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布爾什維克的勝利——蘇維埃的設計理想與遺產

布爾什維克的勝利——蘇維埃的設計理想與遺產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最後消失的一團烏雲,飛過我們頭頂。


一片輕柔透明的雲絮,倚進彎月消融。


春天施展神奇的魅力,前額佩戴星星。


溫柔之夜,你曾允諾——勞碌孕育歡情。

歡情何在?如同雲煙,不在凡塵俗境。


隨它飛吧!御虛凌空——我們飛向永恆!


              


      ——《五月之夜》,費特·阿法納西·阿法納西耶維奇(俄)






> 展覽現場




俄羅斯的五月之夜,春意盎然,詩情洋溢,列夫·托爾斯泰曾為這首《五月之夜》感動落淚。詩人幻想著與五月的流雲一起飛向永恆,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進入精神的自由與永恆。伴隨著布爾甚維克的一聲槍響,劃破了彼得格勒寧靜的夜空,十月革命為俄羅斯帶來了熾熱的希望與歷史的轉折,結束沙皇獨裁統治的俄羅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偉大的歷史意義正如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闡述巴黎公社時所述,「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受人敬仰。」十月革命及其由列寧開創的社會主義建設是一首偉大的史詩,從思想到實踐中依然影響著人類社會史、文化史、藝術史以及設計史的發展。


 



> 展覽現場




近日,由莫斯科設計博物館與ADAM布魯塞爾設計博物館聯合組織策划了一場名為《蘇維埃設計,紅色財富》(Soviet Design. Red Wealth)的展覽,此次展覽是首次致力於展示二戰後在1950-1980年間蘇聯生活風格的設計展覽。消費文化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對共產主義的蘇聯還是陌生的,民眾對此認識的改變來源於1959年舉辦於莫斯科一場展覽——《美國人的生活方式》(American Way of Living),大量來自資本主義市場的產品給蘇聯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與輿論之爭。此次展覽包含了很多有當時蘇聯生活特色的代表作品,涵蓋了眾多蘇聯設計師們的平面設計、工業設計、技術草圖以及設計模型等作品。此次展覽分為童年與娛樂、運動與公共設計、視覺傳達與包裝設計、家居產品設計、精密工程與工業產品設計以及獨一無二的VNIITE項目設計多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呈現了蘇聯民眾的生活的獨特風格以及物質文化。




> vl100電視機,1969 






> 半導體收音機,1960-1962


 


工業產品的現代化過程在戰後蘇聯的發展中佔據了中心的位置,一個早先的火藥廠成為了享譽全球的Nevalyashka 不倒翁玩具;化學實驗室開始生產便宜的大眾化的女性的帶有民主色彩的香水;而真空吸塵器的設計則直接反映了技術發展下的太空探索之旅。從此次展覽中可以看出,發展早期,像法國收音機,義大利踏板車等很多西方設計的身影被蘇聯產品設計所借鑒。但是,從1964年之後的發展來看,蘇聯的設計逐漸呈現出自身的特點,諸如堅固的、可持續的以及深受結構主義影響等。多種多樣與工業自動化、充滿活力、運動、太空旅行、家居設計、時尚、音樂等的相關設計像大眾展示著在那個人均收入還不是很高的時代中的民眾的每日生活。與此同時,20世紀60年代,設計開始逐漸成為蘇聯的一項文化政策。1964年,對技術審美的追求,成立了VNIITE(全蘇技術美學科學研究所),致力於發展功能好、品質高的工業產品。VNIITE對產品的實用價值做了深刻研究,希望產品設計能夠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


 


蘇維埃的設計與理想




在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初期,列寧親自簽署了關於建立國立高等美工實習學校的法令,旨在為工業部門培養藝術師,同樣亦是為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老師與領導人。在一批藝術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和其他專家的努力下,為新的工藝美術、工業心理學、人機工學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亦有很多藝術家與設計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社會的建設中,宣稱新時期的藝術應該為新社會的建設服務,為生產服務,將藝術的首要目的指向了對生活的建設上來,即藝術不僅要「美化」生活,更要按照美的規律來改造生活。例如,藝術界的羅琴科、拉維斯基、斯傑潘諾娃、塔特林和斯坦貝利兄弟;建築界的甘恩、列昂尼多夫、維斯寧兄弟、金茲堡和拉多夫斯基;電影界的維爾托夫和愛森斯坦;詩歌界的瑪雅卡夫斯基、魯戈夫斯基;音樂界的肖斯塔科維奇等等。  


 





與此同時,蘇維埃的藝術家們亦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有深遠影響的作品。如塔特林的《第三國際紀念碑》模型。這件作品被詡為「構成主義藝術的象徵」,是塔特林構成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該模型綜合了雕塑、建築和技術,是建築和雕塑史上的重大革命。塔特林在《我們目前的工作》中對《第三國際紀念碑》的創作理念做了如下闡釋,「物質的運動和張力、藝術與實用的結合、現代科技的運用,是構成主義新觀念的實際體現。」根據塔特林的設計,該紀念塔高400米,塔身分為三層玻璃結構,由立方體、角錐體和圓柱體組成,各自環繞自身的軸心亦不同速度晝夜不停地旋轉,整體呈現螺旋形,向上升騰,象徵著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塔特林試圖以此建立藝術和國家之間的新型關係,使藝術成為國家的宣傳工具。同樣,這種帶有烏托邦性質的設計,體現出藝術家對建立共產國際巨型大廈的夢想。對於今日而言,我們再來審視塔特林的《第三國際紀念碑》及當時從蘇聯走出的構成主義,其對後來的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的產生及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諸如波波娃和斯捷潘諾娃的紡織圖案設計、維斯寧和埃克斯特的舞美和服裝設計、李西斯基的展館設計、羅德琴科的海報設計等均對後來的風格派以及包豪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構成主義作為一種實用主義藝術,其以功能設計理念為核心的創作觀後被直接用於現代主義的建築設計中。







