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學艾灸看這篇,全懂了

學艾灸看這篇,全懂了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

特約撰稿人:夏雲

一篇文章帶你掌握臨床常見病的艾灸方法,純乾貨!

灸法源於火,其性以熱為用,中國自古就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可見艾灸的魅力之大。因其作用簡便廉驗,成為當今社會養生一大熱點,更有「艾灸療法治百病」的說法在坊間廣為流傳。

現代人因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上夏季特別是空調的使用以及冷飲的頻繁攝入,更容易導致寒從中生,使很多人處於亞健康狀態。艾灸療法可以通過對患者皮膚的溫熱刺激,達到溫補陽氣、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操作起來簡單易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生活中常見病的艾灸療法。

感冒—祛除風邪昇陽氣

感冒多半是一種自愈性疾病,大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見癥狀為頭痛、發熱、咽痛、乏力、鼻塞等。中醫認為感冒主要是因外感風邪傷及肺衛所致,在相關穴位施灸可宣通肺氣,驅除風邪,提升人體陽氣,增強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方法一

取風池、風門、肺俞、列缺、合谷等穴位,按照先頭部後四肢,先腰背部後胸腹部的順序施行艾柱隔姜灸,每穴灸5-7壯,以患者感覺舒適,穴位處皮膚潮紅為度。這樣治療每日1-2次,此方法最適合於風寒感冒。

方法二

取風池、大椎、曲池、外關等穴位,按照先頭部後四肢的順序施行艾條溫和灸,對風池施灸時最好在穴位上放一薑片,以免引燃頭髮。每個穴位灸3-5分鐘,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每日1-2次,此種方法最適合於風熱感冒。

頭痛—疏通經絡調氣血

中醫認為,頭痛通常是由風寒、腎虛、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等原因引起,在相關穴位上施灸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效改善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方法一

取百會、太陽、頭維、上星、列缺、合谷、風池、風門、阿是穴等穴位,按照先灸頭部穴位再灸背部和四肢穴位的順序施行艾柱隔姜灸,施灸過程中若患者感覺疼痛可提起薑片片刻再放下繼續施灸,反覆操作,每穴位處皮膚朝紅為度,每日治療1次,此種方法尤其適宜於風寒頭痛。

方法二

取百會、太陽、頭維、上星、陽輔、太溪、太沖、阿是穴等穴位,按照先灸頭部再灸四肢穴位的順序施行艾條溫和灸,灸15-20分鐘,以患者感覺舒適,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1次,此種方法尤其適宜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

咳嗽—健肺止咳效果好

中醫認為咳嗽是外感六淫或臟腑內傷與肺所致,在相關穴位施灸可調整臟腑功能,健肺止咳,緩解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方法一

取肺俞、脾俞、太淵、合谷、豐隆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行艾條溫和灸,以患者局部皮膚有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宜,建議患者自己灸可以灸到的部位,方便控制溫度,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以患者皮膚潮紅為度,每日1次,5-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7天,此種方法最適宜於痰濕咳嗽。

方法二

取大椎、神柱、肺俞、脾俞、腎俞、氣海、豐隆等穴位,按照先灸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行艾條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以患者皮膚潮紅為度,每日1次,5-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7天,此種方法最適宜於氣虛咳嗽。

方法三

取肺俞、膏肓、腎俞、命門、神闕、關元等穴位進行艾柱隔姜灸,每穴施3-5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7-10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隔7天,此種方法最適宜於陽虛咳嗽。

失眠—調節臟腑平陰陽

失眠主要是由臟腑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造成的,在相關穴位艾灸可以調節臟腑功能、平衡陰陽,從而改善失眠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方法一

取心俞、脾俞、膈俞、神門、足三里等穴位,按照先上部後下部的順序施行艾柱隔姜灸,每穴灸3-5壯,以皮膚潮紅為度。這樣的治療每晚一次,7次為一個療程,此方法尤其適宜於心脾不足引起的失眠。

方法二

取心俞、腎俞、志室、大陵、神門、太溪、然谷、湧泉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行艾柱隔芹菜根灸,每穴灸3-5壯,以皮膚潮紅為度。這樣的治療每晚一次,7次為一個療程,此方法尤其適宜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

便秘—生津潤燥調腸胃

便秘可由燥熱內結、脾腎虛寒、氣機郁滯、津液不足引起,在相關穴位施灸可改善臟腑功能、通便理氣,緩解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取脾俞、胃俞、大腸俞、天樞、支溝、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方法施行艾條溫和灸,每穴灸10-15分鐘,以患者感覺舒適、穴位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治療1次,10次為一個療程,此方法最適合於氣血不足型便秘。

腹瀉—調節臟腑止瀉快

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種,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內;慢性腹瀉病程多在兩個月以上。中醫認為急性腹瀉常因感受外邪或飲食不潔,慢性腹瀉多由於脾胃虛弱等引起,在相關穴位施灸可祛除寒邪、調節脾胃,減輕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方法一

