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想想,我們「仁」嗎?
我們海外華人,皆炎黃子孫,還共有孔老作為先師。通俗點說,我們大家都有兩位共同的老師,一位叫老子,一位叫孔子。
李老師教給我們道,那麼孔老師教給我們什麼呢?
對了,就是仁。
我們想想,孔老師的教育,延續了兩千五百年,我們海外華人今天可以做到多少他老人家的教誨呢?
什麼是「仁」?
我們講「果仁」、「果仁」,說明「仁」,是個裡子的東西,是個核心的東西,是個內心的東西。
如果用孔老師一句話解釋,就是「仁者愛人」。
孔老師年少成名,以學禮聞名家鄉。但是這個禮呢,已經衰微,你懂得再多,做得再好,可是大家不走心,便成了繁文縟節,虛情假意,徒有其表不是?
所以得走心。
怎麼走心呢?
孔子就提出了「仁」,這麼一個形而上的學說。有了這個理論架構為基礎,那麼禮就可以走心了。至少通過這個理論的宣傳教育,讓一部分「小人」先「仁」起來,成為「君子」再說。
「仁」有個人字旁,還有個「二」,什麼意思呢?說明與人有關,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關。簡單說,就是找尋回人類心底最深處,慈愛、善良、惻隱、寬容、謙讓等美好、樸素的本性,去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達到和諧、安定。
把人當人看,把人當人對待。
推己及人、推家至國
有一種最相通的人性是什麼?對了,就是愛。這種東西,即便動物身上都有,禽獸對子女也充滿了愛,人類就更不用說了。
這種愛,最體現在媽媽對孩子身上,也體現在子女對父母身上。孔老師認為,如果你找不到仁,去哪兒體會呢?
就是孝順。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就是人最基本的「仁」。然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找到這種感覺後,把它推廣到對別家的老人與孩子身上。
這就是進一步的「仁」。
如果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那就脫離了「小人」,變成一位「君子」了。這裡的「小人」,不是「卑鄙小人」,而是缺乏仁愛有禮的普通百姓。百姓經常自謙,稱呼自己「小人」。
什麼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呢?比如你肚子餓了,想吃一個蘋果,小人立即就想去爭,但是如果你心裡想,「我這麼餓想吃,她/他肯定也很餓,也很想吃」,於是你讓給別人吃,或者和他人分享,那麼就堪稱「君子」了。
君子心中有仁(「心中有人」),做出了符合仁的舉動,犧牲自我,成全他人,堪稱為「義」,而如果不是以「嗟,來食」這樣傲慢粗魯,而是謙恭地讓與他人或與他人分享,這就叫「禮」。那麼一個簡單的「孔融讓梨」,就仁義禮三者都有了。
感覺到了嗎?
最差,你如果真把自己當君子,那麼至少要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玩意兒我自己不喜歡,就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這也是一種推己及人。比如你不喜歡被人挖苦諷刺,覺得那滋味不好受,那麼也不要去挖苦諷刺別人。
能剋制這個衝動,在被人挖苦諷刺的時候,仍然能保持冷靜、謙遜、低調、忍讓,那麼這就是「克己復禮」不是嗎?
孔老師有個美好的願望,如果全天下的人,人人都可以「克己復禮」,那麼就像韋唯唱的歌,「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聽上去像烏托邦。
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
怎麼實現呢?就是讓「一部分小人先仁起來」後,出現一個君子階層。
君子階層以讀書人為主,叫做「士」,等他們能很好做到「推己及人」時,就可以去「仕」,「推家至國」,輔佐君王、教化百姓,治理國家。
到了這一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君父、臣子。臣對君,如子對父。臣忠君,如子孝父,此為「仁」;君信臣,如父愛子,此為「仁」。
至於百姓,到底算什麼呢?有說「愛民如子」,有說百姓是「衣食父母」,那就看是「民為貴,君為輕」,還是反之了。
總之,就是用「仁」,從個人推到家庭,從家庭推到社區,從社區推到社會,從社會推到國家,從國家推到世界。大家都能做到「仁」,能走心,百姓家庭、鄰里和睦,君臣一心,能施行「仁政」,那麼「禮」就有了基石,就真實有效了。
我們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真摯,不是嗎?
我們有做到「仁」嗎?
孔老師這套學說,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到底怎麼樣,我們在此不評價。因為孔老師也說了,君子「守仁」很難,而又有「為仁」之徒,就是一天下來都很會演戲的偽君子。
很多人做不到堅持,又有不少人不真實,所以讓人們對其信任打了折扣。所以這個不容易。
你要求上至君王下到黎民,都做到「仁」,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孔老師希望,如果大多數讀書人,能做到「仁」,就相當可觀了。
至於李老師對這套學說的批評,我們也不說了。即使對孔老師的學說,有一定看法,但對孔老師個人,一句「朝聞道,夕死可矣」,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了不是嗎?我們就從積極一面來講,如果讀書人真能做到孔老師教育的「仁」,想必是極好的。
我們海外華人,大多是讀書人,是佼佼者來到加拿大、美國。尤其到加拿大者,不少是認同加拿大的社會環境,認同加拿大寬容、平等、尊重的價值觀。
在老外眼中,我們是孔夫子的後人,是「仁義禮法」的受教者,如果他們想知道「仁」是什麼,「義」是什麼,「禮」是什麼,如何從我們身上觀察到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老子有道、德,孔子有仁、禮。兩千五百年的教育,讓我們華人熱衷於子女教育,熱衷於知識改變命運,熱衷於讀書為上,是極好的,同時我們又學習領悟了多少道、德與仁、禮呢?
假如華人讀書人刨除掉道、德和仁、禮,我們還剩下多少中國哲學、文化與教育內涵呢?
有時我們還是要想想先師遺訓,讓老外從我們身上,看到什麼是仁、什麼是義、什麼是禮,什麼是君子之風,彰顯 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
你說對嗎?
當然,說教者,也不免自身淺薄。小編不以淺陋,願與諸君共勉。
※多倫多淪為槍擊「犯罪之城」,已經沒法呆了?
※多倫多市中心到皮爾遜機場只要10分鐘?這是做夢嗎?
TAG:多倫多媽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