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時間和金錢花在「無用」的事物上(三):哲學,是通往人生自由幸福之路

把時間和金錢花在「無用」的事物上(三):哲學,是通往人生自由幸福之路

我閱讀起來速度最快的書,不是小說,而是哲學。

工作日讀哲學,一本約400頁的書,四天左右能讀完。如果是周末或假期,那就是從早上坐進書房開始手不釋卷,一天半到兩天就能讀完一本。

所以每當有人找我推薦書籍,我總是毫不猶疑地脫口而出:去讀哲學。而他們給出的反應大多數是懷疑——哲學那麼艱深晦澀的東西,全無情節和例子,你說你最喜歡讀,你確定這不是在裝么?

我很能理解這種反應。因為當我人生第一次接觸到哲學,就對它產生了深切的厭惡。那是我大學第一學期的哲學課,枯燥的哲學教材里,全是以時間先後為順序,對西方哲學家的流派和主要觀點進行介紹。對於毫無人生經驗的學生來說,想要通過考試的唯一辦法似乎只有背誦——興趣的缺失,加上沒有經驗可藉助來理解,導致我很長時間裡對哲學敬而遠之。

隨著讀書範圍的擴大,也得益於我對英文原著的喜愛,我開始覺得,也許從前以為的艱深晦澀,並不是哲學家們的問題,而是學界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整理和編纂、硬塞進某個流派的結果?我決定直接去讀哲學家本人的作品。

我第一個接觸到的哲學家,是叔本華。拿起來就再也不能放下。他說的每一句話,都精準地擊中我內心,忍不住點頭稱是、拍案叫絕。

譬如他說,內心豐富的人必然會享受獨處,因為一個沉浸在好奇心和求知快樂中的人,旁人的喧囂對他來說會是一種打擾。這種人永遠不會空虛無聊,反而是那些不能忍受讓自己靜下來而四處去交際的人,他們的內心才是真正的空虛寂寞,因為他們寧願去忍受別人,也不願去忍受自己。

人們常同情那些生前「不得志」、作品無人欣賞、得不到世人承認的藝術家,在叔本華看來這完全是俗人可笑的猜測。因為有智慧的人看到的東西、寫出的作品,都是關乎事物的本質,而普通人對此是難以理解的,所以偉大的作品註定得不到同時代大眾的承認。但他們並不在乎,因為思考與探索本身就是報償,就已經是一種巨大的快樂。更何況,同時代難以覓得知音,不代表作品找不到知音,因為無論過去多少個世紀,它們都能得到那些有智慧人的欣賞,而這樣的人,在任何時代都只會是少數。但這足以保證那些閃耀著智慧的作品得以一直流傳下去了。而那些為了在活著時出名與掙錢而去諂媚大眾的人,也許當他們還沒有死去,作品就已經銷聲匿跡。

——想想《荷馬史詩》,它流傳了數千年而不衰,但每個時代能讀懂它、喜愛它的,都只是極少數人,是不是這個道理?

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1788-1860年)

正因哲學家們看到的都是事物的本質,所以他們的觀點才會永不過時。你會驚訝地發現,存在於現代人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在幾百數千年前的文字里,都能找到驚人的對應。

例如關於人對財富的貪慾,西塞羅說:「不貪求就是財富,不濫花就是收入。財富的果實就是豐碩,滿足就是豐碩的表示」——如果人對金錢與名利的慾望永無止境,追逐的結果是永不停歇的繼續追逐和不滿足,那麼,財富對人又有什麼意義?

於是蒙田便說:「凱撒投入了全部家產,還欠了百萬黃金的債,只是為了去做凱撒」,「指望財富給我們足夠的武裝去對付財富,那是痴心妄想,要用我們自己的武裝去抗擊它,否則意外事件到時候總會來出賣我們」。

所以,財富對我們既不好也不懷,它給我們的只是物質與種子。只有當人的心靈強過財富,可以按心靈的要求改變和利用財富,這才是我們處境快樂與不快樂的唯一原因與主導。

法國哲學家蒙田(1533-1592年),後半生隱居在鄉下,完成鴻篇巨著《蒙田隨筆全集》。

至於為什麼有人會為了掙錢喪失底線與節操,掙到後還想要更多,直至將自己弄得咬牙切齒面目猙獰?馬洛伊.山多爾這樣解釋:「惡生於不滿足,又發展為永不滿足」。康德則認為人對慾望的追逐必須要有底線,更多地關注這其中的過程,越是處心積慮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適和幸福,那麼這個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滿足。就連亦舒師太也常告誡我們:「做人至要緊事姿勢要好看,否則惡形惡狀地去追求某樣事,即便得到了也是輸家」。

然後我們會發現,哲學並不是指哲學書,很多經典優秀的文學作品,其實它們闡述的都是哲學道理。例如馬洛伊.山多爾的《燭燼》、《偽裝成獨白的愛情》、《分手在布達》,茨威格的《昨日世界》、人物傳記,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其實全都是哲學。

馬洛伊.山多爾筆下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僕,在嫁給少爺多年又分手後,有一段關於階層差異的精彩闡述——富人讓窮人最痛恨的,不是他們的有錢,而是他們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即使他們的財產被全部剝奪,只要遇到機會,他們隨時都可東山再起,重新躋身於富有的人群之列——決定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是人的思維。

匈牙利文學巨匠馬洛伊.山多爾(1900-1989年)

從哲學中我們能學會平靜地對待財富,嚮往去豐富自己的內心,從追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中尋找到快樂。而命運其實一直在善待這樣的人。

正如叔本華所說,沉浸在求知與探尋中的人,他們的面容會顯得年輕,額頭光潔,目光清澈,整個人都籠罩在一種平靜而巨大的喜悅之中。

海德格爾說,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認並且直面死亡,我就能夠擺脫對死亡的焦慮和生活的瑣碎,自由地做自己——我們了解人終將走向死亡的意義,在於我們懂得如何好好地活著。

雖然每個人的生命都終將走向虛無,但決定我們人生質量的,是清醒時候的意識。

所以你看,哲學並不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相反它引領我們,走上通往人生自由與幸福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食與茶不可辜負 的精彩文章:

TAG:美食與茶不可辜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