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蘇聯的設計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機器製造、交通工具以及建築設計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諸如,科洛門斯科耶工廠設計製造的K-2型蒸汽汽車,波列夫設計的AHT-4型飛機,維斯寧兄弟和奧爾羅夫設計的第聶伯河水電站,建築師伊奧凡與雕塑家穆赫拉設計的巴黎國際展覽會蘇聯陳列館等。而發展至20世紀60年代,隨著全蘇技術美學科學研究所的成立,蘇聯設計的發展亦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一方面逐漸呈現出蘇聯設計自身的風格特徵,諸如堅固的、可持續的以及實用主義的;另一方面,在全蘇技術美學科學研究所的努力下,蘇聯設計亦致力於向民主設計方向發展,即為每個蘇聯人都能用得起的好設計而努力。







在此其間,經歷了二戰、冷戰時期的蘇聯設計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的變化與彰顯是尤為值得關注與極具自身特點的。1931年,帶著對「蘇維埃世界共和國」的憧憬與理想,建立無產階級新社會制度的建築豐碑,斯大林下令炸毀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建造「蘇維埃宮」。幾經篩選,最終由Vladimir Schuko與Vladimir Gelfreich的設計方案勝出。這座宮殿高達415米,層層堆疊,氣勢恢宏,比埃菲爾鐵塔與紐約帝國大廈均要高,主入口前的豐碑是為了紀念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創始人:聖西門、歐文、傅里葉、布朗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而主入口突出部分前的豐碑是為了紀念馬克思與恩格斯而設立的,而整座建築的最高點則是100米高的巨型列寧雕像以向其致敬。後由於二戰的開始以及斯大林的下台,蘇維埃宮始終停留在紙上談兵狀態。此後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之間,大量一座座斯大林式建築被矗立在蘇聯的城市之中,諸如全蘇維埃博覽中心、莫斯科大學的主樓、蘇聯國賓館、列寧格勒飯店、藝術家公寓、文化人公寓、重工業部大樓、外交部大樓等。這些建築均氣勢恢宏、高聳雄偉、布局對稱、裝飾富麗堂皇,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特徵,為讚美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秩序以及彰顯共產主義的革命激情與榮耀。與當時西方現代主義設計繁榮發展不同的是,在當時的蘇聯,現代主義被批判為資產階級腐朽墮落的生活方式而被摒棄,蘇維埃的建築設計師們從新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與帝國風格中汲取元素,來表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建築風格。同時,斯大林式建築因其建築形體多被設計為階梯狀,用以襯托中央塔樓的上升之勢,外立面則效仿以哥特式教堂和莫斯科巴洛克式城堡的華麗外飾亦被稱為生日蛋糕式樣。








此外,政治波普文化亦體現在蘇聯時代的設計之中。諸如蘇維埃時代的面料設計,這種政治波普文化依然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時代氣息與美感。諸如流行於20世紀20-30年代的具有共產主義特色的圍巾、披肩、桌布和窗帘。蘇維埃的構成主義、幾何線條、政治人物、體育、飛機、火車、坦克、現代化工業煙囪等諸多元素糅合在當時的紡織品設計之中,體現了當時蘇聯社會對現代化發展的憧憬以及對為共產主義理想而革命與奮鬥的渴望。




蘇維埃的設計遺產




伴隨著布爾什維克的革命,作為先鋒思想文化的構成主義對後來的風格派、包豪斯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思想內核中的實用主義以及功能設計的理念亦直接影響了現代建築設計。同樣作為社會主義新興國家的中國,在20世紀建國初期的建築設計、產品設計等很多方面受到了蘇聯設計的影響,至今這種影響力仍然在延續著。例如五十年代的北京的十大建築,它們中的大多數是以民族風格的「大屋頂」代替哥特式尖頂的斯大林建築,使之本土化來表現社會主義的內容以及民族的形式。此外,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中這種風格也十分常見,例如東柏林的卡爾馬克思林蔭大道建築群、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出版大廈、華沙科學文化宮等等。


 




> 展覽現場





蘇維埃的設計影響至今仍然是深遠的,無論是從為人民而設計的思想出發還是其飽含政治寓意的斯大林式建築風格與政治波普的圖案設計。雖然這些設計亦是時代的產物,但其無論是對當時其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設計還是對今日俄羅斯的設計,其意義仍是不可置否的。


 


我們的身後是痛苦,是飢餓.....


啊,我們心中的憤怒熊熊燃燒!


我們的身後有我們高傲的城市,


我們的身後,是它的生命。」




                   ——《白麵包》,鮑里斯˙利哈列夫





> 展覽現場





蘇維埃的設計理想與遺產是布爾什維克的勝利,是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的勝利。同時,蘇維埃的設計亦是世界設計史中珍貴的一部分,這種充滿了對新世界新思想新社會而奮鬥的革命熱情與美好理想仍然讓今日的我們備受鼓舞,熱血沸騰。同時,從理性出發,蘇維埃時期的設計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中藝術設計的發生與發展,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藝術與設計先驅們的奮鬥精神。對於當下的我們,蘇維埃的設計依然有著令人驚嘆的魅力與不可磨滅的影響力。這種傳承與發展亦是我們需要從蘇維埃設計理想與遺產中認真解讀與學習的,努力推動當下中國設計的前進與發展,向著光明的方向,前進!前進!前進進!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波蘭插畫家Michal Sawtyruk用簡單的筆觸勾勒出生活場景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