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們去巴黎,究竟是想尋找什麼?「之影像巴黎」

我們去巴黎,究竟是想尋找什麼?「之影像巴黎」

7月19日從巴黎回倫敦,一晃眼竟已20天過去,這篇遊記肯定是慢了,但也因此多了些時間醞釀與沉澱。這一沉澱,要寫的題目也就從一篇見聞&攻略變成了:我們去巴黎,究竟是想尋找什麼?

英國《每日電訊報》上曾有這麼一句評論:

遊客到巴黎為的是過去,而他們到倫敦看的是未來。

好吧,原來我穿越海底隧道,乘著歐洲之星從倫敦到巴黎,是從現在/未來回到了過去,哈哈。

其實,對於巴黎這座城市而言,這個說法,的確有一定道理,畢竟,作為曾經的「歐洲首都」,我們今日為之迷醉神往的很多東西,都來自於巴黎的過去。

有韻味的城市,和有韻味的人一樣,需要時間的沉澱。

這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並不遵從「年輕就是正義」的法則。

幸好,幸好。

特別提醒下,文末有為大家準備的小手信,別忘了:)

影像巴黎

1

我第一次去巴黎,還是2007年,因為去戛納採訪國際電影節,順便去了趟巴黎。那會兒的巴黎於我,更多是隨手一拍就是風景明信片的旅遊勝地。

兩年後,我到英國學習電影研究,從此之後,巴黎在我心裡,首先是電影之都。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並在巴黎申請了專利。到今天,以巴黎作為拍攝背景的故事片已經不下200部。

法國人自己就極其喜歡拍巴黎,畢竟,這是讓他們無比驕傲而自豪的城市。法國歷史文化研究專家普羅夏松說,巴黎就是一個「空間-記憶」的城市。

「它不停地自我欣賞,自我回憶,並且自我評價。」

的確。

這次,我在巴黎,第一晚是住的酒店,就在香榭麗舍大街旁,離凱旋門步行僅400米。我特地在網上找了這家設計十分有個性的網紅酒店,它的設計元素里,電影與Coco Chanel是主角。

它叫EKTA, 取名於法國第一個專業攝像機品牌, 酒店整個色彩風格以黑白為主,因為最早的攝像機和相機都是黑白的,牆上張貼了不少時尚攝影作品。

它進門後從一層上二層的扶梯設計,是致敬香奈兒在巴黎的第一間旗艦店。在我特別喜歡的法國女設計師Anne Fontaine導演的《時尚先鋒香奈兒》里,有這樣的場景再現。

