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功人士的標配,機械錶生而高貴嗎?

成功人士的標配,機械錶生而高貴嗎?

最近喜劇片《西虹市首富》熱映,電影中的主角「王多魚」在暴富後所佩戴的一塊塊名表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香車和名表,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大眾對成功人士的刻板印象。以至於影視作品在刻畫類似的人物形象時總是會配上這樣的物件。

現實中也確實是如此,成功人士的手腕上一般都少不了一塊上檔次的機械錶。

就連巴菲特,也經常在公眾場合秀出他的大金勞。

Rolex

那麼機械錶生來就是彰顯身份地位的奢侈品嗎?

其實不然。

這一切都是瑞士鐘錶公司的「陰謀」~

瑞士因機械手錶而聞名,但是機械錶並不是瑞士的土特產,事實上機械錶最早誕生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但是從17世紀開始,瑞士逐漸摸索出一套利用農閑時的農民生產鐘錶零部件和半成品,並將半成品送去城裡鐘錶師再加工和組裝的區域分工生產模式,大大降低了鐘錶的生產成本,從而在19世紀初在中低端的鐘錶市場佔據了優勢。

在1900年左右,美國製表因為工業流水線生產一度異軍突起,給了瑞士製表業巨大的壓力。不過瑞士返過去學習美國的製表技術,又重新贏回了市場地位。

此後,瑞士鐘錶繼續緊盯中低端市場。經過與美國、德國等競爭對手的反覆較量,到了二戰結束時,終於樹立了霸主地位,到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上每兩塊機械錶就有一塊來自瑞士。

那時的瑞士機械錶的定位更多是針對普通大眾的日常使用和特殊場景下的計時工具。

以勞力士為例,上世紀50年代,勞力士最常見的產品無日曆版Submariner售價約為150美金,按照通脹水平來換算約值現在的1500美金,而現在買一塊同樣地新款需要7500美金。再換一個維度來看,上世紀50年代,美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1800美金,而2017年則是44100美金,從手錶價格相對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來看,當時的勞力士定價還是相對大眾的。

就在瑞士人為好不容易取得的霸主地位而感到沾沾自喜的時候,一場危機突然降臨。

1969年12月25日,Seiko成功將石英機芯小型化,並在東京成功推出了品牌首枚石英腕錶,展現出了史無前例的卓越性能,平均每月誤差在5秒以內,比當時任何機械錶都要精準100倍以上,且能持續工作一整年,是大多數機械錶的250倍。

石英危機由此開始。

更要命的是,Seiko沒有在專利上選擇壟斷,而是將技術向全世界公開。石英錶憑藉著精準和耐用的特點,短短几年就橫掃了先前瑞士稱霸的中低端腕錶市場。

最諷刺的是,石英機芯的技術其實最早是瑞士人發明的。

老牌瑞士鐘錶品牌也曾試圖轉型生產石英錶,但由於缺乏準備和對技術發展趨勢的預測不足,在與日本公司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石英腕錶面世而產生的技術劇變,導致瑞士鐘錶行業規模大為縮減:員工總數從1970年的約90000人下滑到1984年的僅30000人左右。與此同時,公司數量也從1600間下滑到572間。

在這一時期,日本表橫行世界,而瑞士表半死不活。

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關鍵性人物尼古拉斯-海耶克出現了。他通過兼并和收購成立了SMH集團,即現在的Swatch Group集團的前身。

海耶克的工程師們很快地研發出一種只有51個零件的石英手錶,並由此打造出Swatch這一低成本、高科技、富有藝術美感、令人心動的「第二隻腕錶」的品牌形象,成功地抵禦了日本石英錶的衝擊。

隨後海耶克便開始著手拯救瑞士的機械錶產業了,他的戰略並非是試圖製造比日本表更「好」的手錶,而是去改變人們對「好表」的定義。

簡單來說,就是將機械錶原來的日用品定位向高檔奢侈品轉移。

他開始花巨資購買一些已經破產或者處於破產邊緣的瑞士知名鐘錶品牌,以此樹立這些品牌的價值,並且投入大量地經費進行宣傳,通過種種直擊靈魂的廣告,使大眾們相信,真正的「好表」並不是走的準的手錶(石英錶),而必須是那些負載厚重歷史和品牌價值,具有稀缺性和階層識別性的手錶。

海耶克的瘋狂宣傳使得消費者們都接受了這一標準,並樂意為由此帶來的高溢價買單。這就是海耶克最成功的地方。瑞士機械錶業由此迎來轉機。在1995到2010期間,瑞士出口手錶的平均單價提高了5倍以上,銷售額也翻了一倍有餘。

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一等人制定規則,二等人利用規則,三等人遵守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 的精彩文章:

第三隻手?僅憑意念就能指揮的機械臂誕生 還可反過來訓練大腦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機械錶?

TAG: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