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蒼勁古樸,骨力挺拔,筆畫少波折,用筆時出「蠶頭燕尾」,多有篆籀筆意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蒼勁古樸,骨力挺拔,筆畫少波折,用筆時出「蠶頭燕尾」,多有篆籀筆意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顏真卿撰文並書。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四月立。碑舊在江西臨川,明季毀於火。楷書,據傳世剪裱本計共901字。碑文蒼勁古樸,骨力挺拔,線條粗細變化趨於平緩,筆畫少波折,用筆時出「蠶頭燕尾」,多有篆籀筆意。其結體因線條厚重,為了在字的中宮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擴張,外拓的寫法被推向極致。後來的《顏家廟碑》渾厚過之,但寬博、端莊、剛毅、沉雄有所不及。《麻姑仙壇記》作為宋拓本的研究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仍然值得我們關注。書法密碼微店

大字本,拓本。字徑約5厘米,現存兩種善本:其一為明藩益王朱祜濱重刻本,書法端嚴整肅(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二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藏上海博物館),點畫清晰,極少漫漶。

中字本,拓本。字徑近2厘米。首見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歷來金石家著錄,均言大、小字本,未及於中字本。元明時期未見重視,清代有多種翻刻中字本行世,已無足觀。

小字本,拓本。字徑1厘米左右。凡46行,901字。據張彥生《善本碑帖錄》,宋刻帖不見收入小字本。明刻《停雲館帖》始收入,世傳以南城刻本為貴。最早拓本為上海郭若愚藏本,石完整,字清晰,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碑楷書,莊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基本完善,不但結體緊結,開張一任自然,而且在筆畫上也從光亮規整向「屋漏痕」的意趣邁進了。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據今人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稱:所使拓本為橫刻帖本,傳宋時有原墨跡木刻本。碑刻原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西南二十二里山頂。今已無原碑拓傳世。傳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種,因原石均佚,故難尋佳本。據載,宋刻帖本就有張之洞、何子貞、端方、羅振玉藏本和戴熙、趙子謙跋本等數種,可見此刻帖傳世情況的複雜。今人馬子云《碑帖鑒定》稱:聞何紹基(子貞)藏宋拓本,後為顏韻伯藏,現不知為何人所藏。又稱原石為雷火所破,元建昌知府梁伯達重建。然元刻本今也罕見。以後又有唐晏雲本,忠義堂何氏本、黃氏本,惟唐氏刻本最善,何氏本最劣。《校碑 隨筆》云:上海原石石印本,即羅振玉所藏,有張廷濟跋,現也不知存於何處。大字本,拓本。字徑約5厘米,現存兩種善本:其一為明藩益王朱祜濱重刻本,書法端嚴整肅(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二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藏上海博物館),點畫清晰,極少漫漶。

麻姑仙壇記譯文:

