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經濟攤上麻煩事,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印度經濟攤上麻煩事,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在近百年的經濟歷史中,有兩次經濟危機影響十分深遠,一次是1929年經濟大蕭條,另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機。兩次經濟危機的爆發地都在美國,卻給全世界造成不可磨滅的衝擊與影響。也正因於此,人們一提到經濟危機就談虎色變,無時不刻都在設想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但正如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說:「蕭條的唯一原因是繁榮。」

而正是此時此刻,美國經濟可謂走出金融危機邁向「繁榮階段」,但仍然需要警醒的是,在眾多危機爆發的因素當中,美國經濟已經佔據兩項,而其中的一項貧富差距因素,或將成為美國爆發經濟危機的導火索。


貧富差距這一導火索

根據歷史經驗,產生08年金融危機的因素主要包括放鬆金融監管,貨幣寬鬆,過度舉債,收入分配不公帶來的貧富差距過大等,這裡主要分析貧富差距這一因素。1928年也就是大蕭條前一年,美國最富1%家庭收入佔總收入比例的23.9%,2007年美國最富1%家庭收入佔總收入比例的23.5%,在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前一年,美國最富有的10%家庭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升至50%,也就是說兩次危機前美國收入兩極分化都達到歷史高點。

而現在,美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研究截止到2015年,前1%頂尖收入人群的收入,比餘下99%人群高出了25倍。當前美國經濟展現出危機後的活力,企業收入在增長而工人卻沒有明顯受益,美國工人的收入沒有因經濟向好而起色,這就造成了富人開始變得越來越富,而窮人則顯得越來越窮,很明顯,美國的貧富差距在越來越大,同時,也會造成社會兩極化形勢嚴峻,長期下去會對美國經濟造成直接衝擊。

原因簡單來說:廣大美國勞動群眾因為沒有在經濟向好的背景下而較好的增加收入,現行的收入因素會讓市場總需求下降,需求下降導致生產與需求發生較大脫節,也就是實體經濟產能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這種脫節不僅僅是給美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而且會讓過度舉債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現在美國就是「雙赤字」,債務規模空前。眾所周知美國人喜歡超前消費,現在經濟行情好,雖然收入趕不上企業收入增速,但可以借貸消費,借貸消費能使經濟在一定時期內呈現過度繁榮,但會扭曲企業的投資和生產決策,最終借錢是要還的,最終還是產能過剩與社會總需求不足,一旦處理不當往往又是一波經濟危機,進而傷害世界其他經濟體。

在挽救金融危機時,美聯儲貨幣大放水,導致現在資產價格高企,資本市場泡沫膨脹,有錢人借著放水的春風買進便宜的資產,現在坐擁資產財富升值,貧富差距的因素是這方面的一大影響。多說一句,目前公認的世界三大泡沫之一是美國股市。

加爾布雷思所描述:「當經濟處於過度繁榮時,沒有人不相信泡沫會繼續膨脹,人們不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理性,而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險的正確性」。


印度經濟攤上麻煩事

近日據彭博社報道稱,在印度規模達1.7萬億美元的正規銀行體系中,大約有2100億美元壞賬;壞賬率11.6%,僅次於義大利的14.4%。現在,印度的銀行業一片混亂,壞賬高企、詐騙醜聞、ATM取款機現金短缺等消息接踵不斷。糟糕的銀行體系開始對整個經濟和印度政府的聲譽構成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的是,銀行壞賬率過高而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摧毀整個印度的銀行系統,甚至演變為金融危機。而當前印度的經濟並不是很樂觀,嚴重束縛到印度銀行業處理壞賬的空間。具體說來,今年來美元走強,美債收益率走高,造成全球流動性緊張,印度遭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印度經濟資本外流壓力加大,印度貨幣盧比曾出現貶值較嚴重的行情。

接著,印度央行為了能夠捍衛本幣的穩定,通過外匯儲備及加息進行操作,效果是有的,但印度央行加息對印度經濟的副作用也是存在的,(加息讓印度經濟在增長勢頭不穩定的情況下增加融資借貸成本,從而反作用於削弱經濟增長勢頭)。

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在國際貿易衝突不確定的影響下,結合具有霸權貨幣的美元持續加息下,像印度這種「明星」經濟體受到的衝擊遠未結束,而又存在印度國內經濟各種問題不斷,可稱之為應對起來自顧不暇,至少現在並沒有看到印度經濟增長存在多少想像的空間。這一次攤上銀行體系壞帳率的飆升,印度經濟在國內外經濟大環境下,若想要處理得當,或許至少要「脫一層皮「。

