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殘疾神父,卻從日軍手中救下30萬中國百姓,如今幾乎沒人記得

他是殘疾神父,卻從日軍手中救下30萬中國百姓,如今幾乎沒人記得

眾所周知,在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法國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因為法國在二戰時,面對德軍的大舉入侵毫無作為,屢戰屢敗還割地投降,令人鄙夷不已。然而整個法國上下就都是孬種,沒有一個好漢嗎?其實不然,有一個法國人雖只有一條胳膊,但他卻憑一己之力拯救了30萬中國人。遺憾的是,如今卻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他。

饒家駒神父舊照

饒家駒,字軼才,出生於法國洛林地區,其父是當地著名的工程師。民國二年(1913年),饒家駒主動申請來華傳教。一到上海,他就視其為第二故鄉,自學了一口流利的吳儂軟語。抗戰爆發前,他先後任法國駐滬陸海軍與「萬國商團」隨軍神父、上海天主教外僑子弟學校老師,在當教會老師期間,他在與學生放煙火時不慎受傷,永遠地失去了右臂,但他天性樂觀開朗,對此並不為意。憑藉自身的貴族氣質和法軍隨軍神父、外僑學校老師的身份,他結識了各國駐滬領事館和租界當局。

侵華日軍劇照

日軍全面侵華開始後,上海不幸淪陷。昔日繁華的上海灘成為一片廢墟,戰火蹂躪下到處是傷亡的無辜市民。然而正當日軍耀武揚威、荷槍實彈進入南市時,一個高大的獨臂神父卻在街中央擋住了他們並說:「這裡是難民區,武裝軍人不得進入。」

其實饒家駒所言不虛。早在「淞滬會戰」前,他就擔任了華洋義賑會會長,在徐家匯、復旦大學操場等地建立起了6所難民收容所,收容難民5萬多人次。「淞滬會戰」爆發後,百萬市民開始逃難,來不及離滬的市民就湧向租界,可此時租界早已是人滿為患。面對洶湧而來的市民,租界無奈之下只得設置鐵柵欄封堵道路,不許他們入內。饒家駒看到這些難民後,悲天憫人的他馬上意識到,應該建立一片「安全區」拯救他們。

「淞滬會戰」場景復原

經過多方遊走,他很快得到了英、美、法等國駐滬外交當局支持。1937年10月底,在中國軍隊撤退後,饒家駒正式向中日軍政當局表示,自己將要建立「南市難民區」,該區應當「不受任何形式之攻擊、不設武裝軍隊軍事機關、亦不作武裝的敵對活動之行為」。

很快,時任上海市長的俞鴻鈞同意了其想法,日本人迫於國際形勢也不得不同意,並承諾不對難民區進行空襲和攻擊。11月9日,南市難民區正式成立,為感謝饒家駒,人們將其稱為「饒家駒區」。難民區分為9個區域,每區設區長1人,下設總務、文書、訓導、給養、庶務、衛生、清潔、登記、調查、醫務各組。

上海豫園難民區舊照

饒家駒是難民區總負責,他每天都坐乘坐一輛黃包車,奔波於南市難民區,進行巡視、監督、分發食物,協調各方勢力等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子彈打穿過他的黑衣(神父裝),野蠻的日本士兵用槍頂著他對他進行過搜身,但他卻總是面對微笑。擺脫兇狠的倭寇後,他又不知疲倦的奔走,為難民募捐,感恩的難民們都叫他「饒菩薩」。

為維持難民區工作,饒家駒憑藉高超的外交技巧,不斷從世界各地募集到大量的善款和物資——他從國民政府募集到了70萬元賑災款,從美國募集到100萬美元,從加拿大募集到70萬美元,甚至從日本人那裡他也籌到了2萬日元。在饒家駒的不懈努力下,難民區每天能為60000名難民提供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物資,就這樣,他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保障。

饒家駒與難民營中的孩子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940年難民區解散為止,饒家駒共拯救庇護了30萬中國難民。這比德國商人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拯救中國人的行動更為偉大。二戰結束後,「難民之父」饒家駒赴德從事救濟工作,並於1946年9月10日在柏林逝世,終年68歲。

紀念館內的饒家駒銅像

對於這位「饒菩薩」的偉大義舉,中國社會各界都是看在眼裡。早在1938年難民區落成之時,國民政府就親自向饒家駒致信感謝。到1940年饒家駒離滬時,眾多難民站在路邊對其進行送別,每人手持一磚為其銅像奠基。如今,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內還存有一尊饒家駒神父銅像,彷彿在向來往行人,默默述說著這個法國神父在華所做的的偉大事迹。

參考文獻:

《上海拉貝:饒家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墓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此事歷來眾說紛紜,專家:我有一個解釋
清官窮酸怕被老鄉笑話,於是裝了五大箱磚,乾隆帝:換成真金白銀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