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風語咒》:這年代能把我們看哭的國漫真心不多

《風語咒》:這年代能把我們看哭的國漫真心不多

今日(8月9號),是《風語咒》票房過億的日子,內心覺得稍稍欣慰。

在電影院時,隨著《風語咒》開始播放的時候,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此前所有的困惑與搖擺不定,都隨畫面的展開而消散在動畫藝術的獨特魅力之中,無關好壞,只是因為這就是動畫而已。

準備看《風語咒》之前,看到了很多評價,有點心涼。通常,好的動畫一般是好評大於差評,隨後是日本大師級動畫加兩分,美國動漫巨頭製作的動畫加一分。但一說國產動畫,正如導演劉闊所說:「很多觀眾聊起國產動畫,都強調說咱們技術不如別人,人才也不如別人」。其次,是國產動畫里宣傳的中國風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看完《風語咒》後,再次回味這些槽點,發現他們說的實在是「太委婉了」,因為這明明是一部無比有文化的中國動畫電影啊。

大致梳理了一些槽點:

1

三流的故事,煽情不止

《風語咒》的故事很簡單,延續了畫江湖系列的世界觀架構,又開啟了一種新的模式。本片講述了自小失明的主人公朗明在某晚誤食陀羅結識了小妖孽(蘇兮),醒來後發現眼睛復明急於給母親看,卻在回到家後發現母親失中蹤,於是隨小妖孽踏上尋母路程以及與邪惡力量鬥爭的故事。

朗明與梅姐的母子情是叫人很感動,但是不是很俗啊?

全片沒有一個「愛」字。梅姐與朗明母子相依為命,明明應該是個艱苦的故事,偏偏,編劇要把這個故事講成活生生的段子。兒子沒大沒小的一口一個梅姐的叫著,老媽則像哥們兒一樣處處以教育兒子自居,在這種歡喜冤家的表象下,是一種中國式的深情。

片中講述朗明與母親的分量其實並不多,在故事開始時寥寥幾筆,刻畫了一位大大咧咧的母親,以賭博為經濟來源的痞性母親,能在第兩千三百三十三次走進藥店為治朗明失明而燒錢抓藥,即使在一次次的被告知不要徒勞無功後,梅姐能一句「少啰嗦」將這悲慘的故事搞的雲淡風輕。

梅姐從未想要放棄過想要為兒子復明的信念。希望朗明有一天能夠看見這個世界的執念越來越深,以至於寧願與邪惡勢力交換夢想,心甘情願淪為饕餮的食物。即使是成為一隻作惡的羅剎,梅姐也依然能有意識的要等到親眼見到復明的兒子為止。

影片的最後,回歸到「獻給我們的父母感謝他們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空」,被一些人認為是在強行煽情,感覺很無奈。

影片明明通篇貫穿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無論是與母親之間的互動,還是反覆提到的記憶中不靠譜的父親,以及最後憑藉著對父親的信仰從而領悟到風語咒的奧秘,打敗饕餮守護了村子。

即使是在朗明與小妖孽的愛情故事時間裡,這種感情也一直存在。

看完影片,其實可以感知到朗明與小妖孽是青梅竹馬。再次相遇,即使是誰也不記得誰,但熟悉的感覺卻能在兩人之間建立起說不清的聯繫。小妖孽觸動了封印饕餮的陀羅引來了朗明,然後開始了尋找母親與排出陀羅的故事,這其實同樣開啟了關於朗明父親失蹤的線索,環環相扣(途經那個村,拉開了朗明父親的俠嵐故事)。

2

打著致敬的口號,講著尷尬的笑點

太接近現實的笑點,是不是有些惡俗?

這種疑問,其實是沒有理解朗明的人物形象。大量的現實笑點,讓很多評論說這種情節發展設定是在借鑒周星馳電影。如果更精鍊一些概括故事情節,這是一部講述坑蒙拐騙的市井小人物心懷善念,為守護想要守護的人成長為英雄的故事。

這種英雄,在中華文化歷史中並不少見。「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等等。朗明便是這種市井小人物在守護家人、守護村莊、守護國家之下而成長起來的中國式草莽英雄。

關於朗明的成長,很多評論將它歸結於「講的是一種在出身決定論的不公平的人才選拔標準下,真正的才華者不被體系認可卻被人民認可的一種矛盾。它講的是一種在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的鼓吹下,真正的英雄依然無一例外地還是要由血統決定的悲涼」。

這種說法其實嚴肅化了,俠嵐印對於朗明也許並不是俠嵐的英雄身份,更像是對記憶里那個不靠譜父親的依賴與敬意,是否是俠嵐的身份,遠沒有一個自小因為失明而遭受小夥伴們欺負,卻始終堅信父親所說的身為俠嵐責任,成長為活潑開朗心懷善良以至於後來領悟到父親所說的風語咒的奧秘,從而打敗饕餮守護村子,要來的重要。

正如小朗明自被父親告知手上的疤是俠嵐印時,第一反應是開心的高呼「我是俠嵐,我用風語咒排除萬難」。這種理念貫穿了朗明的成長,即使是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俠嵐,也會不顧後果地掉頭迎難而上。

高潮時,朗明喊出「如果爸爸沒有騙我,如果所有的故事都是真的,那麼我只有去風裡找答案了」。道出了影片所要傳達的精神:「是不是俠嵐不重要,重要的是守護他人。」守護,便是即便在面對武力強大的敵人都應該走下去。父親是這樣告訴朗明的,也是這樣踐行的,朗明一直銘記在心。

致敬的口號,怎麼更像是借鑒?

