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不懼獨行,是女人最高貴的氣質

不懼獨行,是女人最高貴的氣質

嘿 你 睡 了 嗎 ?

這酒館以後就我一個人來了

 這酒館以後就我一個人來了

稜鏡 

00:00/04:00

? 文/ 格姐 ?

- 01 -

偶然翻出幾年前一個老的訪談視頻,對話的雙方是白岩松和柴靜。

這是柴靜鮮有的幾次坐在被採訪者的位置上,面對的則是當年引她走上媒體之路、一直為她所十分尊敬的「白大哥」。

那是2015年年中,柴靜自費拍出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首次把「霧霾」這兩個字以一種最悲涼的方式刻在了國人的心上。

白岩松的提問並不繁瑣,有一句他問的是,「算是到事業頂峰了吧,該激流勇進的時候,怎麼選了抽身而退?」

他的目標所指,是上一年柴靜從央視離職的決定。

2013年,算是柴靜的大年。那時候,她已經是《東方時空》、《24小時》、《面對面》等多檔央視重磅節目的主持人,這一年,她還寫出了年度最暢銷的自傳性作品——《看見》,銷量逾100萬冊。

但是,轉過年2014年初,她就從央視低調離開,自己耗時十年所「打下的江山」,頃刻間化為烏有。

回首往事,柴靜顯得不慌不忙,她淡然一笑:

——「別人都上趕著去做的,便一定對么?」

白岩鬆緊跟了句:

——「有人會說你這是不合群。」

柴靜依舊不緊不慢。

——「你我從來都不是合群之人啊。」

如果看了2014年柴靜的所作所為,你會發現她的不合群是多麼珍貴。

2013年年底,她初為人母,但女兒除了帶給她前所未有的歡愉之外,也讓她覺得焦慮和恐慌。因為北京城那該死的霧霾。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何況,柴靜從來都不是一個弱女子。

她毅然拿起了話筒,戴上了口罩,把目光聚焦到了每一個和霧霾有關的細節上來,前前後後國內國外跑了一年,耗費100多萬都是自己的稿費撐著的。

歸去來兮,最終,她所有的心血最後凝練成了一部《穹頂之下》,一經播出便震動全國。

也讓大家看到了柴靜身為一名母親,更是一位媒體人的良心。

試想想,如果當初她選擇了和別人一樣,在自己的職業之路上始終步步為營,還會有如此驚天動地的一部紀錄片嗎?

片尾,白岩松由衷感慨道,有思想的年輕人到哪裡都不太合群,而整個社會的進步,全是靠著這些人推動的。

- 02 -

記得上大學之前,父親告訴我,永遠不要低估你身邊那個不合群的,因為她很可能正在趕超你。

我沒信。

我初長成的價值觀里其中一條我深信不疑——人是群居性動物,只有置身集體,方能產生1+1>2的最大效能。

同時,那意味著安全、認同、歸屬等等能夠讓人安心的因素,這世界紛紛擾擾,我得學會對自己好點。

於是,大一的那個學期,我的行事準則就是,舍友們做什麼,那我也做什麼。

她們周末要去爬山,那好,我放下原本去泡圖書館的打算,去爬山了;

她們八點鐘起床,行,想著每天七點起來練習口語的計劃也放放吧;

她們都在考會從證、導遊證、教師資格證,算了,寫了不到四分之一的小說停了吧,去和她們一起報班考證;

......

越往後,一個不安的念頭在我心裡沸騰開來。

——1+1是否真的能大於2,我已經無法判斷,我只知道,我不再是一個完整的1了。

——集體之內的我們每一個人,其實正做著0.5+0.5的「努力」,很遺憾。

多年以後,偶然在一本書里看到一句話:「你以為你是在合群,其實你是在浪費青春。」

想想,確實如此。

那些證書我確實拿下了,但再回首,失落遠多過驕傲,空虛遠多於成就。

因為我失去的叫作成長的可能。

我寫了一半的文字,一直沒有練習的口語,還有遲子建李碧華她們的小說,阿多尼斯的詩集,叔本華的哲思和陳丹青的畫冊,這些我喜愛的事物,在我忙著去合群的過程中,通通與我擦肩而過。

就算我再有時間去彌補,我也再也沒有第二個青春,去讓自己成長。

才明白,集體讓我們依賴,讓我們覺得安全,也讓我們變得懦弱,變得不敢冒險。

這種總是擔心被疏離被排斥、怕孤獨怕冷清的群居意識,正在偷偷懲罰每一個渴望合群的我們。

正是「合群」,才有了廣天下的芸芸眾生。

掛在我們身上的最醒目的標籤,叫作庸俗。

- 03 -

前幾天刷朋友圈,看到一條與眾不同的消息,寫著「打卡2018」,配圖是雪山之上的一處自拍。

發動態的是前同事Z,她是個一年只發一條朋友圈的人。

沒記錯的話,上一次發朋友圈是在去年的深秋,配圖裡她正在潛水。

我絲毫不會懷疑,如果不用工作,她斷然是不會用微信這些東西的,因為她充盈的內心,實在不需要再去和其他人互動好讓生活看上去不那麼低調。

想起三年前,那時候我在家雜誌社上班,而她是比我晚了三個月入職的新人。

她並不是個多麼稱職的新人,因為很快我們發現,她的「孤僻」,要比看上去的鎮靜還要隔人於千里之外。

Z很少與我們產生互動,常看她一人坐在電腦前,敲著鍵盤不動聲色。

有時我會給她遞杯咖啡,她也只是輕輕抬一下眉眼,說句「謝謝」了事。

有脾氣急的同事,私下裡會說她自命清高,「好裝」;其他人在偷偷討論她的時候,也願意使用一些質疑又憐憫的語氣:

