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為什麼到死也沒有得到平反?

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為什麼到死也沒有得到平反?

原標題: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為什麼到死也沒有得到平反?


信任的開始

1944年,當粟裕率領只有數千人的部隊在蘇北車橋殲日偽軍逾千的捷報傳到延安窯洞,慧眼識將才的毛澤東當場說了一句極有預言性的話:「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1946 年7月,粟裕指揮的蘇中七戰七捷的喜訊傳到延安,毛澤東極為興奮,親自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發給戰略區首長,介紹經驗:「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敵一部,故戰無不勝,土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優良;憑藉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並望轉知所屬一體注意。」毛澤東將粟裕的經驗推廣到全軍學習。


大膽的任用

華東野戰軍成立後,毛澤東電告陳毅:「具體作戰由粟裕同志負責。」


1947年8月,粟裕在將欲圍殲整編74師的布置發中央後,收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來電:「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立斷,立付施行,我們不遙制。」並最終粟裕精彩的完成了痛殲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的壯舉。


成為心腹愛將

1948 年5月,西柏坡城南庄,從不出門迎接黨內同志的毛澤東,竟大步走出門外,與粟裕長時間握手,並意味深長道:「17年了!」17年前,粟裕擔任紅12軍64 師師長,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先擒張琿瓚,後打譚道源。撫今追昔,兩人都很激動。


孟良崮戰役之後,毛澤東在西柏坡問粟裕:「去年你們消滅了74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栗裕脫口而出:「蔣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銳之師遭此慘敗,實在沒想到。」 毛澤東:「還有一個人呢?」 粟裕:「那麼是誰呢?」毛澤東:「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毛澤東!」



粟裕和陳毅

絕對放權

1948年6月在豫東戰役中毛澤東複電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見,並指出:「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正確方針。」並無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必請示。」


1948年開始的淮海戰役共殲敵55.5萬人,粟裕直接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就殲敵44萬人。毛澤東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粟裕和林彪

劉少奇、林彪均器重粟裕

劉少奇與粟裕初識於1940年。次年「皖南事變」後,劉少奇擔任華中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粟裕為一師師長。劉少奇回延安後,向毛澤東力薦粟裕:「我在新四軍發現了兩位人才,一是新四軍四師政委鄧子恢,他是農村工作的專家;二是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是新四軍七個師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個師長。」據云,1955年評軍銜時,劉少奇曾力薦粟裕評元帥,未果。


林彪向來孤傲,而對粟裕則十分器重。建國後某日,林彪談起粟裕喜形於色,曰:「南昌起義之後,從南征路上開始,及至井岡山時期,就數我們兩個打得好。」林彪之女林立衡亦回憶,林彪在高級別的軍事幹部中,與粟裕來往較多。



粟裕、朱德、陳毅

授銜大將之首

1955 年,中央在討論到粟裕軍銜問題時,毛澤東要給粟裕授元帥銜,周恩來說:「可是粟裕已經請求辭帥呢?」毛澤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我們軍隊中有些人,打仗時連命都不要了,現在為了肩上一顆星,硬是要爭一爭、鬧一鬧,有什麼意思!」。周恩來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毛澤東補充說:「而且是第一大將。我們先這樣定下來,十大將十元帥。」


粟裕辭帥後,羅榮桓元帥也提出辭帥,被主席否定。在正式公布軍銜之前,消息已在將軍們中傳播,徐海東大將馬上提出自己軍銜太高,周總理批示:「不高,也不低,正好!」當得知粟裕辭帥為將後,許光達大將也要求辭掉大將軍銜。後來直爽的許世友上將找到總理,要求自己當大將,總理說:「粟裕也是大將呀!」許將軍就不再說話了。所以,後來人們說:「粟裕震大將」。



粟裕和夫人楚青

當上倒霉的總長

1952年,粟裕當上了副總參謀長,1954年後,當上了總參謀長。在戰爭年代,堅持己見的粟裕往往能獲得軍事上的勝利。在政治味道濃厚的總參,不喜曲意迎合,常常堅持自己觀點的粟裕,在工作中深深得罪了聶榮臻和彭德懷,為自己失意的後半生打下了伏筆。

性情比較暴躁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往往對粟裕出言不遜。當粟裕在上報的文件上寫了「彭副主席並轉呈中央、主席」字樣時,彭德懷就大發脾氣,說:「我不是你的通訊員!」不這麼寫,彭老總會說:「你又越級!」總參和彭德懷主持的國防部關係惡劣。後來陳賡曾對粟裕說:「古往今來,兩種人最危險,一是功勞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這兩樣一樣都不少,能不被整嗎?」



粟裕 陳賡

千人大會被整

1958年5月,開始的軍委擴大會議,開始錯誤的批評粟裕。


先小會再大會,定調子再擴大,這是一個整人的「潛規則」。幾次小範圍的中南海居仁堂批判會議,主持人是鄧小平。發言最激烈的是陳毅、彭德懷、聶榮臻、鄧小平、黃克誠5個人。準備功夫做足後,批判小會轉為有1400人規模的大會,參加人員也擴大到全軍各大單位的負責人。原華東野戰軍的高級幹部自然有不少人奉命與會。


