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項羽寧可自刎也不過江,都說他糊塗,但歷史證明了他的英明
眾所周知,項羽有驕傲的出身,良好的家教,他禮賢下士,深得士人的愛戴。他有蓋世的武功,驚人的才氣,打仗總是沖在最前面,待士卒如嬰兒,大家都樂於為他賣命,是一個好將軍。他光明正大,從不耍陰謀詭計,當機立斷,敢作敢當,頂天立地,是一個好男兒;他用情專一,疼惜女人,是一個模範丈夫;他心腸軟,聽不得別人討饒,是一個好人。也正是這些優點,讓他二十五歲就能滅了秦國主力,二十六歲就當了霸王天下之主,甚至到死的時候也才三十一歲。他打起來也沒有韓信那些背水一戰,水淹龍且,瓦罐渡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華麗計策,只靠勇武和正面干推翻了一個王朝。以少打多,打出了韓信這種千古名將生涯僅有的敗績,打得劉邦英布章邯彭越這種當世豪傑四處躲。
隨後霸王烏江決死一戰,為自己的一生畫了一個轟轟烈烈、震古爍今的句號!在不眠不休、疾馳一夜、步戰短兵等眾多不利狀態下,依然斬殺數百騎!縱觀整個中國冷兵器史亦無一人能有如此神勇!這一戰也為霸王增添了巨大的悲劇魅力!
可以說烏江自刎是對項羽來說最好的結局了,因為項羽就算再傻也明白丟掉了淮北的根據地已無力回天,自己在江東支持率並不是絕對的,如果說吳地因為項羽是楚人就支持他,那麼劉邦一群人何嘗不是楚人?劉邦可是打著為楚懷王報仇的旗幟討伐項羽。除了徐淮地區,其餘楚地對項羽的感情與劉邦差不了多少。退一萬步講,即使過得烏江,保有江東,結局也不會改變。就如同王安石先生一句話:「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不肯過江東更是成為傲骨錚錚、寧死不屈的一種精神象徵!因為蝸居江東,哪怕不失為一方諸侯,他也逃不過自己的天命。因為有的人,生來就該站著活,這種人可以為了大局低頭,卻不能為了苟活彎腰。
所以唐代詩人杜牧會在他的《題烏江亭》中寫道:「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宋代詞人李清照也在她的《夏日絕句》中提到:「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紛紛表達了對楚霸王自刎的遺憾!
TAG:漫步大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