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

顏真卿撰並書

關於麻姑,葛洪《神仙傳》有如下記載:王遠,字方平,他要東赴括蒼山,經過吳地的蔡經家,教他修仙秘法,飛升後身體如蛇蟬蛻皮。蔡經升仙後十餘年,忽然回家,對家人說:「七月七日王方平君會來拜望。」到了日期,王方平乘坐羽車而來,他駕馭五條飛龍,顏色各不相同,以旌旗開路扈從,威儀顯赫,如同大將軍。王方平到達後,坐了一會兒,引見蔡經的父親和兄長。於是王方平派人告知麻姑,蔡經並不知道麻姑是什麽神。只聽王方平說:「王方平敬報麻姑,我很久沒有來人間,這次來到這裡,希望麻姑能順便前來。」一會兒有信息返回,只聽到聲音,但見不到使者。聲音說道:「麻姑再拜,轉眼我們已經五百年沒有見面了。我們之間尊卑有別,總沒機會向你表達敬意,一直非常想念。煩勞你派信使告知你在蔡經家,本應立即前往。而我先前已經受命巡行蓬萊,現在就要先去一趟,然後就回來。回來後我立即前往覲見,希望你不要馬上離開。」這樣經過兩個時辰,麻姑來到,來的時候聽不到人馬聲,到達後,隨從人員是王方平的一半。麻姑到達蔡家,蔡經全家人出來相見。這是一個貌美女子,年齡約十八九歲,頭頂上盤成髻,其餘的頭髮下垂到腰間。她的衣服有花紋,但不是錦綺,在太陽下光彩閃耀,難以文字形容,都是人世間所沒有的。麻姑見到王方平,王方平起立行禮。坐定後,各自進獻食物,放置於金盤玉杯中,都是無限精美的膳食,大多是各種鮮花,香氣瀰漫於室內外,他們掰開鹿肉乾而進食。麻姑說:「自從上次侍奉您以來,已經見過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方才見到蓬萊的海水比過去淺,正過了大約一半時間了,難道東海又要成為陸地嗎?」王方平笑道:「聖人都說,東海又將塵土飛揚了。」麻姑要見見蔡經的母親和妻子,蔡經的弟媳剛剛生產數十天,麻姑遠遠望見,已經明白,說道:「哎,你先站住別過來。」當即要了少許米,把米撒到地上,米落地後馬上變成了丹砂。王方平笑道:「麻姑依然年少,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再做這類變化遊戲了。」麻姑的手像鳥爪,蔡經心裡想道:「如果後背瘙癢時能用這隻手抓背,就太好了!」王方平已經知道蔡經心中所想,當即讓人拉住蔡經,用鞭子打他,說:「麻姑是神,你爲何想她的手可以用來抓背呢!」但見鞭子打到蔡經的後背,卻見不到拿鞭子的人。王方平告訴蔡經說:「我的鞭子可不是輕易就能挨到的。」

大曆三年,我顏真卿擔任撫州刺史,根據《圖經》得知,南城縣有一座麻姑山,山頂有一處古壇,相傳麻姑在這裡得道。壇的東南有一處水池,池中有紅蓮花,前不久忽然變成綠色,現在又變成白色了。水池的北面,古壇下方,旁側長有杉松,樹冠繁茂如傘蓋,經常聽到誦經和鐘磬的聲音。壇的東南有一掛瀑布,淙淙瀉下,有三百多尺。壇東北有一座石崇觀,高大的石塊中還能見到螺蚌殼,有人認為是滄海桑田變化的見證。壇西北有麻源,謝靈運詩《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所描繪的,可能就是這裡。源口有神靈,求雨便可應驗。開元年間,道士鄧紫陽在這裡修道,後來受皇召進入宮中的大同殿修功德。開元二十七年,忽然見到龍虎車駕到來,有二人手持符節站在院中。紫陽真人回頭對他朋友竹務猷說:「這是來接我的。請代我向皇帝啟奏,我希望歸葬麻姑山。」於是竹務猷請求在壇側為紫陽真人立廟,玄宗答應了他的請求。天寶五年,在瀑布下水池中舉行投龍儀式,池中有黃龍出現。玄宗心有觸動,於是命人增修道觀、塑像、侍從、雲鶴等。

嗚呼!自從麻姑在這座山上成仙後,南嶽魏夫人又在龜源得道留下一座壇,華姑又在井山表露神跡。現在女道士黎瓊仙年紀有八十歲,而容貌益發年青;其弟子曾妙行夢見黎瓊仙,便開始吃花辟穀;紫陽真人的侄子名叫德誠,在這裡繼承香火;弟子譚仙巖道法莊嚴,而史玄洞、左通玄、鄒欝華,都清淨虛無,遵從大道。若不是因為此地氣場特異,山水明亮靈秀,則如何能祥美彙集,光照後代,如此興盛呢!真卿有幸承繼先輩的餘光,冒昧刻石立碑來記錄這一盛事。時間是大曆六年夏四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