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創意遊戲,可以促進孩子的同理心,改善大腦神經聯繫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個極富創意的科幻場景為中學生們開發了一款名為《凱多水晶(Crystals of Kaydor)》電子遊戲,目的是研究電子遊戲是否能促進孩子們的同理心——即感知、把握並理解他人的情緒與情感的能力,並了解學生在提升同理心的過程中如何改變大腦中的神經聯繫。這項研究已經在8月7日發表於《自然》旗下的學術期刊《npj|學習科學》。
圖註:《凱多水晶》遊戲畫面。
極富創意的功能遊戲《凱多水晶》
一個太空探索機器人在一個遙遠的星球上墜毀了,為了收集受損飛船的碎片,它需要與當地的外星居民進行交流,建立情感關係——外星人說的是一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語言,但他們的面部表情非常像人類。
這個奇妙的場景來自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為中學生開發的一款電子遊戲《凱多水晶》,目的是研究電子遊戲是否能促進孩子的同理心,並了解這些對錶情的分析技能將如何改變大腦中的神經聯繫。
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玩了這款電子遊戲的孩子們在「與移情和洞察力相關的大腦網路」中表現出了更強的連接性。據研究論文的作者說,之前已有人發現,神經網路的改變通常與情緒調節有關,這是人類在這一年齡段所開始發展的一項重要技能。
圖註:移情能力是大腦在青少年時期開始發展出的一種重要能力。
移情能力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能力
「認識到這些技能實際上可以通過電子遊戲進行培訓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們可以影響人類整個生命中的情緒與健康狀況,人類隨時都在練習這種技能——不管有沒有電子遊戲,」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理學研究生塔米·克拉爾(Tammi Kral)表示,他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
該中心主任、麥迪遜大學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理查德·戴維森(RichardDavidson)解釋說,移情能力(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種能力)是人類擁有各種「親社會行為」的第一步。比如,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就是典型的親社會行為。
「如果我們不能同情他人的困難或問題,幫助的動機就不會產生,」戴維森說,他是該研究小組的負責人。「我們對這項工作的長期願望是:如果遊戲業和消費者將這一觀點牢記在心,電子遊戲可以被利用得更好,它們可能會創造出改變大腦的新方式——以支持道德品質的方式,而不是各種破壞性的方式。」
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現在8歲至18歲的年輕人每天平均要玩70分鐘以上的視頻遊戲。這一時間段正是青少年大腦爆發性發育的時期,這些遊戲會伴隨著孩子們遇到人生中的第一次抑鬱、焦慮和欺凌。研究小組想知道是否有辦法在這個關鍵時期讓電子遊戲成為輔助孩子情緒積極發展的工具。
圖註:科學家們想知道是否有辦法在中小學階段讓電子遊戲成為輔助孩子情緒積極發展的工具
移情能力可以通過遊戲得到更好的鍛煉
研究人員隨機將150名中學生分為兩組。其中一人玩了他們設計的遊戲《凱多水晶》,這個遊戲專為本次研究目的而設計,目的是教導孩子們的移情能力。第二組則玩了一個商業遊戲《堡壘(Bastion)》,這個遊戲顯然不以移情能力教育為目標。
在《凱多水晶》中,孩子們與遙遠星球上的外星人互動,學會識別他們在人形臉上所看到的強烈情緒,比如憤怒、恐懼、快樂、驚訝、厭惡和悲傷。同時,研究人員測量了玩家在識別遊戲中人物情緒方面的精確程度。那些玩了《堡壘》的孩子則參與了另一個故事情節,他們會收集一些材料來建造機器,拯救他們的村莊。研究人員選用這款遊戲是因為它具有沉浸式的畫面和第三人稱視角。
圖註:參與了本次實驗的孩子們。
參與實驗的孩子們會玩這些遊戲兩周的時間,研究小組在此前後對他們進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觀察大腦各區域之間的聯繫,包括那些與移情和情緒調節相關的區域。這項研究的參與者還要在大腦掃描期間完成一個測試,以測量他們對他人情感的共鳴程度。
研究人員發現,與《堡壘》相比,中學生在玩了《凱多水晶》後,與同理心相關的大腦網路有了更強的連接性。此外,負責情緒調節的關鍵大腦網路中表現出神經連接性增強也讓他們在移情測試中的平均得分有所提高。而玩了《堡壘》的孩子們則大都沒有表現出這些優勢。
「但並不是所有的兒童都表現出大腦的變化和移情準確性的提高,這就應了著名的格言:一種尺寸並不能適合所有人」 ,戴維森說,「我們未來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確定哪些兒童可以從這種培訓中受益最大,以及其原因。」
他還補充說,以這樣一種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移情技能,還可能會讓那些在這一技能上有困難的人群受益,比如自閉症患者。
目前,《凱多水晶》僅用於研究目的,不對公眾開放。但它會作為重要參考來指導其他準備參與FDA臨床應用的電子遊戲。
※《科學》雜誌:一旦你活到105歲,衰老似乎就會停止
※對乾屍「冰人」的胃部分析表明,五千年前的古人也有高脂肪飲食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