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視第二」!造車夢壓斷資金鏈 利源精製深陷股權質押危機

「樂視第二」!造車夢壓斷資金鏈 利源精製深陷股權質押危機

在賈躍亭造車夢壓斷樂視系資金鏈近兩年後,A股又一造車公司利源精製(002501.SZ)陷入債務危機。

7月31日,利源精製大幅修改半年業績,承認因造車項目投入大量資金,致使上市主體流動資金不足,以致波及正常採購和及時交貨,預計半年營收同比降低40%。

始於3年前的造車計劃,總投資規模上百億元。上市主體窮盡定增和銀行貸款兩個融資渠道後,實控人開始質押股權繼續加槓桿,配合上市主體質押造車項目子公司股權加槓桿,持續「輸血」,可換來的卻是樣車出廠的一再延遲,最終,在一輪兇猛的股價下跌後,債務危機集中爆發。

實控人持股被凍結、公司銀行賬戶被凍結先後「見光」後,不少中小投資者發出批評之聲,指責利源精製信披違規,長期隱瞞危機。

更糟的是,利源精製存在的問題,遠不止於此:元老級高管被解聘背後似有蹊蹺,造車項目子公司對外宣傳口徑與上市主體疑似衝突。

百億資金從何來

2018年7月27日,利源精製披露實控人所持股份幾近全部質押、全部被凍結,讓投資者不禁驚慌。

《華夏時報》記者查詢利源精製投資者互動平台發現,有投資人當日晚間質問董秘為何事先未披露大股東質押事項。「大股東質押為什麼不公告?按規定質押5%必須公告呀!」投資者如是稱。對此,利源精製董秘未正面回應。

事實上,利源精製在信披方面的確「吝嗇」。比如,實控人持股被凍結、公司銀行賬戶被凍結「見光」後,深交所曾連續兩日發出問詢函,要求進一步披露相關細節。此外,記者搜索利源精製股吧發現,時至危機「見光」多日後,仍有不少投資者不清楚利源精製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才引發危機。

本報記者發現,利源精製此次爆發危機的根源,與其百億投資的造車項目息息相關:加高槓桿為造車項目輸血、樣車出廠一再延遲、股價下跌、大批限售股於年初解禁持續施壓股價、股價持續下跌、質押風險集中爆發、司法凍結……環環相扣。

承擔造車重任的主體,是瀋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下稱「瀋陽利源」),其於2015年5月7日註冊成立,項目總投資102億元。

根據年報,截至2017年底,造車項目累計實際投入金額95.78億元。

百億資金從何而來?根據記者梳理,主要有自有資金、定增、銀行借款、股權質押融資等四個渠道,甚至可能還有「民間貸款」。其中,定增渠道的融資實際投入27億元,其餘渠道的具體規模均不詳。

在定增渠道方面,利源精製2016年曾對外披露定增30億元計劃,最終於2017年初完成募集。該「軌道交通車輛製造及深加工項目「預計「為公司帶來營業收入124億/年,貢獻凈利潤約11億/年」。

比肩中車難越技術門檻

利源精製的傳統主業為鋁型材加工生產和銷售,處於相關產業的上游,上市後經歷幾次戰略轉型,逐步向下游擴展,在百億的整車製造項目之前,已擴展至軌道車輛零部件的生產和供應。

對於「第三次戰略轉型」,利源精製多次在公告中描述著類似的前景:「公司將實現由軌道車體部件加工到軌道整車製造的跨越式升級,屆時將成為國內極少數具備軌道整車生產能力的民營企業。」

著重強調民營企業的意圖,是比肩中國中車的野心。據記者統計,利源精製過去3年多次在公告中點名「中國中車」。

從零部件供應商,向整車製造跨越,技術上的門檻靠什麼來跨越?答案是外部支援,而非自主研發。

外部支援者為日本三井物產金屬株式會社。

年報稱,公司正建設的軌道車輛製造項目與日本三井合作,由對方提供技術並負責在海外市場銷售。

而這一項目模式的效果,至少從目前的進展來看,並不如意:整車樣車至今未能出廠。

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整車樣車出廠的時間表,在過去3年至少被三度推遲,最初定於2017年年中,後推遲至2017年底,又變為2018年春節前後,最終變為2018年7月底,且至今未有出廠的官方消息出爐。

