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子儀等九大節度使六十萬人為何打不過史思明的五萬人?

郭子儀等九大節度使六十萬人為何打不過史思明的五萬人?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經過一場大決戰,唐朝終於收復了長安。盤踞在洛陽的安慶緒自知不敵,棄城而逃,洛陽也宣告收復,安史之亂第一階段落下帷幕。

作為安祿山的多年搭檔,史思明對安慶緒的綜合能力很不信任,不願聽從他的指揮,審時度勢之下,他暫時投降了唐朝,被封為歸義王、范陽節度使。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史思明的投降不過是權宜之計。駐紮在太原的李光弼更提前行動,策反了史思明的親信烏承恩,讓他乘機圖謀史思明,唐肅宗對此予以支持。

可惜的是,烏承恩辦事能力有限,再加上史思明狡猾異常,識破了烏承恩的卧底身份。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史思明宣布與朝廷決裂,安史之亂進入第二個階段。

是年九月,唐肅宗命令郭子儀、魯炅、李奐、許叔冀、李嗣業、季廣琛、崔光遠、李光弼、王思禮等九大節度使先共同進攻鄴城的安慶緒。

讓人大感意外的是,唐肅宗並沒有任命元帥,而是讓宦官魚朝恩擔任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在前線作為監軍,協調九大節度使。

安慶緒窘迫之下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表面上宣稱派出了十三萬人救援鄴城,實則坐山觀虎鬥,一來借官軍之手除掉安慶緒,二來觀察下官軍的戰鬥力。

很快,官軍的表現讓史思明笑了。這九大節度使雖然加起來有六十萬人,卻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指揮,各自為戰,誰也不服誰,圍著一座孤城磨洋工。

乾元二年(公元758年)三月,已摸清官軍底細的史思明只帶著五萬人前來決戰。至此,九大節度使已在鄴城下駐紮了半年之久,將士離心,上下解體。

對於史思明的主動挑戰,六十萬官軍不以為然,還以為是游兵騷擾。直到史思明衝到官軍面前,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等人才被動接戰,雙方傷亡各半。

郭子儀接到消息後,立即整頓兵馬準備斷史思明的後路。忽然,天氣驟變,颳起狂風,吹沙拔木,陰雲密布,能見度急劇下降,兩軍大驚,各自逃散。

史思明的軍隊指揮統一,撤退時還能保持有序。官軍就慘了,九大節度使的六十萬大軍互相衝擊,亂成一片,軍資器械到處都是,彷彿吃了敗仗一般。

郭子儀當機立斷,派人守住了河陽橋,以免史思明乘機奪取洛陽。其餘八大節度使只有李光弼、王思禮保持了隊伍的整齊,其餘節度使直接潰散,各回各家。

洛陽留守崔圓、河南尹蘇震不明就裡,以為前方戰敗,帶領全城官吏棄城而逃,老百姓則紛紛逃入山谷,洛陽轉眼間成了一座空城。

諸將紛紛上表請罪,唐肅宗不予問責,只是將崔圓和蘇震兩人降職。史思明則趁著官軍大潰的時機,吞併了安慶緒的城池和人馬,實力大增。

分析此戰失利的原因,只能怪唐肅宗疑心過重,不敢將指揮權交給郭子儀、李光弼等任何一人,而讓一個太監在前方掣肘。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安史之亂不僅沒能及時平定,還留下了一大堆後遺症,比如宦官弄權、藩鎮割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大話蹴鞠二:西漢球迷蹴鞠而死,神醫診斷是縱慾過度
沒有這三個人,開元之治的名相差點成了遺臭萬年的小人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