引人思考的是,當前怎樣才能避免或者最小程度受外部不確定風險的衝擊?這是整個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體所面臨的問題,相對來說,印度國內經濟中出現的問題在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可以自己慢慢調理。歸根到底,經濟基本面的穩定向好才是應對根本。前幾年新興市場國家面對美元加息的影響較小主要因素是全球主流經濟體經濟同步復甦,包括印度經濟。

但今年來全球主流經濟體的經濟同步復甦出現明顯分化,美國經濟增長勢頭保持強勁,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但印度經濟在各種經濟因素影響下增長勢頭並不樂觀,所以說,在外部經濟環境持續影響下,這一波印度經濟受到的影響或更大(除非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出現削弱而引起美聯儲暫緩加息,以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瓦解,從而給印度經濟帶來喘息的時間,但前者可能性是有的,後者可能小較小)。所以說,站在更高層面上分析,無論是印度還是其他國家的經濟,無論是想要通過空間換時間,對於用來改善經濟基本面的時間愈發緊迫。


繁榮的終結還是蕭條的開始?

猶記得五月的製造業PMI指數還意外擴張,但到了六月份就出現小幅下滑,歸結於原因,對於五月份與社融增量「腰斬」,信用緊縮不無關係,也即是俗話說,企業想要拿錢搞擴張的願望受到影響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是有供給與需求組成,兩者相互拉動經濟向前發展,當市場需求回落導致市場供應亦出現回落時,那麼整個經濟下行的壓力是不是很大?

從具體的經濟數據來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為53.6%,低於上月0.5個百分點,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處於景氣區間,經濟市場中企業供給力度雖然較好,但勢頭出現回落。新訂單指數為53.2%,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保持擴張,但勢頭亦出現放緩,市場中整體的需求在回落,這種態勢一旦出現,往往意味著什麼?

另外,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8%,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這項數據表明外需處於不景氣區間,而且環比下降的幅度不小。以前我提到過,在今年來貿易關係複雜的背景下,很多企業出現「搶單」的動機,一度讓新出口訂單指數活躍,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加量」,市場現在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些產量,下一階段或許該指數繼續壓制。這麼整體的一看,市場短期看來出現製造業供需兩弱的格局,往往會對經濟形成一定的下行壓力。(多說一句,也正是在這種經濟格局下,需要市場中「看得見的手」去拉一把)。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2.9%,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保持在臨界點之上;中型企業PMI為49.9%,比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落至臨界點以下;小型企業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大型企業增速雖有回落,但依然保持在景氣區間,龍頭與規模效應凸顯。而拉動我國經濟市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中小型企業,均處於景氣區間以下,這才是重要的,從中小型企業製造業的景氣度來看,錢是越來越不好賺,更何況是在去槓桿與緊信用的背景下。

當然,也不能只看到經濟不樂觀的一面,最近我看到一句話比較有意思,說是我國經濟正處於「兩個經濟體」中,我理解的意思是,一個經濟體是指過去通過負債驅動投資來拉動經濟的模式,這種模式一直存在於我國經濟市場當中,只不過目前行情比較孱弱,另一個經濟體是指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這個模式正在迸發出蓬勃的活力,比如六月份醫藥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PMI均位於54.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保持較快增長。而且未來隨著兩種經濟體的「新老交換」,高質量經濟將會主導我國經濟市場,從而帶動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同時,提醒投資風險:「要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的理念,要加強風險意識,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會發生的,如果你看到一個投資機會,他告訴你又保本,又有一個兩位數的收益,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問一問,它投什麼項目才能夠有這樣的結果。」無論是對於富豪還是中產以及中產以下,可能總有一款套路等著你,天上不會掉餡餅,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尤其要加強風險意識,並且聽到有別人說有「好事」讓拿真金白銀參與的話,「你一定要小心」,這句話要畫下來,考試重點要考,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答錯。

金融業對外對內開放,讓金融回歸到服務於實體經濟屬性上來,而金融往往意味著資本,資本是實體經濟的糧草,用的好能讓實體經濟在資本的加持下更容易獲得持續發展。在開放的過程中,讓海外的資本進來服務於國內經濟,一方面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另一方面提高國內金融業的市場競爭力,邏輯上很合理,行動上存在想像的空間。希望在金融業開放的過程中,也是我國經濟持續向前推進的過程,況且,進一步改革開放是一張看得見的藍圖。

本文由「落蕭評股」發布,2018年8月8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落蕭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去槓桿」與經濟增長

TAG:落蕭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