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珠子最精彩部分:西周貴族組佩
本文來源於 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西周是孔子理想中的國家模式,以禮樂制度明尊卑、別貴賤,符合孔子「仁」治的理念。周人逐漸羽翼豐滿、勢力強盛、最後翦滅商王,最終建立了禮樂制度的周王朝。
周武王滅商後,所征服的地域範圍是商代的數倍,為了有效的控制地緣,武王採取了諸侯分封制度,這意味著王室和貴族階層內部的進一步等級尊卑的劃分。這樣「組佩」成了貴族等級的個人標誌,實際上組佩也是禮樂制度的組成之一,而周人最重要的禮製表現在青銅「列鼎」的數量和組合方式的規定。
西周的組佩是古代珠子當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山西曲沃西周晉侯墓地出土的玉組佩,形制和材質十分的豐富,有玉璜、玉圭形佩、束絹形佩、玉貝、玉管和各種珠子管子,材質包括透閃石玉、地方玉料、紅色瑪瑙、螢石和人工的費昂斯珠。
《周禮》中有對組佩的詳細記載「佩玉上有蔥衡,下有雙璜、沖牙,蚌珠以納其間」,孔穎達在《禮記正義》卷三十解說的比較細緻,「凡佩玉必上居于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後以懸於璜,中央下端懸於沖牙,動則沖牙前後觸璜而為聲」。從現有的出土資料來看,西周的組佩至少有項飾、腰佩、腕飾三種大的類別。
項飾的裝飾主題是璜,與其他各種材質和色彩各異的珠子搭配穿系而成;腰佩的主題是一種為擎領的梯形玉牌,下面懸垂多列各種材質和色彩各異的珠串,梯形玉佩一般都有繁複精美的紋飾,有的還鑲嵌綠松石;腕飾上的珠子和玉墜子則比較活潑多樣,似乎上生活化而非制度化的裝飾。這其中與身份等級的聯繫最緊密的應該是項飾。
我們暫時按照一般的說法是,將凡有兩件或兩件以上的玉器組合而成的玉佩稱為「組佩」。
上面介紹了項飾、腰飾和腕飾的組成,下面介紹一下主要的組佩遺址。其中以三門峽虢國墓地、山西曲沃晉侯墓地、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陝西韓城梁帶村兩周墓位典型代表。
20世紀70年底在河南三門峽發掘了虢國一代君王虢季的墓葬,兩次挖掘共出土玉佩44件,其中大型組佩3套,包括君王虢季墓出土的「七璜連珠」和虢季夫人墓出土的「五璜連珠」組佩。
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多璜佩」,這件組佩出土在穆侯夫人楊墓中,應該是項飾。組佩總長超過2米,由玉璜、沖牙、玉管、藍色棱形的費昂斯珠、紅色瑪瑙珠、紅色瑪瑙竹節管共204件串聯而成,其中玉璜的數量達45件。我們相信這是任何佩戴長度達2米的項飾、或者從頸部穿戴、身前背後各懸1米?
佩戴有珠子及其他構件組成的形式複雜有序的個人視頻並非中原貴族所獨有的,古代埃及法老和貴族、祭師、宮廷護衛等都佩戴者形制不同的珠飾。埃及壁畫和數量驚人的出土器物無不反映著那種奢華的面貌。
在禮樂制度衰敗後,西周式的貴族組佩也逐漸式微,特別是那種長及膝下、以節行止的項飾基本消失了。最大的不同是懸掛在腰部的組佩大為流行起來,從戰國起,這種懸掛腰間的腰佩成為最主要的組佩形式延續開來。各種材質也競相爭艷,齊國有冷艷通透的水晶組佩;洛陽有懸掛玉舞人的金質項鏈等等。
秦時組佩中斷、直到東漢、玉組佩以新的裝飾形式作為官方輿服制度被規定並延續下來。東漢明帝白玉大佩;晉代天子白玉垂組;唐代君臣佩玉、天子白玉、公王玄玉;宋代玉衍、蠙珠、金獸面;明代復古風起,衍、瑀、琚、珠悉數古法,沖牙相觸,玉滴有聲,風度儼然。玉組佩作為古代中國特有的裝飾形式延綿里數千年。
西周時,人們對「美玉」的界定還是相當寬泛的,周人還沒有在礦物學上給美玉分類,除了和田玉一類的透閃石玉,我們今天說的綠松石、瑪瑙、水晶等半寶石,在當時都屬於美玉。
西周組佩上常見的各種形制的墜飾。他們是玉璜、束絹佩、盾形佩、獸面、蟬、蠶、玉、鳥等以及其它豐富的動物題材。其中束絹佩、盾形佩和蠶蛹等幾種墜飾流行的時間大致旨在西周,春秋時期基本衰落了。束絹佩是刻意模仿束絹形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蝴蝶結」,這種形制還有用在青銅器製作的馬節約,後者是西周貴族車輿上的機械零件。
組佩中的管子有素麵五紋的玉管、龍紋玉管、旋紋玉管、束腰型玉管、竹節型瑪瑙管、幾何紋管、螢石管、藍色費盎斯等;珠子常見的是紅色瑪瑙珠子、螢石、玉珠、綠松石、煤晶石等等。
西周組佩上的「龜背」珠,是烏龜最早出現的題材,實物最早的資料可以到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也有出土記錄。先民製作烏龜用意何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顯然是當時早期社會非常受歡迎的題材。一般作為節珠穿系在組佩上,使用的材質有玉、煤晶、綠松石等等。
最後,推薦您讀本書: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古珠設計潛規則
※大神傑作!用鈷鉻合金1:1複製自己的金剛菩提!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