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北太平洋颱風中的閃電活動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係

西北太平洋颱風中的閃電活動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係

進入夏季,西北太平洋上颱風開始活躍。對颱風中各種物理過程的準確認識是揭示颱風成因和影響,改進颱風預報的重要基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颱風中由於上升氣流較弱,缺乏過冷水等,因而沒有閃電活動或閃電非常稀少,現有教科書中對颱風的描述也幾乎沒有提及閃電。隨著閃電探測技術的進步和全球閃電定位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觀測研究發現颱風中存在明顯的閃電活動,而且閃電分布可能與颱風結構及強度有關。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郄秀書研究員團隊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參與建立的全球閃電定位網(WWLLN)資料對2005-2016年西北太平洋上發生的200多個颱風中的閃電活動進行了詳細研究,發現颱風閃電主要發生在眼牆與外雨帶,內雨帶基本沒有閃電發生,颱風越強這種結構越明顯;颱風閃電頻數日變化呈單峰分布,平均閃電頻數峰值出現在1200 LT,谷值出現在0600 LT;內核區平均閃電密度與颱風強度和強度變化的關係明顯,表明該區的閃電活動對預報颱風強度及其變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通過進一步分析颱風閃電活動與環境因子的關係發現,當海表溫度(SST)>27℃時,內核區平均閃電頻數隨SST升高無明顯變化,而外雨帶區的閃電頻數與SST呈顯著的正相關;颱風閃電呈空間非對稱分布,內核區閃電空間分布受環境風垂直切變(VWS)和颱風移動綜合作用的影響,外雨帶區閃電分布則主要受VWS的影響。相對於內核區而言,外雨帶區閃電活動受環境因子的影響更加顯著。

圖 2013年超強颱風「海燕Haiyan」的閃電活動(粉色「+」號)與MTSAT-1R紅外雲圖(填色)(a)超級風暴階段(b)超強颱風階段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TAG: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