「總這麼一個人,不孤單嗎?」

很快兩個月實習期到了,在她的轉正介紹會上,我們才得知這個「孤僻」的姑娘竟然「背著我們」做了那麼多事——

兩個月的時間裡,她做出了一份厚達16頁的讀者喜好分析表,設想了新的4種視覺方案,還把我們覬覦已久的某知名作家說服開了專欄。

再後來,我也是在很少幾次聊天中,知道了她正在練瑜伽、調酒、做服裝設計等,去著她想去的地方,做著她想做的事情。

我羨慕,但我知道,這很難。

獨行需要勇氣,而大多數人懼怕孤獨。

叔本華曾說,「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


聰明的人首先要努力爭取的無過於免於痛苦和煩惱的自由,求得安靜和閑暇,以求過平靜和節儉的生活,減少與他人的接觸。

所以,智者在他和同胞相處了極短的時間後,就會隱退;若他有極高的智慧,他更會選擇獨居。

一個人內在所具備的越多,求之他人的就越少——他人能給自己的也越少。

所以人,智慧愈高,愈不合群。

- 04 -

前幾天和一個粉絲聊天。

馬上她就要上大學了,面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她顯得很恐慌。

——「我不愛說話,也不怎麼樂意和別人打交道,會不會被她們嫌棄說我不合群啊?」

當時幾乎沒做什麼考慮,我就回問了她一句:

「為什麼『不合群』前的動詞是『嫌棄』而非『欣賞』呢?」

每一個不合群的人,到底會怕什麼呢?

怕被集體拋棄?怕被內心的孤寂吞噬?怕冷冷清清,一人無力獨行?

其實我想說的是,合群是一種技能,但不合群是一種態度。

一種自信而孤往的態度。

對於優秀的人來說,他們無須合群,因為他們需要做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

而另一方面,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自然會有群來合你。

倘若你還在為不合群而感到自卑,那隻能說明,你還不夠優秀罷了。

永遠不要為了擺脫孤獨而去融入,不要為了交朋友而去交朋友,不然到了曲終人散的那一刻,你也將無處安放。

要記得,讓你變得出眾的正是孤獨,而非合群。

直面孤獨真的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但如果每件事都容易做到的話,人和人之間就不會存在差距了。

《百年孤獨》里說,寂寞是造化對於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唯一的出口。

我相信,對於一個心裡有著嚮往的人來說,更困難的事則是去迎合一個圈子,討好一個群體。

因為這個過程中,你必然將賠上許多自己的喜好,而把時間丟進了虛妄的無底之洞。

很多時候,當我們選擇了合群,我們就是選擇了平庸。

用一句名人的話說就是——

合群,是另一種形式的同流合污,是被粉飾過得墮落。

- 05 -

有人說了,合群是一種古老的本能,我們不能逆本能而為之。

誠然,因為合群,我們才得以繁衍至今未曾凋零。

但就像白岩松所講,對於一群常年縮在洞穴里的人來說,他們更要感謝那些敢獨自出洞的人。

推動社會進步的,正是這個不樂意抱團取暖的人,他需要自己的一團火。

聰明人、有智慧的人、充滿希望的人,他們未必不合群,但他們必定熱愛獨處,正如能夠和諧融入,但絕不隨俗浮沉。

最難得的,是有合群的能力,也有不合群的勇氣。

在合群與不合群之間,就跟倒車踩離合一樣,鬆弛有度。

不要因為能和群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不合群而黯然失色,你的熱鬧令人心安,但你自顧自成長的樣子,更是迷人。

只有內心不夠強大的人才害怕獨處,通過群居打發時間。

而一個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會充分享受獨處的深刻與自由;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怯場。

去做一個內心強大的獨行者吧,當逼仄的人流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呼吸,聽不到靈魂的聲音,那就逆流而上吧,哪怕他們會踩到你的腳撞上你的肩膀。

去獨處,用旁觀的豁然去對待這人世間的紛擾和吵鬧。

最深刻的孤獨產生最深刻的領悟。

這一輩子,我們最終還是要學會和自己相處。

願我們都擁有最豐盛的自己,走一條遙遠而無人同行的路,以夢為馬,隨處可棲。

愛我的人請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格 的精彩文章:

《往後餘生》聽哭無數人:餘生很長,何必慌張
倪妮井柏然:比相愛更艱難的是和平分手

TAG:有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