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因斯坦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愛因斯坦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GIF

在現代物理學領域,愛因斯坦有絕大的貢獻。縱使普通讀者,他的廣義及狹義「相對論」等觀點,雖頗難瞭然,卻也是耳熟能詳的。可是,愛因斯坦在世界上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僅僅因為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卓著貢獻嗎?

一個人,尤其極具創造力的人,他的思力,往往很難受某個狹窄領域局限。正如一座高峰,它的基座與其高度成正比例。如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他的思維,也不可能僅僅為物理學所限。這種現象,對人們有重要啟示。

1932年,一位記者徵詢愛因斯坦兩個問題。首先問他是否得益於所謂思辨哲學;第二個問題比較繁雜,問他是否認為,由於近代物理研究到了空間、時間、偶然性、宇宙的界限、開始及終止……那麼,思辨哲學這門學科,是否已變得無人問津?愛因斯坦回答:哲學像母親,生育和撫養了所有其他的科學。因此你不應當看不起她,嫌她貧窮和一無所有,而應當希望她的一部分堂·吉訶德式的理想,會在她的孩子身上應驗,以便他們不至於墮落到庸俗不堪的境地。這是一個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對於社會科學價值、作用的精確判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愛因斯坦眼裡,不應當偏重。在人類社會中,它們分別發揮著各自不同,卻同樣重要的作用。

人們大都知道,愛因斯坦是個熱情的小提琴愛好者。一部書中甚至說,「他的小提琴是他須臾不可離的伴侶」。當然,不僅局限於小提琴演奏,在音樂整體理解方面,他也具有相當學養。1939年,一家媒體寄來徵詢函,希望愛因斯坦能對音樂及音樂家發表看法。他的復函顯現了其廣博的音樂造詣:(一)巴赫、莫扎特以及義大利和英國的某些老作曲家,是我喜愛的。對貝多芬則要差得多,但舒伯特是我所喜愛的。(二)要我說出巴赫和舒伯特哪一位我更喜歡,這是不可能的,我不在音樂中尋求邏輯。我大體是知覺的,不懂得理論。如果我不能直覺地抓住某個作品的內在統一(結構),我就根本不喜歡這個作品。這第二點使我們體會到作為科學家的某種特質。

愛因斯坦不僅熟悉經典音樂家的曲目,而且並不順遂所謂定論,對一些作品表達出自己不一般的看法。通過他的列舉,我們讀出了他對音樂涉獵的廣度和深度,這使我們對其音樂造詣有了更進一步了解。

愛因斯坦對音樂如此熟識,這當然會佔據他許多時間。人們不禁會問,這兩者之間如此不同,這些音樂活動會對他的研究工作有影響嗎?1928年10月,一位記者代人們寫信向他詢問。愛因斯坦回答:音樂不影響研究工作,因為二者都同樣產生於渴望和追求之中,它們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這段話,筆者以為十分緊要。它幾乎涵蓋了一切研究領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愛因斯坦認為,只要是創造性勞動,對於人,都是源於精神上的「渴望和追求」。至於各門類學科之間,由於有了這樣的一致性,它們之間,自然會「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是否從音樂中獲得過靈感也未可知。

對於這一層意思,愛因斯坦還有過更直接的討論。1921年,一家研究現代藝術的雜誌,希望愛因斯坦能談談藝術發展和科學成就之間的聯繫。他用了《藝術實踐和科學實踐有何共同之處》這樣的大題目作答:哪裡我們不復把世界當作個人希望和心愿的逐鹿場所,哪裡我們作為自由的人對世界進行讚美、探索和觀察,那裡我們就算進入了藝術和科學的領域。如果把看到和感到的用邏輯語言表達出來,我們就在從事科學。如果其表達形式不能到達自覺的見解,但直觀地認為有價值的話,我們就是在從事藝術。二者共同之點是都要求對其專心熱愛,擺脫私心雜念。愛因斯坦似乎並不過分強調科學或藝術活動的不同,卻十分看重「自由的人」對外在事物的「讚美、探索和觀察」。這大約也是他常常參與社會活動的原因所在。

愛因斯坦還為他人介紹過法國拉羅什富的「箴言集」,認為這部作品顯得十分辛辣和憂鬱,但它們反映了人性、完美的人性,給人帶來一種奇特的解脫的感覺。他在不同的場合討論過道德、教育問題,都有著深切的個人體會和現實啟發意義。愛因斯坦的經歷充分說明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可以相互啟發,相得益彰。

文章原標題為《自然科學之外的愛因斯坦》,刊載於學習時報》2018年8月8日第6版

本期編輯:翟月熒

關注學習時報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頁面

通訊錄→公眾號→右上角「+」→搜索「studytimes」

文章頁面

文章分享

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習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作協辦公廳主任李一鳴講述他與改革開放40年
警惕!當前金融體系的四個風險點!

TAG:學習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