《時尚先鋒香奈兒》劇照

EKTA致敬香奈兒在巴黎的第一間旗艦店

在我抵達後,酒店的前台經理見我放下行李後便四處拍照,便熱情地向我介紹起酒店的典故,熱情中有著難掩的自豪。作為一個巴黎人的自豪。

這種對歷史的致敬與自豪,可不正如普羅夏松所說的:自我欣賞、自我回憶,並且自我評價。

謝謝這位經理,聊得開心,還給我免了第二天早餐的錢。哦,這個酒店在7月旺季,一晚260歐,早餐另加14歐。話說早餐非常不錯,比不得五星級酒店豐盛,但也足夠豐富。

餐廳,這樣的色彩,成片之後完全不用做任何處理,魚作者看到之後說,簡直太適合打卡,太適合發微博和小紅書了,哈哈。

2

我到巴黎是7月14日下午,法國的國慶日。

上午的國慶遊行剛剛結束,我下午兩點多到達時,正看到有軍用卡車與坦克撤離。

這是我用華為最新出的P20相機拍攝處理,三個萊卡鏡頭,拍照真是杠杠的,拍照APP自帶的圖片處理應用,也比過去更多選擇,我這玩起來也是樂不釋手。

這個照片處理得,還是不是挺有油畫的感覺?很襯巴黎。

香街的人行道上四處散著截攔人流用的各種圍欄,如織的遊人在凱旋門前忙著拍照。這樣混亂的香街與巴黎,當然不是我尋找的巴黎。

這兩張照片,如果不是用華為P20的相機APP做個藝術處理,原片毫無美感,簡直沒法看啊……

我喜歡的巴黎,在凱旋門輻射出去的其它11條林蔭大道上。

僅僅一街之隔,這些大道就安靜空闊了許多。有激情的年輕人在這條條美麗的街上亮起嗓子吼幾句,回聲飄蕩,竟依稀有幾分青春革命的味道。

不由想起貝托魯奇在這個新世紀之初拍攝的《戲夢巴黎》。對,就是伊娃·格林驚艷了世人的那部銀幕處女作。而今年,竟然已是1968「五月風暴」整50周年。

《戲夢巴黎》劇照

1968是世界歷史範圍內的一個重要年份,全球範圍瀰漫著火熱的革命激情、浪漫化的理想主義、烏托邦化了的社會憧憬、激進的社會批判與反思精神,以及同時伴隨著的失控的群眾運動。

而今時今日呢,無論東西,人們的集體激情悉數奉獻給了世界盃,給了足球。

>

7月15日,世界盃決賽,法國對決克羅埃西亞。沿街的酒吧和咖啡館,甚至公寓房裡,四處都是群聚看球的法國人。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狂歡聲。香街上,躁動不安的球迷們,似乎隨時在等待一場大聚集、大狂歡。

7月15日下午,我在吉美博物館看展,在這座著名的博物館諾大的展廳里,空空蕩蕩沒幾個人,窗外不時飄進幾聲狂吼。

看完展,五點多的樣子,我打uber到巴黎的讀者朋友婧傑家,車止時,車窗冷不丁就會被兩旁的法國人拍幾下,且必然伴著「嚇你一跳」惡作劇般的「驚叫」。

在我前面的車,車窗外伸出了法國國旗。

在娛樂至死的年代,似乎只有足球和國慶夜的煙火,掌握著點燃巴黎人集體激情的密碼。在世界的別處,又何嘗不是?

不論你承認或不承認,今天的巴黎,今天的世界,都不同了。

3

作為一個影迷,我懷念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巴黎,那是法國新浪潮登上歷史舞台,並影響世界的年代。

我嚮往戈達爾《精疲力盡》和特呂弗《四百擊》中的巴黎。因為,這是孕育了新浪潮運動和那一批人傑的巴黎。

巴黎,也在新浪潮巨匠的電影里,成了主角。

《精疲力盡》劇照

《四百擊》劇照

在英國讀電影研究時,我有一門課專門就是研究戈達爾和法國電影新浪潮。我想,1960年代的巴黎,之於影迷,大約就像1900前後「美好年代」的巴黎,之於藝術愛好者。

那是法國電影的最高峰,是無數影迷最崇拜和嚮往的電影黃金年代。

可如今,高峰已隕。

讓巴黎再度成為電影主角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獨立導演伍迪·艾倫,這個老派念舊、帶點神經質的犀利影人,用一部《午夜巴黎》為全世界的巴黎粉,寫了首浪漫抒情詩。這是我頗喜歡的一部電影。

《午夜巴黎》劇照

…………

畫風突轉分割線

此處來了個小伎倆,抱歉哈,這篇文章在大號上只發了一部分,剩下的「高潮」部分(哈哈),請大家關注我的小號「非非馬日記」(後面有二維碼),閱讀同題推送。

這是巴黎旅行筆記的第一篇《影像巴黎》,接下來,我還會寫時尚/購物巴黎、藝術巴黎,以及一些吃住行TIPs.

每一期推送,我都會給大家送1-2份我從巴黎帶來的手信。這次是我從莫奈花園購買的小畫兩張,都是他的代表作。

不過,所有的手信,我要到九月底回國時才能帶回去寄給大家,需要大家耐心等待一下哈。

如果你喜歡這兩幅小畫,請在本文末留言——因為小號剛開,還留不了言,哈哈,我會在點贊前10名的留言里,送給平時和我們互動(包括留言、轉發、讚賞等)最多的兩位讀者,感謝老讀者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PS:本文中除了特別說明來源的,所有照片都由華為P20拍攝和自帶軟體處理。攝影:非非馬。

如果你喜歡我的旅行筆記,還可以閱讀下面的「敦煌遊記」。

最後最後,請關注我的小號「非非馬日記」哈,今後有些文章,大號就不會再發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非馬 的精彩文章:

縱是傑克遜女兒,也曾遭性侵霸凌深陷抑鬱,重要的是她學會了絕地反擊!

TAG:非非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