對於一再推遲的原因,兩機構曾於今年5月發布實地調研報告。

其中,國海證券5月4日研報稱,試製過程中出現前期考察的個別零部件供應商因不可抗力無法為公司進行零部件交付的情形,導致整車樣車的試製計劃多次延期,「我們認為公司整車樣車的試製計劃多次延期主要是由於公司整車樣車的訂單對於上游供應商來說訂單較小,部分供應商需要為利源單獨做零部件的磨具,利潤低、耗時長,供應商積極性低,因此拖延供貨」。

財富證券5月29日研報稱,公司的樣車試製進度略低於預期,目前還沒有完整成型的車輛,後續的調試安裝等工序尚需時日,趕在7月底前完成可交貨狀態的樣車,有一定的難度。

資金鏈如何被壓斷

對於債務危機,截至8月9日,利源精製還未對外詳盡披露內情,甚至表示將延遲回復深交所問詢函。

不過,據《華夏時報》記者梳理,壓斷資金鏈的最後一錘,與股價持續下跌有很大關係,而股價持續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整車樣車出廠不斷推遲、大批限售股解禁的影響。

2017年4月份,利源精製股價一度觸及13.61元的高點,彼時正是官方預計的整車樣車出廠時間的前兩個月。在經歷出廠推遲後,股價持續下跌,長期處於造車項目定增發行價11.38元的下方。到2018年2月初,股價已跌穿10元。再到2月26日,當年佔總股本21.7%的定增項目限售股獲得解封,進一步施壓股價,進入7月份後,股價跌穿6元。

股價持續下跌,點燃股權質押風險。7月27日,利源精製披露實控人持股幾近全質押、全凍結。質押股權的用途為「借給公司用於項目建設或者補充流動資金」,凍結原因分兩種,一種是「股票質押借款糾紛」,另一種是為上市公司的「民間借貸」「借款合同」提供擔保。

值得一提的是,利源精製銀行賬戶被凍結,涉及的很可能是另一個方向的股權質押:上市主體質押造車項目子公司股權。

利源精製8月1日稱,因與寧夏天元等的債務糾紛,20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凍結賬戶餘額8000多萬元。8月6日,該公司表示將延遲回復深交所有關披露債務糾紛詳情的問詢函。

到底是何種債務糾紛?記者查詢工商登記信息發現,今年1月12日至4月24日,利源精製先後3次質押了瀋陽利源的股權,且目前仍然處於「有效」狀態,涉及的三個質權人之一,就是寧夏天元,質押股份數量為3.09億股,另外兩個質權人是深圳國鼎晟貿易有限公司和中安百聯(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涉及質押股份數量1.1億股、6.11億股。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分別聯繫了寧夏天元、中安百聯、深圳國鼎晟方面,尋求核實,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另外,在利源精製此次危機期間,還有兩處疑點:元老級高管被解聘背後似有蹊蹺,造車項目子公司對外宣傳口徑與上市主體疑似衝突。

在披露半年業績修改公告前,利源精製在信披方面低調處理了一個高管解聘事件。當事人是在公司任職16年的元老劉宇,解聘前擔任上市主體公司的生產部長、董事、副總經理,公告顯示,解聘是由實控人、董事長王民提議的,未披露原因,僅有一則獨立董事關於解聘高管的獨立意見。

事情的蹊蹺點在於,供職16年的劉宇被解聘半個月後,她任生產部長的利源精製披露了業績修改預告,將盈利預期改為虧損預期,而修改原因是,造車項目投入大量資金未達產併產生效益,致使上市主體流動資金不足,以致波及正常採購和及時交貨,2018年上半年預計營收9億元左右,同比下降40%。

造車項目是否真的未產生效益?在這一點上,造車項目子公司對外宣傳口徑與上市主體疑似衝突。

《華夏時報》記者查詢瀋陽利源官網發現,今年8月7日,該公司曾發布公告稱,截至2018年2月,已向印度尼西亞出口24輛軌道車體,2018年6月客戶又追加了新一批訂單(126輛起)……從2018年7月到2018年8月,歷時35天,「利源人再次書寫了利源神話」。

軌道車體雖然並非整車,但供應了上百輛的訂單,與上市主體「未達產併產生效益」的說法是否有衝突?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聯繫利源精製董秘辦了解情況,截至發稿時,未獲得回復。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三個人「鋼琴課」,美國琴童如何邁入精英社交圈?
知識付費為何再度受到資本追捧?

TAG:華夏時報 |