取大腸俞、神闕、天樞、大橫、足三里、上巨虛、陰陵泉、合谷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行艾條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5-30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治療1-2次,此方法最適宜於急性腹瀉者。

方法二

取大腸俞、中脘、天樞、足三里、脾俞、胃俞、關元俞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行艾柱隔姜灸,治療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5天,此方法最適宜於慢性腹瀉。

胃痛—強健脾胃療效快

胃痛多由肝氣失調、橫逆犯胃,或脾不健運、胃失和降所致,在相關穴位施灸可強健脾胃,調節臟腑功能,從而改善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方法一

取中脘、梁門、內關、足三里、公孫等穴位,在要施灸的穴位上塗上一層凡士林,以黏附艾柱,再把麥粒大的小艾柱放置在已塗凡士林的穴位皮膚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感覺疼痛或者艾柱燃燒接近皮膚時,用鑷子夾去未燃盡的艾柱,重新更換第二壯繼續施灸。每穴灸5-7壯,每日1次,3次為一個療程,此方法最適宜於寒凝胃痛。

方法二

取神闕穴,讓患者取仰卧位,用鹽填平肚臍(肚臍部位有潰爛者禁用),把艾柱放在填滿的肚臍上點燃施灸,當艾柱燃燒接近皮膚時,用鑷子夾去未燃盡的艾柱,重新更換第二壯繼續施灸。此穴灸1-5壯,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隔5日,此方法最適宜於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痛。

中暑—補充正氣通經絡

中醫認為,夏季人體感受炎暑或暑濕穢濁之氣,致使暑熱鬱蒸,正氣耗損,重則經絡之氣不通而出現暈倒,若津氣耗散過甚,則會虛脫致死,在相關穴位施灸可疏通經絡,補益正氣,減輕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方法一

取大椎、曲池、合谷、內關、足三里等穴位,在要施灸的穴位上塗上一層凡士林,以黏附艾柱,再把麥粒大的小艾柱放置在已塗凡士林的穴位皮膚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感覺疼痛或者艾柱燃燒接近皮膚時,用鑷子夾去未燃盡的艾柱,重新更換第二壯繼續施灸。每穴灸3-5壯,以皮膚潮紅為度,每日灸1-2次,此方法適用於發熱汗出,兼見煩躁、口渴多飲、小便短赤的重度中暑患者。

方法二

取神闕穴,讓患者仰卧位,將純食鹽放入肚臍中,填平肚臍,把中艾柱放在填滿的肚臍上點燃施灸,當艾柱燃燒接近皮膚時,用鑷子夾去未燃盡的艾柱,重新更換第二壯繼續施灸,此穴灸的壯數應根據治療情況,以患者感覺舒適或蘇醒為度。此方法使用於身熱大汗不止,繼則厥逆,冷汗自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的患者。

痔瘡—補中益氣清濕熱

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常見癥狀為便血、肛門瘙癢、患處疼痛等,主要由生活不規律,久坐、久站、勞累、便秘、妊娠等原因引起。在相關穴位施灸可補中益氣,昇陽舉陷,清除濕熱,改善便秘,從而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取承山、關元俞、會陰、名門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灸,讓患者取合適體位行艾條溫和灸,以穴位處皮膚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每穴灸10分鐘,以灸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灸1次,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一天。施灸時要小心操作,注意力集中,避免燙傷患者皮膚。

痛經—活血化瘀祛濕除寒

痛經多由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虧虛、肝腎虧虛等引起,在相關穴位施灸可調和氣血,祛寒除濕、補益肝腎從而改善痛經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方法

方法一

取氣海、中級、血海、三陰交、行間等穴位,讓患者取合適體位進行艾條溫和灸,以患者感覺有溫熱感而無疼痛感為宜。每穴施灸10-15分鐘,以灸處皮膚潮紅為度。此方法要在兩次月經之間進行,最適宜於氣滯血瘀型痛經

方法二

取次髎、中級、水道、子宮、地機等穴位,讓患者取合適體位進行艾條溫和灸,每穴施灸10-15分鐘,以灸處皮膚潮紅為度。此方法要在兩次月經之前進行,最適宜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艾灸介紹

艾條溫和灸

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皮膚,與施灸處的皮膚保持3-5cm的距離,使患者感到局部溫熱而無疼痛感,以皮膚出現潮紅為度。若給知覺減退的患者或小兒施灸時,施灸者要注意患者穴位皮膚髮溫熱程度,防止灼傷。

艾柱隔姜灸

選取新鮮的老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0.2-0.5cm的薑片。薑片的大小可根據所灸部位的大小而定。在薑片上用針扎孔數個,施灸時,把薑片放在穴位皮膚上,把艾柱置於薑片之上,點燃艾柱。當患者感覺灼燒疼痛時,可提起薑片離開皮膚一會兒,以緩解疼痛,或換取新的艾柱,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參考文獻:《艾灸祛病看這本書就夠》

了解基層醫療最新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層醫師公社 的精彩文章:

內病外治 頭痛七大療法

TAG:基層醫師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