也許是由於影視資源印象匱乏,影片中能夠看到的致敬點,只發現在開篇朗明被追殺停留在空中時,與他一起飛起來的有《大聖歸來》中出現的孫悟空布偶、《大魚海棠》中海豚的紅色布偶等。至於相似的橋段,應保留疑惑。

3

《風語咒》是否夠得上國漫崛起的稱號

網遊式的三維人物,夠不上大熒屏的效果吧?

這種說法有失公允,國內三維網遊與三維動畫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拿全片中最靠近網遊風格的假葉形象(假葉一直作為畫江湖系列中的反派人物)來說,造型很像網遊中的玄幻人物風格。

與網遊人物所不同的是,首先,當鏡頭推進到假葉的臉上時,我們可以看到其面部上的毛孔細節,以及,假葉在說話或是面部動作時,能夠清晰的看到由動作引起的皮膚動態效果,十分逼真。這些不是網遊中人物動作捕捉能夠做到的(或者說網遊不情願花大把精力去做的這麼細緻),而且,在人物重力問題上,網遊人物很容易能夠感覺到是漂浮在空氣里的,這是三維動畫中所努力克服的問題,在假葉身上顯露出來的是若森數字的誠意。

《風語咒》中關於人物重力問題,是有瑕疵的,在主角中更是明顯。但影片中有個細節,當發現朗明的俠嵐印是假的時,小孩兒們將從朗明那裡買來的俠嵐印章扔出去印章掉地上的場景,在對印章掉地的一系列動作的表現上,體現出若森數字對國產三維動畫失重現象的成果。

不知是不是若森數字的惡意動作,畫江湖系列裡主要男主們的造型都格外的丑(紅色頭髮的展遲、藍色頭髮的千鈞等)。雖然《風語咒》中朗明的形象明顯好看了不少,但在一群路人都設計的比主角要好的動畫里,屌絲朗明的形象真的是叫人想吐槽。可以說這是一部除了男主丑以外,所有角色都很良心的三維動畫。

這大概是畫江湖秉承的一貫風格——明明可以靠臉蛋,偏偏非要靠才華。

哪裡來的中國風,山門?房屋建築?

說說饕餮吧,這大概是最符合描述的饕餮形象了吧(與長城裡古怪的設計相比的話)。《呂氏春秋·先識》中記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這是為什麼影片中能看到的饕餮是金屬材質的臉龐、醒目火色眼睛,以及用石頭堆出來的爪子和身體。饕餮無身體,只有一隻大腦袋和一張大嘴,如何使用他的技能,還是要幻化出有形的身體來支配力量(總不可能要一嘴下去把人都吃掉吧?)。

關於羅剎,每個人都有美麗的願望,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不惜與之交換成為饕餮食物。這種設定也非常的形象,饕餮本身就是貪慾的代表,吞食由慾望組成的羅剎來填飽自己,很是伏貼。以及饕餮食人未咽的特性,也能夠解釋為什麼最後饕餮被陀螺封印時,羅剎被吐出來時還歸人類的設定。

既然與上古時期有關,那個村的設計更是有理有據的展現了一個中國風的生活環境架構。祭祀坑水域設定,主位後的類似三星堆銅人面具造型,吐水的獸型流水口,通告神明的告知儀式祭祀等等。

關於結尾鬥爭,對於風語咒的領悟有點迷惑。「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傳說中的神功根本就不是練出來的,人與自然本就是一體,我是自然,自然即我,我在御風,風在御我。」道家學說本身就是很唯心玄幻的。「感受著風,感受著萬物的生長。」風語咒更像是一種風與人之的融合,到世間的本質中獲取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什麼程度,以什麼方式,問編劇去吧,或者與老子探討一下?),御風而行能乘風破浪。

很多評論說道打鬥太簡單輕鬆。導演劉闊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影片最初的版本是118分鐘,大決戰也設計了多個回合,但從院線排片角度考慮,他只能刪掉不影響故事情節的決戰部分,把片長壓縮到96分鐘。

堅持在原創動畫的路上,本身就是一場鬥爭。希望以若森數字為代表的一代原創動畫制者們堅守住陣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十 的精彩文章:

用美國工業體系製造中國「高級」喜劇可行嗎?
《阿飛正傳》:生活是一場大雨留下的潮濕

TAG:傳媒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