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沒出漢奸,張伯苓說:「這比接受任何勳章都讓我高興」
原標題:南開沒出漢奸,張伯苓說:「這比接受任何勳章都讓我高興」
(▲被日寇炸毀的南開大學木齋圖書館廢墟。 圖片來源:張伯苓教育思想研究會)
摘要:抗戰勝利後,南開校友報告:「在被立案懲處的漢奸之中,沒有一個是戰前的南開學校畢業生。」張伯苓十分欣慰:「這比接受任何勳章都讓我高興。」
南開因愛國抗日受到日寇瘋狂報復,成為第一所被日寇化為焦土的中國高等學府,張伯苓苦心經營的半生心血毀於一旦。這是南開巨大的損失,更是南開永恆的榮耀。同時激起中國教育文化界空前團結,也獲得國際反法西斯正義人士的聲援。
《申報》在南開大學被炸毀當日即刊文指出,日機轟炸南開大學,「顯系有計劃殘酷的破毀文化機關」。燕京大學美籍校長司徒雷登說,「日軍的暴行說明他們承認南開校園裡有旺盛的愛國主義。」
1937年7月31日,黃炎培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吊南開大學並急告教育當局》一文,義正辭嚴地正告日寇:「儘管你們的兇狠,能毀滅我有形的南開大學的校舍,而不能毀滅我無形的南開大學所造成的萬千青年的抗敵精神,更不能毀滅愛護南開大學的中華全國億萬民眾的愛國心理。」
8月1日,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北京大學教授胡適、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等7人,致電國際聯盟知識合作委員會,報告日軍毀滅南開之暴行,要求「對於此種野蠻屠殺及肆意摧毀教育機關之行為,公開加以譴責」。
8月5日,茅盾、郭沫若、巴金、鄭振鐸、胡愈之、金仲華、周揚、阿英、蕭乾、錢亦石、艾蕪、胡風、夏征農等56人,致函張伯苓等:「日寇奪我平津,摧殘文化機關,南開、女師慘遭轟炸,繼以有計劃之燒殺屠殺,同人等無任悲憤,謹電慰問。」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聯合國所屬文化合作委員會主席墨萊致函《泰晤士報》稱:「日本軍隊摧毀中國教育機關,可謂野蠻之極,吾輩為文化與人道計,特請足下加以譴責。」
英國牛津、劍橋、倫敦等大學教授90名,致電教育部長王世傑稱:「日本軍隊轟炸中國城市,摧毀學校,吾等聞訊之下,為之髮指,謹以閣下表示最深切之同情並聲明將竭盡所能,以敦促本國政府採取有效措置,制止日本侵略行動。」(魏宏運《從南開被炸看張伯苓精神》)
南開被炸毀後僅兩周,61歲張伯苓再次受到沉重打擊。8月14日,四子張錫祜駕駛轟炸機,由江西吉安奉命赴南京抗日前線作戰,中途飛機失事殉國,年僅26歲。
蔣介石為免他過於悲痛,沒有第一時間告知噩耗。直到1937年9月初,張伯苓抵達重慶南開中學後,才將錫祜殞命的消息電告。張看完電報,遞給三子錫祚說:「你看看,老四殉國了。」又沉默一會說:「你看和你娘說嗎?我看不必了,免得她太傷心。」
他的臉上紅漲,漲得發紫,兩眼濕潤,但是竭力壓抑著,不讓一滴淚水流出來,接著又慢慢說:「我早就把他許給國家了,今日的事,早在意中,可惜他未能給國家立大功,這是遺憾!」(張錫祚《先父張伯苓先生傳略》,第48-49頁)
據張伯苓孫女張媛貞回憶,當時家人就告訴奶奶說:「四叔出國了。」戰時當兵的兒子長期「出國」,永無音信,張夫人後來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但她對喪子之痛堅韌克制,很了不起。
「我從來沒有看見過我奶奶為此事在家裡哭鬧過,而是自己默默的忍受著,從此地再也不提起四叔,也不再要求見四叔的未婚妻。奶奶的這種堅強,我也特別佩服,也是全家人所稱頌的。」(張媛貞《對祖父張伯苓的懷念》)
張伯苓決不屈服的抗戰意志不僅強烈鼓舞了南開校友,也有力激勵了全國軍民士氣。1937年7月31日,《中央日報》社評以《南開精神》為題,說:「六十二歲的老人,三十四年苦心經營的學府,一朝毀滅,而所表現的態度,乃『重為南開樹立一新生命』。這就是南開精神」,並號召「全國同胞要發揮張先生講的南開精神」。
1937年10月,規模不大、學科不健全但聲譽良好的私立南開大學,與兩所頂尖的國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併,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2月,再遷昆明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書寫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翹楚和奇蹟。1939年,南開經濟研究所在重慶恢復工作。1940年,重慶建立南開小學。
重慶南開中學曾遭日機三次轟炸。最烈的一次是1940年8月,日寇轟炸機投了30多枚巨型炸彈,校舍損失甚重。張伯苓隨即命人修理復原,學生課業照常進行。有人憂慮道:「日機再來轟炸,怎麼辦呢?」他堅定地回答:「再炸!再修!」(張錫祚《先父張伯苓先生傳略》,第52頁)
早在1938年,他在重慶南開中學更名典禮上就對全校師生和校友演說:「日本人炸得毀我們的校舍,炸不毀我們的愛國心。」
張伯苓常駐的重慶南開中學,成為戰時南開大本營和陪都教育重鎮之一,美名遠播國際,美國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代表威爾基、吳努率領的緬甸訪華團前來參觀。
威爾基回國後,在《天下一家》書中稱讚張:「他的氣宇軒昂,有學者嚴肅沉思的風度,但又具有一種溫爽的幽默感」;「無論我們談到印度、戰爭或者美國的大學,他的知識和判斷,在美國都是難以望其項背的。」(張錫祚《先父張伯苓先生傳略》,第56頁)
1944年元旦,國民政府以張伯苓終身從事教育,為國造士,特頒一等景星勳章。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又頒發給他一枚抗戰勝利勳章,獎勵他抗戰時公而忘私,不惜家庭、學校付出巨大犧牲。
1947年1月5日,在南京的南開校友為張伯苓一行舉辦茶會,南開校友、中央通訊社編輯部主任唐際清致辭:「據我所知,抗日戰爭勝利後,在被立案懲處的漢奸之中,沒有一個是戰前的南開學校畢業生。」
3月19日,張伯苓返津,南開校友、天津市長杜建時也向張伯苓報喜:平津二市被立案的漢奸之中,沒有一個戰前南開畢業生。張十分欣慰,笑答:「這比接受任何勳章都讓我高興。」(南開大學校史研究室《不能忘卻的歷史──南開大學被炸77周年祭》)
(2018年7月7日23:13一稿,7月31日02:23修訂,【山水微言·209】。本文為《「燃志之師」張伯苓:「中國不亡吾輩在!」──「師表校魂」大學校長系列史評之七》連載第5節。)
※法國《最後的一課》是虛構,南開的抗日業績卻篤實
※南開被日寇炸毀,蔣介石力挺:「南開為中國而犧牲,有中國即有南開!」
TAG:山水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