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甲專家「飛刀」出事了!介紹患者到民營醫院手術身亡……

三甲專家「飛刀」出事了!介紹患者到民營醫院手術身亡……

患者被醫院副教授介紹到民營醫院手術,

術後1月身亡……是多點執業還是利益輸送?

據《瀟湘晨報》報道,因舌頭潰瘍腫大,37歲的唐先生來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口腔科就診,臨時診斷為舌癌。後因住院部床位緊張,家屬通過關係找到該院口腔科一名副教授,後者介紹轉至長沙九龍醫院,並由其主刀手術。男子術後不幸身亡。

長沙九龍醫院

涉事醫院,長沙九龍醫院官網信息顯示:該醫院按照國家三級標準建設,是長沙市綜合型專科醫院、醫保定點醫院,是一家以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為重點學科的二級綜合醫療機構。

而據調查,主打生殖泌尿的九龍醫院並沒有實施舌癌根治術資質,而且該手術並沒有向當地的衛計行政部門進行手術申請報備。不僅如此,主刀的湘雅二院副教授也未經備案,其行為屬於擅自在九龍醫院違規開展多點執業活動。

據當地衛計局初步調查,九龍醫院涉嫌超診療範圍。目前,有關此事該局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有業內人士認為,知名專家到民營醫院多點執業有積極作用,但「打著公立醫院牌子往民營醫院輸送患者」「利用多點執業搞利益輸送」和「手術不規範」等亂象不容忽視。

去年2月份,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布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允許在職醫務人員開辦診所。緊隨其後,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醫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明確執業醫師一次註冊、區域有效。為醫生多點執業的落地清障。一時間,多點執業再度成為行業熱詞,引發熱議。因「多點執業」引發的醫療糾紛也屢見報端。

2017年3月11日,一則題為「武漢一精神科主任因多點執業被醫院免職」的新聞刷屏,瞬間將躍躍欲試的醫生和求賢若渴的醫院拉回到骨感的現實。

因為未經醫院許可在一家民營醫院多點執業,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精神科主任胡一文被免職了。

天佑醫院院長王曉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從來不反對醫生多點執業。我們不允許的是本院醫生在不告知醫院的情況下擅自外出兼職。」他表示,國家倡導的是有序推開多點執業,而不是讓醫生無視醫院規定,自由外出兼職。

最終,涉事醫生被醫院免除了主任的職務,並對他的其他違紀行為另行調查處理。

在多點執業過程中,此類事件屢見報端。2017年,長沙市衛計委對湖南省交通醫院因使用內科醫生看精神科疾病,處予罰款人民幣3500元和吊銷精神科(限門診)診療科目的處罰。

另據《重慶商報》披露,重慶市南岸區執法人員在對申某高診所進行日常衛生監督時發現,申某的執業範圍為外科專業,但他卻超出登記範圍開展診療活動。最終,當地衛生計生部門認定:申某在一年內無視法律法規,多次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嚴重擾亂了轄區內的醫療秩序。為此,相關部門吊銷了其《醫師資格證》——其終身不能從事醫療活動,且其診所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也被註銷。

一系列的醫療亂象不禁讓人反思:到底是多點執業的政策出了問題,還是其中的利益輸送「剪不斷,理還亂」?從下面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感知一二。

2016年,「北京某三甲醫院的兩名知名醫生因多點執業受到處分」的消息曾經在醫學界引起軒然大波。消息稱,兩位科主任未經批准到北京某民營醫院多點執業,並在本院出診期間,以無法做檢查或缺乏晶體為由,多次將病人介紹到民營醫療機構做手術,被醫院嚴肅處理。此事在醫療行業引發熱議。

一方面,大型醫院的管理者普遍認為,藉機輸送病人的行為必須嚴懲;而另一方面,多數醫務人員認為,國家衛生部門三令五申,醫院應該保障醫務人員多點執業的自由。

到底是多點執業還是利益輸送?是合理引導患者分流,還是倒賣?這背後又折射出了哪些制度困境?

「隨著多點執業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選擇到其他醫療機構執業,其中大部分人是嚴格按照政策的規定執業的,但也不能保證有部分醫生和醫療機構存在利益輸送的關係。」據一位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向「醫學界」透露,「往外介紹病人都有返點,不同地區、不同醫療機構點數不一。我了解到,莆田系醫院的返點能達到30%甚至更高。」

據他透露,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大醫院一床難求,很多外地患者掛一個專家號都要排上十天半月的。部分醫生捏准了病人的心理,往往會把病人介紹到一些民營醫院。

上海某三甲醫院的一位學科帶頭人(已離開體制),曾經在一次學術會議上公開表示:醫生借多點執業之機把公立醫院的病人往外帶,已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

那麼,是倒賣病人還是合理分流患者,該如何界定呢?

「其實並不難界定。」一位衛生部門的負責人向「醫學界」透露,「如果一個手術,第一執業地點具備治療的條件,而醫生卻依然讓患者去其他醫院,而且這個醫生因此獲得了利益輸送,收取了好處費,那就屬於倒賣病人,他所獲得的的利益也是不當得利。」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法學專家王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定性倒賣病人,要看醫生是不是如實向患者陳述轉院原因,如果如實告知病人醫院的實際情況,那就不違法。

博德嘉聯醫生集團創始人林鋒在接受《健康報》採訪時也認為,國家的宏觀政策致力於建立分層就醫體系,而公立醫院的現行體制卻導致希望集中病人。他認為,病人去哪家醫院是有選擇權的,病人跟著知名醫生走很正常,「只要病人願意就不能算倒賣」。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取消了衛生行政部門審批,也取消了執業地點數量限制,技術職稱方面也一直在降低,但必須第一執業地點同意這一點,這一次依然沒有鬆動。從解放醫生角度來看,多點執業作用非常有限。倒是拿醫師多點執業來刺激醫院改善管理,刺激醫生提高技術水平與服務意識,給提高醫生合法收入一個手段,也許能夠起到有限的積極作用。

問題還是要回到多點執業上,無論醫改的政策如何,醫生們最關注的還是自己的收入。而多點執業與增加醫生們的收入切實相關。無論多點執業的邊界如何裁定,都不應跳出法律的疆界。

來源:醫學界作者,Ada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客 的精彩文章:

又一起悲劇!作為眼科醫生,我必須把這個真相告訴所有人!

TAG:醫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