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8探索版再探索 透明的光環讓你忽略了他們

小米8探索版再探索 透明的光環讓你忽略了他們

雷軍經常說一句話:「要做用戶買得起的好產品」。小米手機這個品牌,從推出開始,就已經為將來的路找准了方向:性價比之王!為發燒而生!3699的價格就可以得到全球首款壓感屏幕指紋解鎖、首款同時使用GPS雙頻定位、首款支持「Face ID」的安卓手機等多項全球首發功能,加上安卓旗艦機的標配驍龍845處理器,和機身背部完全透明後蓋,還要什麼自行車。

不過在小米8探索版發售那天,更多的目光或者是聲音都關注在了小米8探索版的透明後蓋上。它到底是不是真主板?裝飾主板是不是就是貼紙?當我們關注表象的時候,真正意義上的黑科技「3D結構光」、「屏下指紋」反而被人們忽略了。

探索一:3D結構光

安卓手機中的首款3D結構光,不是其他廠商所宣傳的面部識別,Face++,人臉解鎖之類的,它更高級。

蘋果和小米8探索版3D成像原理一致,現在的差別在發射器上,蘋果的發射器通過二元光學器件形成散斑,散斑形狀並不理想,演算法難度高,但是二元光學器件的透過率高,能量利用率高;小米的發射器通過mask形成編碼圖案,mask就是個帶鏤空圖案的遮擋版,能量利用率很低,優點是圖案理想,演算法簡單。

基於3D結構光技術的人臉3D識別系統,是在小米8的紅外人臉識別方案基礎上加入了點陣投影器以獲取人臉3D深度信息,更安全且更好用。

通俗點來說,3D機構光是近距離散光採集進行3D建模,而最近一直說的TOF技術是遠距離光源採集進行3D建模。3D機構光是逐點掃描,而TOF技術則是同時得到整幅圖像的深度信息。

接下來我們就試一下

在設置菜單我們可以找到【鎖屏、密碼和指紋】,進行3D人臉數據的加入。

錄入的過程很順利,只需要上下左右轉頭,即可錄入,解鎖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當然除了解鎖外,還有好玩的米萌,我們也來試試。

米萌可以通過3D結構光捕捉52種面部肌肉運動,並生成不同的動畫表情,除了畫面還有聲音喲,製作完成後就會生成一個MP4文件,可以分享到社交平台上。

在使用過程中筆者發現利用小米8探索版的3D結構光捕捉到我們面部肌肉的動作還是相當到位的,在我只睜開一隻眼或者嘴巴半張半閉的時候都可以完美的刻畫,而且過度也很自然。

探索二:不簡單的屏下指紋

由於小米8探索版搭載了創新的屏下指紋技術,使得它的後蓋更加一體化,與普通版小米8相比,後置指紋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割裂感。

這裡就需要先了解超聲波指紋與光學指紋的區別:超聲波屬於射頻指紋的一種,由於超聲波具有穿透性,因此在工作時,利用指紋模組發出的特定頻率的超聲波掃描手指,根據不同指紋對超聲波反射的不同,建立3D指紋圖形,與提前錄入的指紋模板對比解鎖。而小米8探索版採用的就是光學屏幕指紋技術。

屏下指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在vivo手機上首次為我們展現,讓人們發現原來指紋識別模塊還可以隱藏起來,但初代的指紋識別技術還是會有一些瑕疵,比如識別速度慢、長時間掃描會增加功耗、採集區域誤觸等等。

在小米8發布會上,小米8成為全球首款搭載壓感屏幕指紋識別技術,與vivo手機不同的是在屏幕下方加入了壓感模塊,為了防誤觸和省電,用戶在解鎖手機的時候,需要稍微用力按壓才能觸髮指紋識別,所以感測器就不用一直待機,節省電源。

體驗如何?

由於光學指紋在工作時,主要依靠光線連接感測器和指紋,因此對於光線的要求還是比較敏感。普通的手機貼膜由於在屏幕和手指之間又多了一層物質,因此對於光線是一定會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指紋識別的速率和準確度。

恰巧筆者是愛機之人,收到小米8探索版就為它貼了一層鋼化膜,到底能否順利錄入並解鎖呢?

錄入時還有光效,當然解鎖時也有

從上面圖片可以看到貼了鋼化膜的小米8探索版,在錄入過程中很順利,同時解鎖時也相當順利。

小結:

從Motorola Artix 4G算起,那麼Android智能手機與指紋的這條路已經走了八年,發展到今天的3D結構光以及屏下指紋,下一次的改變會在哪裡?相信這也是小米【探索版】的使命所在。

在小米8探索版上,我們看到了目前最成熟、最安全的加密解密方案。3D結構光+屏下指紋技術勢必會在1-2年內普及。 毫無疑問,屏下指紋相比後置指紋,具有更高的可塑性,更符合時下全面屏設計趨勢;未來,甚至可以實現集成多個感測器、實現不同位置甚至是全屏任何位置識別,感謝這些先人一步的廠商,是他們將他們的嘗試,變為整個市場的常識。科技以人為本的slogan雖然已經再也聽不到原味的感覺,但我們卻能在一次次手機的改變中得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之家 的精彩文章:

小米披露一季度銷量 中低端貢獻大
拍照一把好手 這些拍照手機不了解一下嗎

TAG:手機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