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八子胤禩是康熙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為何康熙偏偏看不上他
皇八子確實是傳統意義上的賢王,是最適合當皇帝的,而且最適合在康熙之後的那個時段當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
(胤禩劇照)
因為康熙在整個清朝是一個標誌性的人物,他完成了開疆拓土最後的掃尾工作,也就是說,武功差不多結束了,正該開啟文治的時候。康熙也確實在文治上做了不少工作,正需要有個皇帝來接替他的工作,發揚光大。而作為被大家一致公認的賢王,胤禩確實是最適合的。
既然胤禩最適合,為什麼康熙卻不用他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康熙直到第二次廢太子前,都沒打算換太子。
康熙雖然廢了太子,但他其實只是想給太子一些教訓,讓他改正錯誤。等他把錯誤改正以後,再重新讓他當太子,並沒有打算換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是康熙一直想施行漢人的「嫡長子制」。康熙之前的清朝皇位繼承,都比較混亂,康熙採用漢人的方式,讓皇位繼承不產生懸念。胤礽是嫡子,而且是嫡子中的長子,所以立他是最合適的。
二是康熙對胤礽的母親,也是康熙的第一個皇后非常愛,可惜這個皇后生胤礽的時候難產去世了,愛屋及烏,康熙就把一腔感情都寄托在胤礽身上。在胤礽一歲的時候,就把他立為太子。由此可見,康熙當時立胤礽,並不是看出胤礽有什麼能力(一歲的孩子能有什麼能力?)而純粹是出於感情。
(胤礽劇照)
三是康熙對胤礽疼愛的感情,超過所有皇子,他不可能換他。當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他就一直很難受,後來,見一次太子,他的心裡就好受一次。後來,他甚至暗示大臣,希望大臣們能夠上奏,復立胤礽。可惜大臣們並沒有明白他的心思,反而都擁戴胤禩。所以他也因此對胤禩特別生氣。
第二,胤禩的出生比較低,康熙非常瞧不上。
清朝是一個非常重視出生的朝代,這是所有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的共同特點。元朝也是這樣。元朝在入主中原的時候,還把國民分成四個等級,就是他們民族文化及心理的表現。
清朝雖然部分實現了漢化,但是等級觀念依然非常強。在皇宮中,如果一個妃子的出生比較低,他甚至生了孩子,也沒有資格養這個孩子,而要交給地位高的妃子養。
第三,胤禩的所有表現,都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康熙為什麼要廢黜太子胤礽,並不是太子胤礽沒能力,並不是太子胤礽的表現不好。事實上,胤礽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在康熙出巡期間,胤礽的政務都處理得非常好。胤礽對身邊的人過於嚴厲了一點,但是他其實還是很賢明的,歷史上也沒有記載過,他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
(康熙劇照)
那麼,康熙為什麼要廢太子呢?根本的原因,是康熙認為胤礽試圖提前取代他,篡奪他的皇位。一是胤礽有過這樣的抱怨,覺得自己當太子的時間太長了,鬍子都白了,還不能當皇帝。二是很多大臣與太子的聯繫過於緊密,讓康熙擔心這些大臣會和太子聯合起來,逼他退位,甚至謀害他。畢竟歷史上並不是沒有這樣的事,李世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們看康熙先是用殘忍的手段餓死和太子聯繫最緊密的索額圖,後來又再廢黜太子。
康熙第二次廢太子,不是別的,也是因他認為太子在和大臣「潛謀大事」。
既然這是康熙廢太子的根本原因,那麼,那麼多大臣支持皇八子胤禩,不是讓康熙更加擔心嗎?不是讓康熙覺得,這是第二個胤礽嗎?所以,康熙對胤禩非常生氣,對他的處置也最嚴厲。
從某種意義上說,胤禩表現得越賢明,越得到大臣的擁護,康熙越不喜歡他。
(參考資料:《清史稿》)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卻沒被朝臣架空,他是如何牢牢掌控朝廷的
※八個顧命大臣為何鬥不過26歲的慈禧?因咸豐交了一樣東西給她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