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二十四節氣丨大暑葯膳食療養生

二十四節氣丨大暑葯膳食療養生

↑ 點擊上方

【養生正道】

關注更多養生知識 ↑

導讀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

也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常在每年公曆的7 月23 日前後。

大暑時節,天氣灼熱似火,暴雨時行,人的體感悶熱黏膩,但是高熱的氣溫與豐沛的雨水關乎到秋後的收成,故而大暑的民俗活動主要表達人們希望作物豐收,以及身體健康無恙的願望。




大暑養生食俗

飲食方面,大暑節氣的民俗文化非常豐富。廣東、湘東南地區

流行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諺語。仙草即「涼粉草」「仙人草」,為葯食兩用植物,莖葉晒乾後可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也叫涼粉,是一種類似龜苓膏的甜品,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因此被譽為「仙草」。浙江台州椒江人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習俗,部分地區也有老年人吃雞粥等習俗,謂能補陽。有些地方則有

大暑吃羊肉的習

俗,像山東魯南地區在大暑節氣要喝「暑羊」(即喝羊肉湯),徐淮地區伏天要吃羊肉等。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在大暑伏中時節食用,寓有「冬

病夏治」、溫補陽氣之意。但是此時暑濕之邪盛行,若是素來體質燥熱或陰虛火旺或濕熱之人,以及傷暑少津短氣,食用羊肉則有損害人體的弊端,需多加辨別。



大暑適宜飲食



此時暑邪與濕邪最易膠結,侵犯脾胃,養生保健宜以健脾護胃

為主

大暑正值六月中,此時為夏秋交接的長夏之季,又為夏季之末,正為脾臟所主,土地的濡潤之水受暑火蒸騰而成濕氣,表現為天行流火,而空氣多水汽捂悶,所以中醫有「暑必夾濕」之說。




同時,暑熱易耗液傷津,損傷正氣,身體容易發生內外交困的

局面,所以在顧護脾胃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居處上避暑避濕,這也與「伏」異述而同理。




大暑節氣,常人與濕熱體質之人在飲食選擇上,宜選用性平偏涼或

微寒之物為主,味宜甘淡、酸或微苦

如山藥、薏苡仁、綠豆、紅豆、荸薺、甘蔗、莧菜、鮮藕、鮮蓮子、冬瓜、香瓜、檸檬、西紅柿、鴨肉、瘦豬肉等,都很適宜。若熱盛者,可以適度食用西瓜、綠豆、涼粉,或沖泡綠茶、金銀花、雞蛋花、荷葉、生甘草等藥茶;而濕盛者,可以添加藿香、薄荷、橘皮等作粥食,柚子皮、無花果、佛手、扁豆花、豆芽等亦可做常添的食材。無論熱盛、濕盛,應少食荔枝、芒果、菠蘿、榴槤等熱性水果,烹調方法則以涼拌、快炒、白灼、蒸制、溫火燒燉為主





素體虛寒、脾陽虛弱之人,可以順時之勢以壯陽氣,可以選擇性

平、溫熱之物相互輔佐為菜肴,味宜甘辛。



如糯米與艾汁製作而成的艾粑粑或青團,蔥、姜、蒜、桂、八角

等與牛羊肉同烹,榴槤燉雞等,都很適宜。此外芡實、南瓜、桂圓、紅棗、櫻桃、椰肉、茼蒿、桂花、鱔魚、鯉魚等也可選擇搭配食用。

茶飲


雙甘藿香茶

材料



甘菊花10g,生甘草10g,廣藿香10g,

綠茶10g。

做法



各味洗凈,放入杯中,開水沖泡,代

茶飲用,隨喝隨添水,至味淡為止。


專家點評:

