艘戰列巡洋艦,它們分別是:「不屈」號,「不倦」號及「不撓」號。值得注意的是,「不倦」號在兩年後的日德蘭海戰中被「戈本」號的上一級「馮·德·坦恩」號擊穿了前部炮塔的彈藥庫,炸成了一團煙花。

不倦號戰列巡洋艦

據悉,該艦拉開了「血淋淋的戰艦」的序幕

具體性能:標準排水量18500噸

滿載排水量22150噸

主機輸出功率43000馬力

理論航速25節

擁有8門305毫米主炮

分裝在四座雙聯裝炮塔上

擁有16門單裝4英寸副炮,分列於戰艦兩側

其擁有6英寸(合150毫米)的主裝甲帶

簡直道德敗壞!令人髮指!

在8月4日10點15分時,向東方撤退的蘇雄艦隊與前來追擊的英國駐地中海的第二戰列巡洋艦分隊中的「不倦」號和「不撓」號交錯駛過,二十分鐘後,英國艦隊轉身開始進入跟隨狀態。

當然,誰也沒有想到「戈本」號會在戰略層面上造成怎樣的變動,而這一變動險些讓德國人獲得整場戰爭的勝利。

這不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責任,因為他們腦海中的地圖比德國人殘缺了一大塊,而這一大塊正好被德國人注意到了。

早在8月4日凌晨2點,蘇雄艦隊就已經接到了來自於德國海軍部的最高指示:「前往君士坦丁堡」。所以蘇雄艦隊在對法國港口進行了炮擊之後並沒有順勢向西前進以試圖返回帝國,而是轉道向東,試圖返回墨西拿進行補給。

不過這個時候,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出現了。

由於英國當時還沒有對德國宣戰,所以再大的威脅對於英國人來說也只能當作「未來的威脅」而非當下就可以消滅的敵人來對待。實際上,英國人此時的底線低的可以——即使蘇雄艦隊對法國運輸船下手了,他們也不會攻擊德國人。

不過考慮到英國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表現,很難說到底誰打得過誰。

狂飆突進

於是此刻,在地中海上,德國艦隊和英國艦隊展開了一場詭異的追逐戰,儘管雙方都不能向對方開火,但是戰爭的氣息已然在高速旋轉的螺旋槳和煙囪噴湧出的帶火星的煤煙中氤氳了。優良的德國鍋爐的水平在關鍵的時刻幫助了德國人,儘管管道破裂造成的高溫蒸汽的泄露造成了四人死傷,但是在司爐鏟起來的飛揚的煤灰中,「戈本」號的航速達到了24節,並且在幾乎一整天的時間裡保持著這樣的航速,而與之相對的,英國軍艦的鍋爐狀態也不甚良好,並且爐前人員又完全不足,加之為了當年造船的時候為了壓低成本而採用的種種策略——減少裝甲和水密艙的布置,削減設備運行的冗餘容量等等。造成了英國戰巡在理論航速更高的情況下由於動力系統頻繁出現的各類問題從而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德國人甩下。到了4日晚21點時,由於海霧的原因,連英國輕巡洋艦「都柏林」號都在西西里島北側丟失了目標。

8月5日,德國艦隊再度進入了墨西拿港,立刻開始了加煤作業,不過義大利人借口中立不予提供煤炭,德國人只能從自家的貨船上獲取煤炭,由於缺乏良好的轉運平台,所以這一行為變得極其費力又費時。

不過,相比於接下來的幾十個小時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這一點小小的費力費時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一些並不微小的變動

格林尼治時間8月4日23點,英國對於德國的最後通牒到期。

格林尼治時間8月6日,義大利宣布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保持中立,是故德國艦隊必須在8月6日之內離港。

格林尼治時間8月6日11點,德國海軍部電,作廢了此前要求蘇雄艦隊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命令,原因是「政治情況不明」。

對於蘇雄艦隊來說,現在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進入亞德里亞海,與奧匈艦隊合流,然而這樣一來,對於德國人來說,可以預想到的結果就只有兩條:在亞德里亞海被封死直到戰爭結束,或者與前來追擊的英國戰列巡洋艦戰鬥到最後一刻。

選擇前者無異於選擇在整場戰爭中無所作為,而選擇後者在某種程度上是非常急迫的想去瓦爾哈拉會見戰神奧丁的具體表現。

該怎麼做?

如果,他沒有選擇這兩個選項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研討社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研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