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私有化」計劃受質疑 外資參與或面臨監管障礙
本報記者 和佳 北京報道
導讀
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私有化成功的概率較低,所需大筆資金未必能落實,而外國資本若參與則可能面臨美國監管機構的審查。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8月7日一條Twitter引發了資本市場震動。「我正在考慮將特斯拉以420美元/股的價格私有化,錢已到位。」消息出來後,特斯拉股價當日大漲11%,然而該計劃真實性遭到廣泛質疑。據外媒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就此事問詢特斯拉,以確認聲明是否屬實。
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特斯拉私有化成功概率較低,私有化所需大筆資金未必能落實,而外國資本參與則可能面臨美國監管機構的審查。
「時機抓得比較好」
馬斯克給出的「私有化」原因是,特斯拉股價總是受短期目標和財報披露影響而波動不斷,這造成特斯拉員工精力分散,也對公司長遠發展不利。
「目前特斯拉壓力來自於市值管理,公眾股東對其產量等方面有很多要求。如果由專業投資者持股,管理層和職業經理人的壓力會小很多。」 北汽產投總經理助理劉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在原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管理部部長、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創始人詹文章看來,特斯拉考慮退市是一個合理選擇。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特斯拉麵臨的最大挑戰是 「量產」。對於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特斯拉從前給出的理由是電池供應不上,而隨著它和松下合資建成Gigafactory,電池供應不再是問題。如今特斯拉表現出的,是傳統汽車生產工藝、供應商管理、質量管理上的短板。
「特斯拉已經沒辦法再回答市場對『量產』的質疑,這是最致命的問題。目前股價已經處於高位,這時如果不趕緊私有化,則有可能面臨『崩盤』風險。所以現在選擇退市還是比較明智的。」 詹文章說。
此外,詹文章對記者分析稱,特斯拉將在中國建設超級工廠,實現大規模量產之後,如果不將一部分紅利在中國市場分享,估計會遇到較多問題,因此未來可能會有在中國上市的考慮。「我認為在這個當口私有化,也就是美國那邊有點頂不住,中國這邊正要開始建,看得比較准,時機抓得也比較好。」
成立十五年來,特斯拉一直未實現盈利。劉偉直言,馬斯克可能發現,即使實現量產,維持邊際效益也非常難。「從造車到量產是一個很高的門檻,達到量產之後,控制成本又是一大門檻。生產、裝配、銷售還會產生很多相關費用,如果連邊際效益都保證不了,就更不用說盈利了。特斯拉如果有一個水平較高的成本控制團隊,邊際效益會隨著量產越來越大。」 他對本報記者指出。
中鑫渤信合伙人陳理達告訴本報記者,考慮私有化的聲明可能更多是向市場施壓的手段。作為一個公眾公司,特斯拉退市並非易事,馬斯克或許不是真的想退市,而是希望以此提醒投資者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
博弈較多進程不會太快
特斯拉最終能否私有化還取決於股東大會的投票決定。 「以現在的市值和股東結構來看,董事會或其他投資者接手難度較大。」 劉偉對本報記者說。
儘管馬斯克在twitter上聲稱私有化所需的資金已「到位」,其資金來源仍是外界猜測的焦點。收購特斯拉所有的公眾股票所需資金高達600億美元,據外媒報道,去年馬斯克就與軟銀CEO孫正義討論私有化可能性,此次消息公布前沙特主權財富基金低調累積了近5%特斯拉股份;騰訊作為股東,也有可能藉此收購更多特斯拉股權。
不過,特斯拉作為美國知名科技型企業,若借用外國資本,很可能面臨美國監管機構的審查。8月1日,美參議院批准了《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賦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更大許可權。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本報記者表示,受新法案影響,被美方視為可能引發國家安全潛在威脅的資金收購特斯拉股份可能面臨更多審查阻力,但沙特、日本等美國傳統盟友國家的投資受影響的可能性不大。陳理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對美國政府而言,特斯拉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外資機構想出資收購會比較難,監管機構對於收購方會提出一些要求,不讓特斯拉受外資所控制。但這麼大金額,僅依靠美國本土機構的話也比較難。」
據悉,特斯拉董事會正在評估公司私有化的可行性。陳理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特斯拉的一個特點是持股比例分散,因此博弈的對手盤會非常多。達成退市決定時,現有股東層將進行一輪博弈,之後的私有化進程中,原股東還將與接手的新股東展開博弈。「特斯拉股東各有訴求,私有化價格能否令董事會成員滿意,私有化之後權利義務如何劃分,都將是博弈焦點。所以進程不會特別快,至少要一年以上。」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