菊花以清寒傲雪的品格聞名於世,其

性亦微寒,

菊花總體皆有

疏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

,但色澤偏於黃色的菊花,俗稱黃菊花,以疏散風熱見長,如產於浙江的杭黃菊,亦名黃甘菊;色澤偏於白色的菊花,俗稱白菊花,一般統稱甘菊花,以平肝明目見長,像產於安徽的滁菊、亳菊、貢菊,以及產於浙江的杭白菊,本方宜用白菊花。




甘草有生甘草、炙甘草之別,

生甘草味甘,性平偏涼,長於清熱

解毒、消癰散癤。

明代藥學家賈所學《藥品化義》云:「甘草,生用涼而瀉火,主散表邪,消癰腫,利咽痛,解百葯毒,除胃積熱,去尿管痛,此甘涼除熱之力也。」目前認為甘草甜素、黃酮類成分為甘草的有效成分,

有調節免疫、保肝解毒、降脂護心、鎮咳祛痰、抗癌抗炎等作用。

廣藿香味辛,性微溫,有芳香辟穢、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之效。綠茶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本方源於民間驗方,

有解暑清熱、化濕和胃、生津止渴的功效。

暑節氣暑濕為患,人們易感受暑濕之邪,引起頭暈胸悶、發熱口渴,或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病,相當於西醫所說的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等病證。於大暑前後,以本品代茶飲用,可有效防治中暑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等病證。




【食用注意】


甘草有類似醛固酮樣作用,有水腫、低血鉀的患者慎用。

節氣飲食


荷葉綠豆粥

材料



荷葉30g, 綠豆100g, 粳

米50g。冰糖15g

做法

 


綠豆洗凈, 用溫水浸泡2

小時。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鍋內加入冷水、綠豆,先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至半熟,加入洗凈的荷葉、粳米,續煮至米爛豆熟。去除荷葉,以冰糖調味即可。直接食用。




專家點評:

荷葉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荷葉、荷花、蓮子、蓮衣、蓮房、蓮須、蓮子心、荷梗、藕節等均可藥用。清朝汪紱《醫林纂要》認為荷葉相較於其他部位偏於「平熱去濕,以行清氣,瀉心肝而清金固水。」清代醫學家張璐《本經逢原》稱:「荷葉得清震之氣。」綜諸家論述,荷葉清暑化濕、升發清陽之效尤佳。




現代研究表明,荷葉有效成分主要為荷葉生物鹼與有機酸,前者具

有較明顯的降血脂的作用,後者參與人體脂類的氧化代謝,人體缺乏這類有機酸可能引起脂類的代謝障礙。此外

荷葉還有解熱、抑菌的作用。




本方源於民間食俗。

荷葉與清熱解毒的綠豆配伍,兩者消暑之力

相得益彰,而粳米、綠豆煮至軟爛綿柔則可補脾厚腸,防止荷葉與綠豆的清消升散耗中傷陽。全方合用,有清熱解暑、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大暑節氣、三伏天感受暑濕病邪,所致心煩、躁熱、目赤、喉痛、口乾、大便泄瀉或黏滯穢臭等病的調治。亦適合於濕熱體質高脂血症及肥胖的調治。




【食用注意】


荷葉有「令人瘦劣」「升散消耗,虛者禁之」等敗壞脾胃的記載,

因此脾胃虛寒、年老體弱者不宜服用,常人亦不宜久服。




登場書籍


《二十四節氣葯膳養生》


本書正是從二十四節氣入手,不僅詳細介紹二十四節氣相關知識,更是按照不同節氣分門別類,精選葯膳食療養生方,詳解方劑組成原料、製法用法及其功效應用。幫助廣大讀者能夠養成「適時而食,不時不食」的飲食習慣,利用天時規律使養生事倍功半,提高我們的健康水平,領會中醫「天人合一」的哲學精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

《二十四節氣葯膳養生》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

鄧沂 ◎主編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作者: Einladung_zum_Essen,肉粥圖片來源:Pixabay,夏日瓜果圖片作者:dibaglin。


商業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

點擊「

閱讀原文

」優惠購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牙齦萎縮怎麼辦?中醫有妙招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