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尋找藝術
No Matter What
... By Request
Boyzone
00:00/04:35
總想寫些什麼,有關於心情,有關於藝術,有關於這難熬的青春。有人問過,到底該如何過好自己的青春?近來,我也常常發問。若有人能夠製作一套方案來解答,一定有很多人照樣完成。因為動腦子的生活實在是太累了!比起用腦子,用心的生活則更吃力。這麼說來,也許沒心沒肺的人會活的很開心。但就這麼一生,我們是否真的願意做一個沒心沒肺的人?
在軟體「開眼」中看到一個視頻,有關於一個人划船的故事,人的一生就是在奔涌而來的浪潮中前進,每個人必須不斷的劃,才能減少被動襲擊的可能性。一路上,我們的身份可能不停的轉換,且經歷由盛轉衰的過程。劃的再用力,最終我們都會歸於大海,歸於塵土之中。在此,我便想到我不婚主義的執念,就這一生,幹嘛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度過。當然,這一切都僅在於我們能夠掌控的事情之上。因為沒有一個人會是完全自由的存在,即便是史上最自我的藝術家,伊莎多拉鄧肯、皮娜、楊麗萍·····
在藝術領域中,那些能夠將自己的苦難化作創作動力的人,稱作天選之人。在此之中,大眾能夠看到自己的身影,且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如前段時間的《我和媽媽》,每看一次都會有感觸,其中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眼神,正是尷尬年齡段的我們和我們媽媽之間的關係。有朋友對我說到「這部作品看完以後,我想給我媽媽打個電話。」藝術作品的成功之處,不正在於此嚒。而後,舞劇《我》也有了類似的藝術效應,作品講述的中年危機是這個時代的一大主題性災難。在台上又哭又笑,邊喊邊跳的演員,將創作者的內心世界構造出來,他的內心可能是崩潰的,但在我們看來,卻是一個偉大的創作。在謝幕之時,編導似乎不用說一句話,便能夠燃起在座的敬畏之心。生活致使人們聚堆,有人便有問題,有問題便有藝術,在同感之中獲取我們自身的思考,也就有了成長的過程。今天,公眾號中一個視頻吸引了我,講述的同樣是中年危機的故事,但是形式的出新,尤為驚嘆。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複雜的肢體語彙,沒有高超的技藝,更沒有隆重的儀式,但就是厲害。以極為精準甚至極簡的形式表達一種情緒和狀態,每一分鐘都不浪費,這才是藝術的高級傳達手段。
前些天,看了有關於莫奈的藝術展。筆者一直熱衷於畫展,尤其是莫奈。在此想要介紹一下他。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之一,擅長光與影的實驗和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然而,在他的畫作中,常常能看到一種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帶給人們很溫暖的感覺。他的主要作品是《睡蓮》《日出印象》。展覽地位於北京的中華世紀壇。
同時,有人給我推薦了藝術家「徐冰」的展覽《思想與方法》。起初是因紀錄片《蜻蜓之眼》而去,後來,便對徐冰的文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居然花了幾年的時間自創文字,沒有一個人能夠看懂,起名為《天書》。當我看到滿牆的文字時,我意識到他對於藝術的執著,如果是一個正常人,一定以為他是瘋子。然而,正是瘋子才有藝術創作之源泉。而後,香煙展也是一個創意,將香煙擺出了海龜的形狀(只是個人覺得像),當我踏進展覽區的一瞬間就聞到了濃烈的煙草氣息,莫非是5D效果的展覽廳?某種程度而言,對於煙草公司是一種高級的升華,而對於煙癮者而言,便是一次赤裸裸的誘惑。蜻蜓之眼作為實時紀錄片不太讓人感冒(僅個人感受),藝術性相比起來,我更愛《臉龐,村莊》的效果。
生活的穩定讓人想帶來藝術的冒險,在安於現狀與不甘於此之中徘徊,等待沉默的爆發,靈感的崛起。莫不如當下的創造,即刻去做,想跳就跳。在還能夠做夢的年紀·······
TAG:跡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