粟裕的罪名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主要根據:一是說粟裕「一貫反領導」,與陳毅、聶榮臻和彭德懷三位領導都搞不好;二是說粟裕「向黨要權」、「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許可權」;三是說粟裕「告洋狀」。對此,粟裕一邊檢討,一邊也儘可能地做了實事求是的說明。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說:「要把粟裕批倒批臭!」在會議上,彭德懷,聶榮臻,黃克誠,譚政都猛烈批評粟裕,林彪,羅榮桓也沒有能夠主持公道。



粟裕和葉劍英


當粟裕解釋自己從不爭權,堅持華野司令員由陳毅兼任時,彭德懷馬上說:「這正說明你陰險!」聶榮臻說:「作為總參謀長來講,有了嚴重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這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盜,大盜盜國!」


粟裕屢受批判屢做解釋,會議開了8次也沒過關,後來毛澤東講了句公道話:「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到北京以後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粟裕才得以僥倖過關。

但粟裕並沒有因此得到解脫。軍委擴大會議雖然於7月2日結束了,仍有人污衊粟裕為「裡通外國」,這就使毛澤東對粟裕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不久後,毛澤東甚至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把粟裕作為軍內的「壞人」點了名。結果,8月 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解除粟裕總參謀長職務」的決定。毛後來說過:「只要不是裡通外國,錯誤就還可以挽救。」


粟裕是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實際的最高指揮員,千人大會批粟裕的時候,他的嫡系老部下葉飛、王必成、陶勇就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其他野戰軍的蕭勁光、陳賡也幫著說了一些公道話。



粟裕 王必成


葉飛是死活不開口,神仙難下手。


陶勇發言前就鄭重其事申明:「我文化低,識字不多,這篇稿子是xxx首長的秘書xxx寫的。但這裡筆劃多的字實在太多了,怕念不好,錯的地方,請x秘書補充……」。結果,陶勇的發言被取消了。


王必成是不拿講稿,即興「揭發」:「我,王必成,奉命揭發大陰謀家粟裕。粟裕的大陰謀,有兩點我體會深刻,那就是『大』和『謀』」。


接著,他講了濟南戰役未結束,粟裕就向中央建議打淮海大戰,一役基本解決殲滅蔣軍的主力問題。「中央採納了粟裕的意見,我們取得了決戰淮海的勝利,提前兩年解放全國。這個謀有多大,我是小人物,不敢評論,也沒資格評論,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


王必成最後說:「粟裕陰的一面,我沒有體會,請知情者揭發出來,讓我們受教育!」


他的話一出,四座皆驚。與會的賀龍早年行走江湖,佩服的是這種肝膽相照的仗義,他很是讚賞王必成,說:「王必成可信、可交,可深信、可深交!」

王必成「又臭又硬」的不合作態度,也就成為不能參與指揮對越作戰的由頭之一。他最後只得讓兒子、懷孕的媳婦和女兒上前線,悲壯地說:「我不能參戰,但我們家有三個半人參戰,此願可遂,此志可明了。」



陳毅追悼會上

錯誤批評後的日子

粟裕被錯誤批判和撤職一年後,彭德懷、黃克誠等就在廬山會議上被打成了「反黨集團」,粟裕也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時,劉少奇勸粟裕把1958年受到錯誤批判一事提出來。粟裕卻明確表示:「我不願在彭德懷受批判的時候提我自己的問題。我絕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


1960年1月,粟裕被毛澤東點名參加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對粟裕說:「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懷他們那個千人大會上搞的。」


粟裕當然明白不是毛澤東搞的,他的夫人楚青就說:「粟裕的冤案不是毛澤東搞的,也不是林彪搞的。」後來在粟裕1979年開始給中共中央寫的平反申訴報告長期石沉大海時,楚青甚至有些激動地說:「我巴不得是毛澤東整粟裕!你想想毛澤東要整的人,1976年後,大刮平反風暴,哪一個還沒有平反?地富反壞右都一風吹全平了反!」。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是毛澤東主動搞的案子,粟裕也就不是撤換為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文革期間也就不會相對平安無事了。後來他平反的歷程也就會順利得多。


1972年,在陳毅追悼會上,毛曾握著粟的手說:「井崗山時期的戰友不多了。」粟裕感動得淚流滿面。


得罪兩個半元帥 到死沒平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開始著手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冤假錯案。鄧小平明確講:「要了結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這樁公案。」


1979年10月9日,粟裕就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對他進行的錯誤批判,向中央正式寫了申訴報告,要求撤銷會議強加給他的一切誣衊不實之詞。葉劍英在粟裕的報告上批示同意。


但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此事一直拖了下來,直到1984年粟裕去世。


文革後,楊尚昆曾對粟裕的夫人楚青說: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得罪了兩個半元帥。



粟裕 葉劍英 楊尚昆


給粟裕正式平反,是在他去世10年之後。這時,彭德懷,聶榮臻,黃克誠,譚政都已去世,1994年12月25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張震(曾任三野參謀長),聯名發表了題為《追憶粟裕同志》的文章。文章同時在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和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刊登。文章特別明確指出: 「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這篇文章最後由主席審閱發出,代表中央軍委為粟裕正式、公開的平反。這一長達36年的歷史公案,至此總算有了一個公正的了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期間反戈的日本軍人 換身軍裝打「鬼子」
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陸 途中是如何逃脫蔣介石必殺令的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