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宜章騎田嶺有兩丘荒田,調查後竟然是……

宜章騎田嶺有兩丘荒田,調查後竟然是……

來源:宜人宜章

近日,我縣文史調查又有驚人發現,在騎田嶺北麓二尖峰下的野牛坳發現兩丘無人耕種水田,據調查是80多年前紅軍開墾的「紅軍田」。

二尖峰下的野牛坳

野牛坳位於二尖峰1200多米的山腰,是一條呈狹長形的山谷。東南面是原始森林,浩渺無邊;北面是二尖峰,高峰聳立,是天然的屏障;只有西面一個小口子可以進來。

小溪流過「紅軍田」

溪水潺潺流淌

「紅軍田」位於峽谷兩側,中間有一條小溪流過,溪水清澈,叮咚有聲。這兩塊較為平坦的地方野草瘋長,藤蔓交織,尤其以水田常見的牙籤草居多。細細察看,才會發現有人為開墾的痕迹。

李光禮發現牙籤草

當年架設的小石橋

「我們在這兒調查的時候也是費了好大勁。你看這旁邊,明顯就是人為堆壘起來的,用的是泥土和石塊。雖然有些坍塌,但沿著這些痕迹走一圈又會回到這裡。再加上農村水田特有的牙籤草和慈菇草這麼茂盛,我們猜測這是一丘田。」站在小溪邊,荒草漫過頭頂,縣文體廣新局退休幹部、《騎田風韻》編撰李光禮激動地說。

肖樹林夫婦

當時他們調查紅軍突破汝城的二道防線進入宜章後的路線,來到了畔泥湖。77歲的村民肖樹林不經意間提起,以前有紅軍住在騎田嶺的一個山坳里,好像時間還蠻長的。

肖樹林是入贅到這裡的,聽岳父講起過當年幫助紅軍的故事。而他的岳父正是宜章史志中有記載的趙仁啟。

這個消息讓《騎田風韻》的主編和編撰鄧湘宜、李光禮等人異常興奮。他們分析,這裡應該就是當年紅軍傷員的落腳處。

網路圖片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從江西井岡山出發,突破了汝城的第二道封鎖線後,先後進入宜章境內。紅軍進入宜章時,帶有300多名重傷員。當時國民黨圍追堵截,重傷員給部隊行軍、打仗帶來沉重負擔。經中革軍委研究,在地方黨組織安排下,300多名傷員由地方分別安置在平和、香花村的茶園、騎田嶺等地。

安排在騎田嶺療傷的紅軍傷員有50多人,住在騎田嶺北麓的江坪村,這裡地勢險要,背依騎田嶺,村側是陡壁,一條山路進村,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村裡當時只有一戶瑤族農家趙仁啟。

「那時候紅軍的生活非常的艱苦,沒有床就是睡地上,沒有吃的就到山中去尋找。」趙仁啟的女婿肖樹林說。

江坪村本是躲避敵人搜索,安心養傷的理想之地。不料趙仁啟的朋友劉鳳璋來他家走親戚,發現草棚中住滿了紅軍傷員。回家後喝酒時,把紅軍住江坪的消息吐了出來。消息很快便傳到了當地保安團團長黃孝球那裡,他便帶著200多名保安團員去圍剿江坪村紅軍傷員。

騎田嶺航拍圖(鄧加亮攝)

經過一場激戰,湘南特委專門負責安置長征紅軍傷員的穀子元,見敵強我寡,於是趁敵人回去搬兵之際,把傷員全部撤進了騎田嶺深山中,也就是野牛坳。

野牛坳離江坪村四里多路,僅有一條上坳的路,既狹窄又崎嶇陡峭,只要有幾把槍守住坳口,敵人就沒法上來。

傷員們一邊療傷,一邊在山上開墾,終於在窪地開拓出3畝多水田,六畝多荒土,種出了水稻和蔬菜,聊補無米之炊。

鄧湘宜、李光禮對發現的田塝、土界進行研究討論

土界

「你們看,這是當年的田塝、土界,這是人為剷除的痕迹,那裡還有堆起來的土界,說明當時這裡種過田土。這座橋也是當時壘起來的。」李光禮介紹說。

從此,野牛坳傷員住地,有田、有土,山上有野菜、野果,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以及紅軍自身努力下,徹底打破了敵人的圍困。

肖化炎(左一)老人向大家訴說當年救治紅軍傷員的故事

「傷好得快的紅軍就先離開了這裡,又去尋找部隊參加革命,其它紅軍傷員在野牛坳住了兩年多。」78歲的北湖區廖家洞村村民肖化炎說。

肖化炎的父親肖德昭是工農紅軍赤色隊游擊隊中的一員。他聽父輩說,紅軍在野牛坳養傷期間,居住在深山裡的瑤族居民經常給紅軍送草藥療傷,而他的父親主要負責紅軍對外聯絡以及補給。

「那時候十分危險,一不謹慎就會被國民黨發現。我父親主要到宜章採購西藥和收集情報,趙仁啟和其他人員就到深山找草藥醫治傷員。」肖化炎說。

紅軍傷員棲息地之一

紅軍傷員棲息地之一

山谷空寂,留下一山青綠;歷史遠去,記憶從未磨滅。

「紅軍田」,沉睡了八十多年,重新被發現喚醒。

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和英雄故事,在文史人員辛苦、細緻乃至艱苦卓絕的工作中,又見天日。穿透歷史的煙雲,睹物思人,歷歷在目,仍然那麼鮮活,見證了代代傳承的軍民魚水情,也見證了這片用熱血和忠誠澆鑄土地上的日新月異。

《騎田風韻》編委會編撰人員、省「城郊森林公園」規劃組採風合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章焦點 的精彩文章:

宜章這裡「藏著」個古村落,你知道在哪嗎?

TAG:宜章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