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承明制,但又做了哪些改動?

清承明制,但又做了哪些改動?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雷曉凡

中國的封建王朝之間由於種種原因,在制度方面都有著一定的沿襲。例如我們熟悉的「漢承秦制」、「唐承隋制」、「清承明制」。但制度之間的傳承也絕非一成不變地一味套用,而是適應時代變遷與經濟變化不斷損益。下面我們就清承明制中的幾個最重要制度做一個介紹。

武英殿

明清之間,地位起伏最大的權力機構就是內閣。內閣正式創立於明朝,一開始只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班子。明代初年沿襲了元代的制度,中央官職有左右丞相來輔佐皇帝處理政務。但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明太祖朱元璋以此為借口廢除丞相,皇帝總攬政務,直接管理六部。但是再勤政的皇帝終究也是肉體凡胎的人,要保證天下一切軍政大事保質保量地完成,不可能事必躬親大包大攬,還是需要文官來幫助的。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但由於內閣擁有「票擬」特權,可以參與機要決策,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其中有一位皇帝選定的「首輔」作為領班。首輔的權力大小,實際上要看皇帝與首輔的關係以及兩人的性格而定。例如嘉靖決心利用嚴嵩,嚴嵩也善於鑽營,這樣的首輔就可以專權二十年。又例如張居正這樣的「強勢」首輔,恰逢皇帝沖齡踐祚,就可以權勢傾天下而獨斷專行。

軍機處舊址

滿清勢力入關後建立政權,經過近三十年的考量與鬥爭,才確定繼續沿用內閣制度。清朝內閣的主要官員定為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從一品。學士滿六人,漢四人,均為從二品。內閣大學士自定地位最為尊崇,而且均有殿閣頭銜,如「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被尊稱為「中堂」。所以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常看到李鴻章被成為「李中堂」,這個稱呼即來源於此。不過,隨著康熙、雍正等在這樣另立權力中樞,內閣逐漸被邊緣化,其權力也遠不如初。尤其雍正帝以西北用兵為借口設立軍機處以後,內閣變成只是辦理例行事務的機構,變成了文書收發與管理的一般政務機構。此後清代的這樣決策悉出軍機處。

兩江總督衙署舊照

明代制度在清代有所損益的表現在地方上也有體現,例如「總督」一職,總督一開始在明代只是臨時設立,其事務偏重轄區內的軍事事務。明代中期以後成為定製。例如弘治十年(1497)設置的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簡稱「三邊總督」,嘉靖三十三年(1550)創立的總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軍務,簡稱「浙直總督」。總督在清代為地方最高級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總督與巡撫皆為地方軍政大員,合稱督撫。清初總督額數及轄區並不固定,乾隆以後成為定製,全國設有直隸 、兩江、陝甘、閩浙、兩湖(即湖廣)、兩廣、四川、雲貴等八個總督。《清史稿·職官志三》記載:「總督。從一品。掌厘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可見,清代的總督在職權上比明代初創之時大許多。此外,在順治和乾隆年間,清廷還增設了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均為正二品的高官,可以看出清朝對於漕運事務和航運要道的重視程度。

參考資料:

趙爾巽等:《清史稿》

梁希哲:《明代內閣與明代的官僚政治》

宮崎市定:《雍正帝:中國的獨裁君主》

高翔:《略論清朝中央權力分配體制——對內閣、軍機處和皇權關係的再認識》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兒女英雄傳》主要描寫了怎樣的內容?它與《紅樓夢》有怎樣的關係?
秦時南疆是否跨越了北回歸線?「北向戶」能否成為有利證據?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