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孔子和顏回的故事看出大道理,你的眼睛也許會欺騙你

從孔子和顏回的故事看出大道理,你的眼睛也許會欺騙你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儒家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顏回,十四歲拜孔子為師,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聰敏過人,虛心好學,性格忠厚內向。今天這個故事說的是記載在《呂氏春秋》中的一段故事——顏回攫(jué抓取)甑(zèng炊具)。

故事是這樣的,孔子周遊列國,行至陳國和蔡國時,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已經7天沒有吃米飯了。一天顏回外出要回來一些生米,便燒火做飯,飯快要熟了,孔子無意間看到顏回將剛蒸熟的白米飯大把大把旺自己嘴裡吃,但是孔子裝作沒有看見,並沒有立即阻止顏回。顏回去叫孔子吃飯,孔子並沒有提及剛才自己看到顏回吃米飯的事情,此時孔子想試一下顏回是否會說真話(剛才偷吃米飯的事情),便對顏回說:「我剛才夢見祖先,我們應該先用沒有吃過的飯來祭祀祖先,然後才能食用。」

顏回慚愧地對孔子說:「恐怕不行了,這個米飯已經被我吃過了,米飯剛蒸熟時,我揭開鍋蓋,蒸汽將上面的灰塵沖了下來,正好掉在米飯里,我覺得扔掉了可惜,便自己把弄髒的米飯吃了」。

聽完,孔子恍然大悟,內心責備自己竟然懷疑顏回,感到非常抱歉、慚愧,說到:「按理來說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親眼所見也不一定是實情,也不能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但是自己的心也不能太過自信,要了解一個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謂,並非實情,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問題不能片面,應該一分為二,內因和外因結合,全面地分析問題,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許不同,處理和分析問題,應該從實際出發,多方調查,全面分析。記住,自己的眼睛也許會欺騙自己。

附錄:顏回攫甑的原文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今知古 的精彩文章:

湖北襄陽:百名學子盛裝祭拜迎端午
上聯: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下聯至今無人能超越

TAG:知今知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