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蘇聯為何放任東西德國統一?原因很簡單

蘇聯為何放任東西德國統一?原因很簡單

蘇聯並不反對東德與西德的統一,這與很多人的認知正好相反。在1980年代之後,東德已經成為蘇聯巨大的政治包袱。眾所周知,蘇聯在1945年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性大國,其工業實力超過了所有歐洲國家的總和,但此時的蘇聯,在總體實力方面依然被美國壓制。

1947年,美國政府拋出「杜魯門主義」,對蘇聯實施「遏制戰略」,成為「冷戰」的開端。美國政府最開始的如意算盤,是藉助核武器的優勢,對蘇聯實施「核訛詐」,逼迫蘇聯政府在關鍵利益方面進行讓步。所謂的關鍵利益,就是當年羅斯福與斯大林所劃分的「戰後勢力範圍」,而美國企圖在東歐獲得壓倒性優勢,就把目光放在了德國身上。美國政府在一開始,就將德國定義為遏制蘇聯的橋頭堡,對其寄與了厚望。

1949年8月,蘇聯原子彈實驗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政府的核壟斷被打破,其「核訛詐」戰略也宣布徹底破產。自此之後,蘇聯逐漸拉平與美國的軍事實力,尤其是陸軍方面,蘇聯在歐洲保持絕對優勢地位,其裝甲軍團可以迅速踏平歐洲。1955年,聯邦德國加入北約,美蘇之間的力量平衡再次被打破,為了反制美國的威脅,蘇聯政府於該年牽頭組建了「華沙條約組織」,該組織的創始成員國民主德國,波蘭和羅馬尼亞等歐洲民主國家。

華約成立後,民主德國,即東德的戰略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前只是作為戰略緩衝地帶,現在被看作前線,隨時準備面對美帝國主義邪惡勢力的入侵。東德成為了捍衛蘇聯及東歐國家民主制度的橋頭堡,既能防止美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也能有效阻止北約邪惡軍隊的入侵。

歐洲局勢也恢復了平衡,西德和東德的地位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歐洲受挫後,美國政府將目光轉向亞洲,於1965年發動入侵越南,並從此深陷戰爭泥潭。1973年,美國政府被迫撤出越南,但美蘇之間的力量對比被顛覆,此時美國陷入了衰落期,而蘇聯處於上升期,國際上稱這段時期為「蘇攻美守」。蘇聯人很好的抓住了這個機會,積極尋求全球擴張,繼續打擊美帝國主義的霸權,這段時期也被蘇聯人稱為「蘇聯巔峰期」。

在這段時期,蘇聯的軍事實力全面超越美國,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全面超越美國人民,而美國人民卻飽受戰爭之苦,繼續為資本家的錯誤買單。在1970年代,美國人普遍嚮往蘇聯,而東德在蘇聯陣營中,是一個發達國家,其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指數,都處於較高水平,美國人民也羨慕東德人民,過著幸福的生活。

只可惜,好景不長。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致使大好形勢再次逆轉,走向了國力的衰退期。1980年代後期,在蘇聯「投降派」一系列錯誤政策的引導下,蘇聯被迫向美國服軟,而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和平演變」,徹底逆轉了「冷戰」的形勢。

東德內部也出現了深刻的危機,因為蘇聯實力的衰落,致使東德失去了強大的靠山,而對面的西德,卻依然有美國作為靠山。因此,蘇聯政府無力支援東德,而繼續賴在東德不走,就要得罪美國,很可能引起美國和蘇聯的衝突,這不是他們意見到的。

此時,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投降派,對美國政府的態度感到不安,為了爭取美國資本家的援助,投降派不斷讓出自己的底線,放任東歐各國拋棄蘇聯式的民主制度,拋棄了各自的人民,走向了資本主義這條不歸路。

東德內部的投降派,也對蘇聯失去了信心,他們樂意和西德走在一起。這一點,蘇聯投降派無法阻止,而刻意阻止,就會引起他們主子,即美國資本家的不滿,所以他們也不敢阻止。這就意味著,東德成為了一項包袱,這牽扯到美國資本家的援助能否到位,如果為這件事得罪他們的美國主子,這群投降派的利益也無法得到保障。最終,東德和西德實現了統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咕嚕卓別林 的精彩文章:

那個14歲以750分考入清華的「女神童」,在美國當上了科學家
有些日本人為何會使用漢字?原因很簡單

TAG:咕嚕卓別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